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考试心得体会

司法考试心得体会

2009年,我的考试年。

注会执业三年后,我又报名参加2009年度两次全国性的考试,其中,国家司法考试是这一年中我最难忘的考试。

起初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习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寻找相关的处理方法,所以系统学习亲身去感受了一下国家司法考试的魅力,对此,我暂不评论通过与否,仅谈谈如何看待司考的心态问题?我认为,这是通过司考的“重中之重”。

我所提出的心态问题不是单一的心理准备;相反,而是广义的,指个人的目标、策略、行动及对待,好比敌我双方面临两军对垒,我方为了取得最终胜利,通过统一部署、缜密计划、组织有序、灵活多样等战术实施,整个战役消灭敌军,这种战术实施就是面临考试的同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司法考试因其属于法律职业的最高入门资格,所以准入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世界各地都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的组织工作由司法部全权负责。

由于司考的特殊性比较突出,不仅称为“天下第一考”,也称“第一难考”,从考试的人数、考查知识覆盖面、报名条件等等堪称第一。

所以,面对这么"让人头痛"的考试,必须提早做好具备对抗的心态准备。

第三,为了通过司考,在长达半年的艰苦复习中,对考生的身体来说需要劳逸结合,即要克服身心疲劳,又要锻炼出具备良好的身体状态,这些就需要我们学会调整、学会休息,“会休息的人才是成功的人”!我们每天除认真学习外,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锻炼和学会休息。

以上三方面是我经过司考的真实切身感受,对待司考用一颗平常心,切记!希望我的撰文对法律教育网的学员考生们提供一点点启发,从中受益,顺利过关,实现自己的梦想。

拥有平常心,通过司考是唯一。

一、司法考试的指导思想和学习心态。

纵观今年我身边参加司考的朋友,分数相对较差的有两种:一是法学硕士生,二是复习投入太少的。

法学硕士一般都经过了法学本科四年的学习,再加上研究生阶段学习,他们的法学知识是比较丰厚的。

但是为什么他们的通过率不高呢?我个人认为有两点,一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法学思维比较部门化。

以部门的观念和体系来解释司法考试十几门大法的思想体系难免出现一些障碍。

有朋友说刑法理论严谨,民法博大精深,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异。

那么,在司法考试里,卷一的法理法制史和宪法注重记忆,三国法考点有规律,司法制度又具有制度结构上的相似性;卷二的公法内容包含了两大考区,一实体一程序,刑法注重理论体系的精深准确,行政法注重部门性,程序法大部分是对程序脉络的比较和总结;卷三考的是民商和民诉法,民法的理论性不言而语,但近年物权法、破产法、侵权法司法解释的出台多出了许多具体的考点。

以上这些每个学科的不同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应试策略。

二是学习的力度不够。

大多数的法学研究生更注重于论文写作和经典法学著作的学习。

他们在每个部门法的学习上主要建立在本科的基础上,而大学本科的教育在中国来说是比较失败的,学的差不多多忘记了。

因此,我认为在司法考试的学习心态上应该有一些自主的想法。

比如一是要建立司法考试知识体系(或者我过法律体系)的概念,做到考什么、怎么考心中有数。

二是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集中突破学习和练习。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应试离不开一定的模拟训练。

以下我展开说下的我的复习方法。

二、复习资料问题从准备司考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我手头掌握的资料主要有:1、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法律出版社三卷本),我买的是2007年版本。

我主要看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经济法学、刑法总论(135页左右)、司法制度、仲裁法以及新增加的内容(比如2007年加入的有关诉讼收费问题,我发现比以前多加了十几页,就应该特别注意下;二是经济法里有关证券基金法的也增加了许多,值得注意。

如果不了解增加了那些可以看大纲里出来的新增法律法规,一般教材是参考法条写的。

)2、万国司考专题讲座有朋友说万国司考专题比较简单,但我个人觉得应区分对待。

比如三国法、诉讼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还是挺有看头的。

三国法和诉讼法学尤为重要。

看专题讲座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知道过去一两年的命题规律。

哪些可能是今年的新考点可以在上面得到体现。

3、法条法规。

我现在手头有两本法条,一本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07年的法律法规汇编。

里面是严格按照大纲的法规条目来编排的,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我主要用来看重点法和当年新增加的法律法规。

如07年的物权法、破产法、行政编制管理条例、法院收费管理办法等。

这里法规的重要性可以结合教材来体现,两处都有的一定是重点。

除了大法条,我还有一本重点法条,是06年买的。

用来应付法条看不过来而又想快速的熟悉一个部门法用的。

我主要看了宪法、立法法、合同法、三大诉讼法、经济法等。

重点法条在一些较小的部门法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里面能较快提供考点,免除法条过多的苦恼。

4、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

对于历年真题,我看得不是很多。

主要是去年看了1到2遍,今年由于时间和知识积累的关系就没有看了。

如果没有看过建议在适当的时候看看。

关于模拟题,有的很多朋友都坚持大量做。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想考状元的只要适量。

我个人主要做得就是万国考前的红腰带冲刺模拟题和模拟考场共六套题。

万国的资料相对比较权威,我个人认为做六到十套应该差不多了。

做题的时候尽量一次性做完,中间不要停下休息。

三、复习方法和策略问题。

要想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法律知识体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

但总的来说来不开两点,一是基本知识,二是法律的逻辑思路。

基本知识就要靠个人的不断积累,但如果掌握适当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我在司法考试期间主要采取的策略是这样的。

