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0岁426分通过司法考试的过关经验

40岁426分通过司法考试的过关经验

40岁426分通过司法考试的过关经验40岁426分通过司法考试的过关经验。

在司法考试队伍中不乏大龄考生的身影,他们所经历的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吧。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男足进了世界杯的半决赛,请不要嗤之以鼻。

所谓的不可能都是自己内心设定的,只要你努力坚持并且找到正确的方法,那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我14个月的司考拼搏之旅(第一次2个月,第二次7个月,第三次5个月)最后426分的成绩所达到的难度差不多相当于让国足进4强。

读小学时,老师对我的评价差不多都是:多聪明的一个小孩,可真够皮和懒的。

呵呵,我有逃课一个月期末考试算术还能考100+20的奇迹,还有从来没学会汉语拼音的顽固表现,(我学龄前就识字很多,二年级就能自己看三国演义了,读不懂的字就蒙而且绝大多数都能蒙对)更有同班主任吵架把班主任气的嚎啕大哭的壮举。

六年级的时候,仓米巷小学给了我一个参加重点中学入学考试的名额,去培训班听了3个月课考完试居然能人模狗样的去当时江苏仅有的两所全国重点中学,苏州第九中学瞎混。

初中和高中好像我很少做过回家作业,呵呵,我们那届苏州市高考状元就坐我前面,据说后来去了硅谷,还曾经被我打成猪头模样。

初中时在我妈的影响下喜欢上了游泳,自己捣鼓了两个暑假,居然也像模像样了。

不过学的晚,跟体校那帮小子是没法比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别人练了七八年,差不多每天游8000米,我每年游3个月,每次1000米。

)所以很是自我满足,业余玩这个,好歹我算最厉害的了。

20岁开始,仗着有强壮的体魄和一点点小聪明,也算走过千山万水,见过纸醉金迷,经历过刀光剑影,直到一场飓风刮来,才知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回到苏州,也曾无所事事,也曾常靠酒精麻醉自己,最后还是游泳拯救了我。

当时我想,既然有大把的时间,我又曾经痴迷过,那为什么不再练练看能到什么水平?以前每次只游1000米,现在干嘛就不能多游点呢?18岁时游不过职业运动员,现在都三十几岁了,干嘛就一定会输给他们呢?爱好和坚持让我重新找回自信,是的,我是纯业余,但我自己练,多研究点资料,多同全国志趣相投的爱好者交流,我也能做的很好,也能赢那些退役后不继续锻炼的运动员。

从此我就相信了好莱坞电影里的话——我们常说我们是普通人,其实这只是给我们自己找的借口,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和懒惰。

所谓英雄,也就是那些坚持不让自己寻常的普通人。

前二年我妹妹两个月时间复习就通过了司法考试(她是法律的自考生),又看到了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纪录。

同时也让我有了读书的念头,前年去苏大报了个最简单的班参加助考,前年5月我起了去征服司法考试的念头,知道自己不可能当年通过,就拿出游泳训练的办法,先不追求速度,把总量完成就好了。

当年准备考300分,那就去图书馆实打实坐300个小时。

我完成了在图书馆坐300小时。

最后考了281。

去年是受煎熬同败的最惨的一年,年初我下定决心当年通过司考,足足在图书馆坐了1000个小时以上,历年真题前3卷都能做到420+以上。

按理来说这样的准备应该能得偿所愿了,但事实最后给了我狠狠一个耳光,342分。

虽然可以用司法部降低了差不多一半的通过率的事实安慰自己,但对一个确实花了1000小时以上的人,努力的时间应该够了,失败的只能是方法。

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小聪明害人,我太想要这个结果了,太急功近利。

由于我根本没有法学基础,去年5月份是连抢劫同抢夺有啥区别都搞不清楚。

狂做题往往就是记住了答案,没掌握方法。

(这个是自考生司考的致命伤,自考再难的考题,你只要看到过,做过,那基本不会错,司考除了阅读记忆外还要判断!)就像一个自由泳腿都没打象的人,可能体能好能游到35秒以内,但游到30秒是痴人说梦。

(按之前的要求差不多就是自由泳35秒,但11年突然提高到30秒过关了,按我那种连蒙带猜没啥基础的办法是混不过去的)成绩出来后郁闷了两个月,加上父亲心脏病突然离去,经历了最灰色的一个寒冬,连游泳俱乐部的年终活动都没有心情去参加。

是该放弃?还是坚持?再努力下,成败又能有什么保证?司考告诉备考者,每年10%左右的通过率,而大三开始起在校生都能参加考试。

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非法本,就像业余爱好者还必须和职业运动员竞争。

那点可怜的通过名额,给法律硕士博士瓜分就差不多了,有什么能让自己再拾起信心?能让一个从来没有读好过书的40岁中年男人去相信自己能竞争的过二十来岁专门学习法律的小家伙?法律教育网
今年年初二我在迷茫彷徨中去参加华东6省1市的冬泳比赛散心。

呵呵,在4度的水里我赢了大运会的世界冠军,那小子在温水里100米能快我20米不止,但在4度的冷水中,他最后连呼吸都困难。

赢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比赛让我豁然开朗,司考是职业考试,不完全等同学术教育,最主要是不考阴沟里洗。

对我而言,完全可能是另一种冬泳比赛,我应该有赢的机会!
过完春节就在学校按部就班的复习,后来又报了法律教育网的远程班,5月1号起开始全天心无杂念的备考。

我想我应该已经成为苏州传奇,以后考生会听到如此传说,今年有个中年大叔,每天9点去自习室,12点回家吃饭,1点在自习室躺40分钟,下午5点走,晚上7点再看书到10点。

每天看4小时书,听4小时录音,做150道选择题,写5页稿纸。

坐第一排,一个人占了两个位置,有一个大塑料整理箱,堆满了资料。

对投缘的考友喜欢逼着让他们做题然后跟他们比。

每次测试都喝一瓶红牛然后认真完成,好像每次都是前三的成绩。

9月22号进考场,我已经完全不考虑成败,因为我相信按自己的实力,好好考通过没有问题。

其实这跟比赛一样,越定心越能超常发挥。

我做完题还有时间偷偷的把所有选择题的答案抄在准考证上带出来。

如果旁人把司考当成是压力同折磨,我当时觉得那是享受,因为我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确实很聪明,能通过号称中国考试难度排行前3的司法考试。

22号早上电信给了我一个不可思议的结局。

按我抄出的答案估分我应该差不多380左右。

最后的426可能是一个奇迹,这意味着苏州3000个参考人员,我应该排在前30位。

秒杀绝大多数法硕和法学院的在校生。

感谢家人一直支持我参加司法考试,最伤心的是父亲已经离世,无法知道我年近不惑总算证明自己能读连牵书。

(呵呵,作为老师他最感到遗憾的是教的好学生却教不好儿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