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后未实际履行篇一:协议书(只用作备案不实际履行专用)协议书(只用作备案,不实际履行专用)甲方: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乙方:鉴于: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了编号为()()合同,合同约定了。
现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无误解的情况下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守:一、甲乙双方确认于年月日签订了编号为()(),此合同仅用作使用,不实际履行。
合同中约定的全部内容,对双方无约束力。
二、因签订上述合同产生的全部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全部由方实际承担。
三、上述合同用作使用完毕后,双方办理解除合同备案手续。
四、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日期:日期:篇二:最高院案例以实际履行合同而非备案合同作为工程结算依据最高院案例以实际履行合同而非备案合同作为工程结算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XX)民申字第572号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山东日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太华,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胡彦玉,山东德与法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日照君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风,该公司执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贾清,山东海右律师事务所律师。
再审申请人山东日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建公司)因与日照君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泰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XX)鲁民一终字第5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日建公司申请再审称:1.一审、二审均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本案的正确判决。
2.涉案工程签订的两份合同是法律规定的“黑白合同”,二审判决未认定两合同是“黑白合同”,背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没有以中标备案合同结算,而以无效的“黑合同”结算,从而导致适用法律错误。
3.关于人工费涨差价,因君泰公司不能与拆迁户达成协议,导致工程晚开工一年,开工后人工费上涨,二审判决对于上涨的人工费不予支持属于认定事实不清。
日建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第七项的规定,向本院申请再审。
本院认为,关于一、二审法院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违法的问题。
1.一审庭审笔录载明三位合议庭成员都到庭,三位合议庭成员也都在笔录上签字,并且,即使存在日照公司主张的情形,即有一位合议庭成员中途离席,也只能认定为庭审程序有瑕疵,但该瑕疵并不属于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的情形。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二审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而是采取询问当事人的方式,询问与开庭不同,合议庭成员无需全部到庭,本案二审法院采取的就是询问方式,故由一名审判人员主持询问不属于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的情形。
同时,询问方式无需如开庭程序那样,要严格按照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的顺序进行,且从二审调查笔录载明的情形看,法庭在调查时已经给了日照公司陈述意见的机会,不属于非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的情形。
综上,日建公司关于一、二法院审理过程中存在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以及非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的申请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讼争工程应参照双方当事人于中标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以下简称标前合同)还是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以下简称中标合同)进行结算的问题。
1.讼争工程属于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
本案中作为投标人的日照公司在讼争工程正式招标之前和招标人君泰公司就投标价格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并签订了标前合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五条之规定,日照公司的中标应认定无效,依据《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一条之规定,中标无效的,备案的中标合同亦应认定无效。
综上,二审判决认定讼争中标合同为无效合同并无不妥。
2.《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适用的前提是备案的中标合同为有效合同,而如前所述,中标合同应认定无效,故本案不能适用该条的规定,以中标合同作为工程价款的结算依据。
从实际履行情况看,日照公司和君泰公司均是按照标前合同的约定结算工程进度款,也即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为标前合同,而非中标合同,故二审判决依据标前合同结算工程价款并无不妥。
综上,日建公司关于二审判决未依据《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以备案的中标合同进行结算属于适用法律错误等申请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上涨部分人工费是否应予支持的问题。
不论是标前合同还是中标合同,均明确约定人工费、土建及安装19元/工日,装饰21元/工日,该约定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该约定可以作为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同时,日建公司在本案一审时虽主张其已提交了关于人工单价调整的请求,但未能提交相应的证据证明该请求已经获得君泰公司的同意。
故日建公司关于君泰公司应给付上涨部分的人工费的申请理由不能成立。
综上,日建公司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情形。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山东日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再审申请。
审判长王慧君代理审判员王展飞代理审判员杨卓二○一三年八月五日书记员杨立超篇三: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一、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一)分包合同的范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包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24号令)第4条、第5条将分包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两部分;专业工程分包主要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所承包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
劳务作业分包又称劳务分包,严格意义上的劳务分包仅指纯劳务分包的模式(即包工不包料)。
鉴于建筑劳务市场分包的无序现象,20XX年建设部《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建市[20XX]131号)规定,从20XX年7月1日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
自此要求从事劳务分包的主体必须是企业的形式,《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9号令)进一步强调劳务分包企业应当取得资质方能从业。
建设部《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将劳务作业划分为木工作业、砌筑作业、抹灰作业、石制作业、油漆作业、钢筋作业、混凝土作业、脚手架搭设、模板作业、焊接作业、水暖电安装作业、钣金及架线工程作业等13种类别,从事上述劳务作业均需取得相应资质。
(二)审查分包合同签约主体资格签订分包合同前要强化对签约对象的合法性审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以规避签约风险,同时完善以下资料的审核、收集工作。
1、证照审查:区分营业执照,看其是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独立法人,还是持《营业执照》分支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其意义在于两者主体均可签订合同,但签订建筑施工合同、劳务分包等合同主体应当是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法人单位,因建筑施工领域奉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企业法人部门单位,较为常见的是项目部未经授权无权签订分包合同。
2、资质审查:《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国家对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应审查签订分包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关资质。
最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XX]14号)规定,未取得资质、借用资质、超越资质签订的合同均属无效合同。
3、经办人审查:经办人系法定代表人的,可直接签订分包合同,无需单位授权;之外的任何委托代理人,应持单位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及其身份证复印件,明确其身份和授权范围后方可签约。
建筑工程领域内的合同涉及标的大,影响面广,《合同法》第270条规定该领域所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分包合同亦不例外。
签订合同的同时应强化、完善证据意识,注意收集签约对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组织代码证》、《建筑企业资质证书》、《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各项资料,上述资料均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便今后核对真假。
实践中,就发现诉讼阶段,对方提供营业执照上的公章与签约阶段所留存的公章印模不同;其次,可通过当地工商红盾等相关部门查询营业执照及资质证真伪,同时与其单位联系核查签约人有无授权。
综上:在建筑施工领域仅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只是取得了建筑施工的民事权利能力,只有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证后,才获得该施工领域的民事行为能力。
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资证》、《建设工程施工资质证》、《建设工程劳务分包资证》是签约的前提条件。
(三)劳务合同无效的情形劳务分包企业转包、违法分包、无资质或借用资质等违法行为均会造成分包行为无效,实践中以上行为往往与挂靠、借用其它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有关,这也是引起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这是劳务分包企业实施上述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对上述三种行为作出强制性规定。
第78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违法分包,是指下列行为:1、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2、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3、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4、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本条例所称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也对类似行为做出限定:第13条规定视同转包行为:分包工程发包人将工程分包后,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相应人员,并未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视同转包行为;第14条对违法分包行为表现分为两方面:一是分包工程发包人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工程承包人的;二是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分包工程发包人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专业工程分包给他人的。
第15条对借用资质行为表现的定义:“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分包工程发包人没有将其承包的工程进行分包,在施工现场所设项目管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不是工程承包人本单位人员的,视同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