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办公楼女儿墙压顶设置钢筋1

办公楼女儿墙压顶设置钢筋1

B.道德品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
D.集体主义教育
E.家庭美德教育
F.民主与法制教育
G.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
28.学校德育创新内容与基本原则
A.诚信教育
B.感恩教育
C.生命教育
29.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A.学生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
B.学生品德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
C.学生品德在其品德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形成
D.劳动性质上的特点——创造性
E.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个体性与集体性
18.教师专业知识:
A.教育科学知识
B.学科知识
C.学科教学知识(最核心)
D.通识性知识
19.教师专业能力:
A.教学技巧
B.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检查评价能力)
C.交往能力
D.组织与管理能力
E.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然后将建筑物四个角上女儿墙延伸,
选中1号轴女儿墙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延伸”选择D轴和A轴上的女儿墙将其延伸至1号轴女儿墙中心线上。如图:
反复延长各轴线女儿墙使女儿墙相交如图:
绘制其他女儿墙体,如下:
2、屋面构造柱根据建施-07 新建构造柱GZ1和GZ2,进入“绘图输入”点击“构造柱”新建GZ1、GZ2编辑信息如下:
1号办公楼女儿墙压顶操作(钢筋)
1、女儿墙根据建施-07点击“绘图输入”新建“砌体墙”编制如下:
进入绘图界面绘制女儿墙,点击“智能布置”选择“轴线”选择1、8、A、D轴线,在A轴打断女儿墙。
选择1号轴女儿墙,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偏移”输入“130”点击“enter”键后点击确认。
同理偏移D轴女儿墙,8号轴女儿墙,A轴女儿墙。
b.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的人
c.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人
C.独立
a.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b.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16.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A.生存权
B.受保护权
C.发展权
D.参与权
E.受尊重的权利
17.教师劳动的特点:
A.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
B.劳动手段上的特点——示范性
C.劳动过程上的特点——长期性
F.班主任工作
32.学生评价:A.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B.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C.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3.《教育规划纲要》:A.明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政策的基石,B.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差距、提供基本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101
15.学生的本质属性:(汇成一句话)
A.发展
a.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b.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B.学习
a.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品德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过程中形成
E.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0.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E.生活指导法
F.品德评价法
31.德育途径
A.学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与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活动
E.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治学习
B.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
C.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D.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E.现代学制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12.《教育规划纲要》(2010年):A.进一步强调了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B.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C.并为此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的基本策略。
a.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单元(或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教案)
C.上课
基本要求: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结构合理
d.方法恰当
e.积极性高
f.语言精湛
g.板书有序
h.从容自如
26.学校德育的目的与功能(P211—213)
学校德育最基本、有效的途径:学科教学
27.德育的内容与原则
A.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
进入绘图界面,根据建施图-07点击“点”绘制构造柱,如下图:
3、3、压顶根据建施-07 新建构压顶,进入“绘图输入”点击“圈梁”新建压顶编辑信息如下:
如建施-07绘制压顶,点击“智能布置”选择“砌体墙中心线”后框选所有女儿墙点击鼠标右键,压顶绘制完毕,如下:
1.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C.悬空课程:指学校课程中所缺乏的、“应有”而“实无”的、“应教”而“未教”的课程。
22.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
A.是由教学在教育过程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B.是由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
C.是由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23.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教育决策与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C.学习教育学是成为合格教诗的必要前提
D.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成为好家长
2.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A.生产性B.普及性C.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性D.科学性
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5.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行动指针。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F.巩固性原则
G.因材施教原则
24.中小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P193)
B.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P197)
2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备课
B.教学计划(3种):
20.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
21.课程的类型:
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悬空课程。
A.显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B.隐性课程:其表现方式诸如教材隐含的文化偏见,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等。
6.教育方针的核心:教育目的。
7.素质教育:73 96-9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41
8.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A.德育:首要位置
B.智育:核心地位
C.体育
D.美育
9.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10.我国学校教育从类型上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11.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更为密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