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递公司送货策略

快递公司送货策略

快递公司送货策略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论文快递公司送货策略摘要:本文是设计快递公司最合理的运输策略问题的方案。

在各种运货地点,重量的确定及业务员的运输条件、工作时间等各种约束条件下,按照平行于坐标轴的折线的送货路线,为公司设计要多少业务员,每个业务员的运行线路,以及总的运行公里数。

对于问题一及问题二,三,我们建立了三个模型。

模型一:利用数学中的“分割”思想和“图论”的知识,按照要求求出满足条件的方案。

其中要用到各点之间距离,利用MATLAB,求出各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得到最小树。

模型二:携带快件与不携带快件的速度及酬金相差很大,在模型一的基础上,运用最小树及图论的思想,改变运输顺序,建模及求解。

模型三与模型一的思路相同。

最后,对设计规范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和必要的论证。

关键字:送货策略最小树分割与图论问题重述:(1)为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快递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对于快递公司,如何花费最少的派送费用,即在运送完每天必须的快递时,使用最少的业务员。

该题条件:(2)每个业务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3)每个送货点停留的时间为10分钟,途中速度为25km/h,并且每次出发最多能带25千克的重量的货物。

(4)为计算简便,将快件一律用重量来衡量,平均每天收到总重量为千克。

(5)送货路线为平行于坐标轴的折线。

(6)每个送货点的位置和快件重量如表1该题要求:(1)运用数学建模知识,为公司提供合理的运货策略,即要多少业务员,每个业务员的运行线路,以及总的运行公里数。

(2)当业务员携带快件时的速度是20km/h,获得的酬金为3元/;而不携带快件的速度为30km/h,酬金是2元/h,设计一个费用最省的策略(3)当业务员的工作时间延长到8小时,该公司的策略该如何改变。

表一问题一:(1)对于时间和重量两个约束条件,我们优先考虑重量;(2)纵观送货点的分布,将分布点按照矩形、弧形、混合型及最优途径四种方案,将重量之和接近25千克的分布点联合起来(3)区域数=的重量每次出发每人最多能带每天收到的总重量=25.5184=,所以至少要有8个区域;(4)计算出分割好的区域内业务员完成一次任务的时间之和,最后将满足几个区域的时间之和小于6小时的区域的运送任务分派给同一个业务员问题二:在问题一的模型的基础上,采取模型一的四种方案,即将所有分布点分割成方案一的区域,由于问题二中携带快件与不携带快件的速度及酬金相差很大,所以我们考虑应该尽量将一个区域中快件重量大的优先派送去,找出每个区域最节省的路径即可问题三:与模型一的思路相同模型假设:(1)送货运行路线均为平行于坐标轴的折线(2)运货途中快件没有损坏,业务员运送过程也十分安全,没有堵车等问题,并且业务员很敬业,即一切顺利(3)每个业务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4)每个送货点停留的时间为10分钟,途中速度为25km/h,并且每次出发最多能带25千克的重量的货物(5)快件一律用重量来衡量,平均每天收到总重量为千克(6)各个业务员之间运送快件的任务是相互独立模型建立与求解:方案一以原点为圆心画同心圆,以一个圆内或圆周周围的点为一片,找出送货质量和小于25KG且距离尽可能小的点的集合,为一个送货区域,由一位业务员负责送货。

由此,画出的送货区域为下图:则业务员的送货路线、送货区域、送货的路程及时间、快递公司应付费用如下表:方案二根据各个送货点的分布,以矩形把整个区域分成5个区域,在区域或区域周围找出送货质量和小于25KG且距离尽可能小的点的集合,为一个送货区域,由一位业务员负责送货。

由此,画出的送货区域为下图:则业务员的送货路线、送货区域、送货的路程及时间、快递公司应付费用如下表:树,并在最小数的基础上,向周围延伸,找出送货质量和小于25KG且距离尽可能小的点的集合,为一个送货区域,由一位业务员负责送货。

方案三与方案四的区别在于,方案三的最小树是自己手算的,并不确定是最小树。

而方案四的最小树是由MATLAB计算得到的,可以保证是最小树。

最后的数据表明,通过手算找的“最小树”并不是最小树,但是仍比方案一,二的结果更优。

方案三这是在手算的“最小树”的基础上划出的送货区域。

则业务员的送货路线、送货区域、送货的路程及时间、快递公司应付费用如下表:30-58③②40-24-26-28-092④①50-27-29-30-092⑤④60-82①③70--054②②80-8-12-15-13-056③③总计4915个4个注:①、②、③、④、⑤为业务员编号。

通过MATLAB得出的最小树的图为:蓝色线条为最小树。

把该图转化成直角坐标系中的最小树为:在此最小树的基础上划出的送货区域为:则业务员的送货路线、送货区域、送货的路程及时间、快递公司应付费用如下表:方案四送货线行进次序问题一问题二业务员分配模型检验:实验结果的对比发现,用最小树理论解出来的比按几何方法划区域的解更优。

