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


1470.88 1359.50
1517.34
1336.49 1286.76
1421.07 1382.92
1109.70
1211.76 1170.42
1071.53 1007.27
838.89 799.97
534.94
678.70 642.60
567.56
455.35 428.75
1000
500
酰卤
▪ 配位化学中,羰基化合物指一类含有一氧化碳作为配体的化合物。 见金属羰基化合物。
▪ 无机化学中,羰基化合物可以指一类含有C=O键的化合物。如二 氧化碳,硫化羰等。
2.羰基类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 2.1羰基化合物在红外IR的吸收特点 ▪
C=O的伸缩振动出现在1850~1660cm-1范围内,常成为红外 谱图中最强的吸收,且在该范围内其他吸收带干扰的可能性较小。
80
70
Transmittance [%]
60
50
CH2变形振 动
C-Cl伸缩振动 (1000~910,峰 形宽大)
CH2对称伸缩 振动(2850)
C=O伸缩振 动(1800)
1801.98
2925,CH2反 对称伸缩振动
2854.46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Wavenumber cm-1
C-O-C伸缩振动:1250 ~ 1000cm-1,有张力环酐移到 910cm-1附近。
邻苯二甲酸酐
3500
Transmittance [%]
40
50
60
70
80
90 100
3603.19
3070.70 3093.33 2930.92
3000
2500
C=O,耦合双峰 (1880~1725)
2000
1987.87 2028.80 1900.16 1827.34
1702.C=O伸缩振动
1584.16 1597.04
1653.54
苯环的骨架振动 (1600~1450)
1203.87
746.01
827.95
苯环单取代面外 变形吸收
1455.92 1311.36
1391.52 1339.18
1288.23
90 100
苯环C-H伸缩振 动(3030附近)
3500
3000
醛氢:C-H伸缩振动, 2820和2720,w~ m,等高双峰
2500
2000
苯环单取代构型 及其泛频带
Wavenumber cm-1
3388.86
3064.26 33008362..1260 2819.85 2850.54
2737.92 2696.06
醛和酮
醛(RCHO)和酮(RCOR)中,均为C=O旁 边连有R基,对吸收波长的改变无较大影响,且为 低宽峰,属于正常的R带。
羧酸 酯 酰卤 酰胺
在羧酸(RCOOH),酯(RCOOR),酰卤(RCOX), 酰胺(RCONR)中,C=O旁边连有R基和极性基团,发生
P—π共轭。 影响:
1.形成R带蓝移,在210nm附近 2.同时K带红移。
醛C-H的变形振动在1380cm-1 附近,它的倍频会和自己的伸缩振动 之间发生费米共振。
C=O的伸缩振动: 1720~1710cm-1
区分醛和酮:醛的C-H伸缩振动在 2820cm-1和2720cm-1出现中等强 度的双峰,后者较尖锐。
苯甲醛
Transmittance [%]
40
50
60
70
80
▪ 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应满足两个条件:
▪ 1.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跃迁时所需的能量。
▪ 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偶极矩改变)。
酸酐
▪ C=O:有两个吸收峰分别在1820cm-1及1750cm-1,两个吸 收峰的出现是由于两个羰基振动的耦合所致。
▪ 区别: ①线形酸酐两峰强度接近相等,高波数峰仅较低波数峰稍强。 ②环状酸酐低波数峰较高波数峰强。
1167.35
1072.20 1000.92 1023.31
923.79
688.51
650.13
615.77
451.98
1500
1000
500
羧酸
▪ 游离羧酸(单体)的频率出现在1770~1750cm-1。 ▪ 由于氢键作用而通常以二分子缔合体的形式存在,其吸收峰出
现在1725~1700cm-1附近(氢键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C=O 的双键性减小,因此C=O的频率下降)。 ▪ O-H在羧酸中伸缩振动3200~2500cm-1附近,宽而钝。 ▪ C-O:1300~1100cm-1,他能与其他的振动产生强烈的耦合, 因此吸收位置变动很大。但是由于他的强度很大,常成为谱图 中最强的吸收,易于判断。
②仲胺:单峰
十六酰氯
C-Cl变形振动 (1310~1040)
(CH2)n,n>4面内 摇摆
90 100
1710.42 1466.16
1404.64 1377.59
1297.79 1127.84 953.17 721.97 680.32 569.27 590.33
522.54 475.23 438.30
溶剂效应
含有C=O基团的分子做溶质时,极性溶剂会对溶质的
吸收峰的波长 ,强度,形状可能产生影响。 原因:
1.溶质和溶剂间形成氢键。 2.溶剂的偶极使溶质的极性增强。
因此,在溶解度允许范围内,应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
2.4羰基化合物在核磁NMR的吸收特点
C=O双键中的电子云垂直于双键平面,它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 生环流。(磁各向异性效应)
根据诱导效应,由于卤素的电负性较大,使电子云由 氧原子转向双键的中间,增加了C=O键中间的电子云密度, 导致振动频率升高。脂肪族1800cm-1附近,芳香族 1770cm-1附近,常为双峰。
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这种诱导效应也越大,使 C=O的振动频率向更高频移动。
C-X伸缩振动:脂肪族1000~910cm -1,峰形宽大; 芳香族1250~1110cm-1,通常分裂为数个峰。
1000
500
40