我给自己准备一本笔记本,价位无所谓,主要是看着要简洁舒适、便于书写。

每天看了一个部门法,我总会按照一定的体系来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这些思路便于以后回过来思考理解这个部门法。

比如关于法律责任,我会记下违约责任和侵权行为法。

关于侵权责任我会记下理论上最基本的侵权责任要件:侵权责任原理:一般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实施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过错、损害、违法行为、因果关系)的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①主观上: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无过错(特殊侵权责任)②客观上:违法性、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

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什么时候轮到公平责任?先排除过错责任(一般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民法通则的几个法条)的实用。

案例:(06年考题)乙好心建议甲从自家翻墙回家,并提供了绳索。

后在甲攀墙过程中绳断致甲坠楼重伤,问该如何承担责任。

法条依据:民法通则132条。

我个人之所以会这样整理,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在看书的时候能够理解侵权行为法。

但到了考场或看书一个月后我会忘了怎样看题做题了。

所以我会用记笔记的方法记下自己思维最活跃时刻,想法最多时刻的想法。

笔记的形式也无所谓,只是为了自己方便回顾。

关于特殊侵权法里的职务侵权和准职务侵权,我也做了些总结,比如:特殊侵权法里的职务侵权和准职务侵权:1、职务侵权责任:民法通则121条、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第8条:无过错,替代性责任。

内部追偿由劳动合同法等来调整。

2、雇佣过程中的侵权责任:职务行为是法人组织或者合伙企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组织活动的行为,而雇佣仅为从事雇主指示从事的行为。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第9-12条:对外侵权:雇主承担责任;雇员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承担连带责任,雇主可追偿。

雇员受损责任:雇主承担;第三人造成的有选择权,雇主可追偿。

3、帮工过程中的责任: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第13-14条:对外责任:被帮工人承担,若明确拒绝的免其责任;帮工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则两者连带负责。

(未规定追偿)帮工人受损责任:被帮工人承担,若明确拒绝的免其责任;第三人侵权的,由第三人负责,无法获赔可有被帮工人适当补偿。

(注意民法里适当补偿的或者收益范围内适当补偿的表达。

)4、类似的关系:4.1、无因管理: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损而请求赔偿。

4.2、代理关系:被代理人承担责任,授权不明的为连带责任。

我以上提供的方法不知道是否有借鉴意义,请自己斟酌使用。

你可以自己对每天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知识点拿来整理比较,并尽可能的找出法条法理依据或者你不会的案例。

笔记的详陋看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来决定。

这些做法说白了,主要是为了建立法律知识体系,消除学习中的记忆死角和遗忘。

四、各学科的主要学习策略和方法。

每个不同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律,我对每门课的策略基本是这样的。

1、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

这三门课有一定的共性,理论性强,考点主要集中在辅导用书上。

所以最主要的是要看教材,建议看两遍以上,有时间可以多看几遍重点些的内容。

第一遍可能要三天,但第三遍一般三个小时就够了。

有些内容可能涉及卷四,所以热点问题和基础理论性的要掌握。

二是看下宪法典和立法法、选举法。

这三个法比较重要,内容也不是特别多,可以仔细研读。

至于专题讲座可以随便翻下,考前一个月左右要保证回顾一遍书和专题讲座。

2、诉讼法学。

诉讼法学的学习规律比较统一,主要考察的是一个程序的科学运作过程。

建议综合应用笔记、专题讲座、法条(最好是重点法条和解释在一块的),建立一个系统的程序运作过程。

就拿刑事诉讼法学来说吧。

它涉及了一个详尽的司法过程,尽管考点多,但基本的脉络还是很容易把握的。

刑事诉讼的一个主要脉络就是如何打击犯罪。

那么可以建立类似这样的体系:线索1:如何打击犯罪。

A举报、报案、控告、自首、自诉、扭送等B 立案(立案标准: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C 侦查(八种侦查措施……,五种强制措施……):注意检院规则里的程序回流262、263条D 审查起诉(审查的程序和时限规则)E 提起公诉(起诉标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刑诉法141条的限制)(每种制度之间可以用线条自由的画出输送关系,侦查和审查起诉中还可能出现程序倒流的情况。

)线索2:审判制度(普通审、被告人认罪的普通审、简易审、自诉程序:程序条件问题)……线索3:法庭审理程序(庭前程序(如审查规则150条),开庭审理程序,评议与判决)……线索4:诉讼权利主体范围……如果在任何时候都能用自己的越少的线索来串起更多的知识,那么就是成功了。

人多人在谈到读书时说要把书读薄再读厚就是这样一种归纳线索再从线索扩散到全部体系的过程。

我觉得人进入成人后比较喜欢逻辑性的知识,这样不知是否可行。

3、刑法学对刑法的接触很多,但在司法考试里它可能会呈现一种不同的形态。

最近几年刑法大部分是由清华大学的张明楷教授出的试卷,北大的陈兴良教授也偶然参与。

因此,司法考试里盛传的是德国日本的刑法主张比较重要。

如果你那里下载了07年的万国强化班录音,你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听讲座为主,看教材为辅,在适当的做些练习和看法条。

刑法的体系虽然简明,也容易入手,但碰到具体的问题还是挺难把握标准的。

因此,对重点罪名的构成要件应该有个清晰的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