对比发现,当总路程最小时,往往会使总费用最小。

最终的答案为:(1)需要5个业务员,总的运行公里数为477km,每个业务员的运行路线为上文的方案四的运行路线。

(2)费用最省的策略是方案四,费用为元。

(3)当业务员的工作时间延长到8小时时,依然是方案四为最优,业务员的安排变化在上文的方案四中的安排。

模型评价:1、模型的优点:(1)本模型能够直观地看出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便于决策。

(2)通过各种策略的横向比较,能直观地选出最优解。

而且模型简单易懂,便于理解。

(3)模型系统的给出了业务员的运输方案,便于指导工作实践。

2、模型的缺点:在最小树方案中,由于时间有限,没能穷举各种安排线路。

相信还会有更优的方案。

方案四的6小时业务员的理论人数为,8小时的理论人数为,可以通过优化使得人数控制在4人和3人。

而且,各个业务员的工作时间安排不甚合理,这需要进一步改进。

3、模型的推广:本模型使用于一般的送货策略问题,适当更改即可。

参考文献:[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编,《数学模型》-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吴建国、汪名杰、李虎军、刘仁云编,《数学建模案例精编》-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3]:周品赵新芬编,《MATLAB数学建模与仿真》,国防工业出版社,附录MATLAB程序:求解最小树:n=30;w=inf*ones(30);w(1,[2:30])=[funv(1)];w(2,[3:30])=[funv(2)];w(3,[4:30])=[funv(3)];w(4,[5:30])=[funv(4)];w(5,[6:30])=[funv(5)];w(6,[7:30])=[funv(6)];w(7,[8:30])=[funv(7)];w(8,[9:30])=[funv(8)];w(9,[10:30])=[funv(9)];w(10,[11:30])=[funv(10)];w(11,[12:30])=[funv(11)];w(12,[13:30])=[funv(12)];w(13,[14:30])=[funv(13)];w(14,[15:30])=[funv(14)];w(15,[16:30])=[funv(15)];w(16,[17:30])=[funv(16)];w(17,[18:30])=[funv(17)];w(18,[19:30])=[funv(18)];w(19,[20:30])=[funv(19)];w(20,[21:30])=[funv(20)];w(21,[22:30])=[funv(21)];w(22,[23:30])=[funv(22)];w(23,[24:30])=[funv(23)];w(24,[25:30])=[funv(24)];w(25,[26:30])=[funv(25)];w(26,[27:30])=[funv(26)];w(27,[28:30])=[funv(27)];w(28,[29:30])=[funv(28)];w(29,30)=5;[a,b]=mintreek(n,w)function [ v ] = funv( k )x=[3,1,5,4,3,0,7,9,10,14,17,14,12,10,19,2,6,11,15,7,22,21,27,15 ,15,20,21,24,25,28];y=[2,5,4,7,11,8,9,6,2,0,3,6,9,12,9,16,18,17,12,14,5,0,9,19,14,1 7,13,20,16,18];for i=k:30;if(i==k) continue;else v(i-k)=abs(x(i)-x(k))+abs(y(i)-y(k));end;Endfunction [ Wt,Pp ] = mintreek( n,W )tmpa = find(W~=inf);[tmpb,tmpc] = find(W~=inf);w = W(tmpa);e = [tmpb,tmpc];[wa,wb] = sort(w);E = [e(wb,:),wa,wb];[nE,mE] = size(E);temp = find(E(:,1)-E(:,2));E = E(temp,:);P = E(1,:);k = length(E(:,1));while(rank(E)>0)temp1 = max(E(1,2),E(1,1));temp2 = min(E(1,2),E(1,1));for i = 1:k;if(E(i,1)==temp1),E(i,1)=temp2;end;if(E(i,2)==temp1),E(i,2)=temp2;end;end;a = find(E(:,1)-E(:,2));E = E(a,:);if(rank(E)>0),P = [P;E(1,:)];k = length(E(:,1));end;end;Wt = sum(P(:,3));Pp = [e(P(:,4),:),P(:,3:4)];for i = 1:length(P(:,3));disp(['','e',num2str(P(i,4)),'','(v',num2str(P(i,1)),'','v',num 2str(P(i,2)),')']);end;axis equal;hold on[x,y] = cylinder(1,n);xm = min(x(1,:));ym = min(y(1,:));xx = max(x(1,:));yy = max(y(1,:));axis([xm-abs(xm)*,xx+abs(xx)*,ym-abs(ym)*,yy+abs(yy)*]);plot(x(1,:),y(1,:),'ko')for i=1:n;temp=['v',int2str(i)];text(x(1,i),y(1,i),temp);end;for i=1:nE;plot(x(1,e(i,:)),y(1,e(i,:)),'y');end;for i=1:length(P(:,4));plot(x(1,Pp(i,1:2)),y(1,Pp(i,1:2)),'b');end;text,,['最小生成树的权为','',num2str(Wt)]);title('蓝色连线为最小生成树');axis('off');hold offen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