特点:
1.C=O的吸收出现在1750~1725cm-1,吸收强且吸收位置不受氢 键的影响。
2.酯类中C=O在不同极性溶剂中,谱带位置无明显移动。 3.C=O和不饱和键共轭时向低波数移动,但吸收强度几乎不受影响 耦合,因此吸收位置变动很大。但是由于他的强度很大,常成为谱图 中最强的吸收,易于判断。
注意:饱和六元环内酯的C=O振动吸收带的位置和开链酯的情况相近。
六元环以下的内酯由于环张力的影响,C=O的振动频率随环的减 小而明显升高。
丁酸乙酯
3500
Transmittance [%]
40
50
60
70
80
90 100
CH3反对称伸缩 振动(2960)
3453.70
2968.21
2937.82 2876.88
酰胺
▪C=O:1690~1620cm-1 ▪C-N:1400~1200cm-1 ▪N-H伸缩振动:3540~3125 ▪特点: ①伯胺:强度相近的双峰(伯胺中两个N-H键振动
耦合),相距120cm-1。 变形振动倍频为3020cm-1,马鞍形状。 N-H变形振动:1650~1560cm-1。 N-H面外弯曲振动770~625cm-1,宽而散。
Wavenumber cm-1
1500
C-O伸缩振动 (1300~ 1100)
1000
1418.78 1310.36
1176.44
羧酸中-OH面 外变形振动 (950~900)
919.42 894.43 637.68
803.06
583.11 546.20 423.92 446.68
500
2.2羰基化合物在激光拉曼光谱的特点
c=o的特征频率在1820~1680cm-1
且是极性键,没有对称中心。
对于没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其拉曼和红外光谱都是活性的,拉 曼位移和红外吸收峰的频率是相同的,只是对应峰的相对强度不同
而 已。
2.3 羰基化合物在紫外(UV)的吸收特点
C=O的吸收波长在270~350nm,无共轭时,吸收峰很 弱。
C=O是含有n键电子的生色团,吸收能量后发生n电子 的跃迁至高能级,使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和可见光区 范围。
丁二酸
3500
Transmittance [%]
40
50
60
70
80
90 100
缔合O-H伸缩振动 (3300~ 2500cm-1,宽而 钝)
3047.25 2931.97
2745.92 2651.92
2539.49
2253.97 2134.68
3000
2500
2000
1693cm-1.C=O伸缩振 动(1700cm-1附近)
羰基化合物
目录
▪1.简介
▪2.羰基类化合物的谱图解析 ▪ 2.1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2.2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2.3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2.4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1.简介
▪ 有机化学中,羰基化合物指的是一类含有羰基的化合物。根据环境 的不同,羰基化合物可以指:醛、酮、羧酸及羧酸衍生物(包括酸酐, 酰卤(酰氯),酰胺,酯等)的合称。
1301.64
1253.67
1092.65 1025.05
1046.99
930.56
850.76 793.77 748.84
587.73
424.17
500


饱和醛C=O吸收范围:
1740~1720cm-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