第 1 页 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赏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①解释该字词在句子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③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赏析诗句。 首先判断该诗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然后分析其写了什么内容或讲述了某个事物的什么特点,最后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诗歌的主旨来进行具体赏析。 3.理解诗歌的内容。 ①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②抓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③联系背景、作者的身世等对作品进行分析。 4.体会诗歌情感,概括诗歌主旨。 ①了解写作背景,如乱世中往往表达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②注意审题,透过题目来把握诗歌有关内容、线索、情感等方面的信息;③抓诗眼、抓主旨句,通过抓直抒胸臆的句子来把握作者的情感;④把握诗歌意象,如“柳”有留恋、惜别之意。 5.探究写作手法。 首先要读懂题目,明确要求,是着眼全诗还是具体的诗句来探究写作手法,然后根据写作手法的概念和内容判断运用了哪些(哪种)写作手法(已经明确的除外),接着按照分析写作手法作用的格式结合语境作答。 一、古诗文默写 1.《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 3.《与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搭配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借鱼欢鸟飞、草茂花香写天气晴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描写月夜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9.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煜的《相见欢》中以比喻写离愁,突出离愁纷繁,难以理清,只有自己才能体味其中滋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统领《关雎》全篇内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歌曲《在水一方》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源自《诗经·蒹葭》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古人笔下,自然风光无限美好。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第 2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描写了令人神往的桃林美景;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成群的鸟儿自由飞翔,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的胜景;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朝暮之美。 二、古诗文鉴赏 (一)·昆明(改编)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置酒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①(其一) [唐]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②,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①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②碛(qì):沙漠。 18.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两首诗前两句都有对比特征。王诗远川高山与“孤城”形成对比,张诗阴沉抑郁的远景与色彩鲜明的近景形成对比。 B.两首诗都如画卷。王诗中“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首句是“孤城”的背景;张诗首句则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 C.王诗中“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张诗“应驮”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繁荣的强烈愿望。 D.王诗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张诗中“遥过”的铃声写出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四)·滨州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春日即事 [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2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