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6.3.2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北师大上七年级数学
6.3.2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北师大上七年级数学
(2)将数据适当分组:
考虑以250为组距 (每组两 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 2260÷250=9.04, 应分成10组.
数据个数在 100以内,最好 分成5至12组.
新课引入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分组 1750~2000 人数(频数) 1 分组 3000~3250 人数(频数) 7
2000~2250
练一练
⑴A组的频数是多少? 本次调查样本中的个体 是多少? ⑵求出C组的频数并补全直方图. ⑶若该社区有500户住户,请估计捐款不少于 300元的户数是多少?
布置作业
选做题:调查班级同学出生时的体重(或身高),然 后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看看班级 大多数同学出生时的体重(或身高)处于哪个范围.
如何画好频数分布直方图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 2、 决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用横轴表示身高,用纵横表 示频数,以各组的频数为高画出与这一组对应的 长方形,得到下面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此图可以清楚 频数(学生人数) 频数分布表 地看出频数 20 分布的情况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 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 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总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 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若取3cm为一组.
最大值 最小值 23 2 可分为: 7 ,分为8组. 组距 3 3
60~70 1
70~80 5
80~90 18
90~100 6
像这样的统计 图称为频数直 方图。
像这样的统计 图称为频数直 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 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 的频数. 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 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女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162 157 160 164 161 162 164 163 154 172 153 156 163 164 161
83 86 92 83 75 86 91 87 82 68 88 80 82 78 89
85 80 93 89 77 97 91 82 88 70 95 87 81 75 87
北师大版 七年级 上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3 数据的表示(2、 3)
频数(学生人数) 20 15
10
5
149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173
身高/cm
复习回顾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步骤:
1.计算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2.计算各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画出扇形统计图,并标上名称及百分比。
81 78 86 81 94 83 88 79 72 86 91 80 85 90 91
88 85 90 99 86 75 94 98 65 97 96 93 89 84 89
优 良 优 中 优 良 优 优 中 优 优 良 优 优 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250~2500 2500~2750 2750~3000
1
1 3 9
3250~3500
3500~3750 3750~4000 4000~4250
15
10 9 4
新课引入
(4)绘制频数直方图
你的分组方式要能反 映新生儿出生体重的 整体情况哟!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在3250~3500g 的人数最多.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 条形统计图 连续的,是一 个范围。 孤立的,是一个 具体的数据
横轴上的数据
长方形之间
没有空隙
有空隙
新课引入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 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 (单位:克)
3850 4150 3900 2500 3300 2700 3500 2850 3315 3800 3800 3500 2550 2900 3800 2850
3300
3680 3000 4160 3450
3650
2900 2800 3300 3800
4000
3050 3500 2750 3500 3400
3300
3850 4050 3250 3100 3120
2800
3610 3300 2350 1900 3600
2150
3800 3450 3520 3200 2900
问题1:为了参加学校年级之间的 广播体操比赛,初二年级准备从 63名同学中挑选身高差不多的40 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63 名同学的身高(cm)数据如下:
158 168 159 149 162 158 158 167 163 163 160 154 170 163 157 168 158 153 162 162 159 169 160 161 161 159 154 160 172 162
如何画好频数分布直方图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 ,得到各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整理可得 下列频数分布表: 155≤x<158, 频数分布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 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 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 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 164cm)之间的学生中选队员。
选择身高在哪 个范围的学生 参加呢?
151 158 159 153 157
158 158 159 156 157
159 158 160 162 164
155
156
156
157
165
153
166
165
154
157
156
159
166
155
164
164
165
156
如何画好频数分布直方图
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经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因此需要 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通常数据越多, 知道数据 (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学 分成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 100个以内时, 生比较多 ,而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比较少 ,为些可以通 过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 根据数据的多少通常分5~12 个组。
15 10 5
149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173
身高/c
1、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①计算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 决定组数与组距; ③ 确定分点 ; ④ 列频数分布表 ; ⑤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 2、已知数据25,21,23,27,29,24,22,26,27,26, 25,25,26,28,29,30,28,26,24,25在列频数分 布表时,如果取组距为2,那么应分成 5 组。 3、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如果表示为频数180的一组 高为4.5cm,那么表示频数为60的一组的高度是 1.5cm ________. 4、将100个数据分成8个组,如下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6
1
60708090 100
60~70 70~80 80~90 90~100 成 绩
成 绩
1,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它俩用途都是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具体数量。 频数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统计图。 (2)区别——条形统计图是直观地显示出具体数据; • 频数直方图是表现频数的分布情况。 (3)绘制的不同——条形统计图各条形分开; • 频数直方图的条形连在一起
你还有其他的分组方式吗?
议一议
制作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是:
(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 即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统计量的范围,
(2)确定组距与组数并进行分组.数据在 100个以内,一般分5至12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 (4)根据分组和频数, 绘制频数直方图.
如何画好频数分布直方图
新课引入
学号 性别 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 数 英 学号 性别 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 数 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女 男 女 男 女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167 162 165 160 165 167 165 166 159 169 168 158 160 159 162
组号 频数 1 11 2 14 3 12 4 13 5 13 6 x 7 12 8 10
则第六组的频数为______. 15
练一练
1、一个样本含有20个数据:35,31,33, 35,37,39,35,38,40,39,36,34,35, 37,36,32,34,35,36,34在列频数分布表 时,如果组距为2,那么应分成 11 组,32.5~ 34.5这组的频数为 4 . 2、小明为一组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他了 解到这组数据的最大值是40,最小值是16,准备 分组时取组距为4,为了使数据不落在边界上, 他应将这组数据分成( B ) A、6组 B、7组 C、8组 D、9组
练一练
3、在画频数直方图时,如果表示为频数 180的一组高为4.5cm,那么表示频数为60的一 组的高度是1.5cm . 4、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 震,地震灾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码头社区响应 瑞昌市政府的号召,积极组织社区居民为灾区人 民献爱心活动.为了解该社区居民捐款情况,对 社区部分捐款户数进行分组统计(统计表如下), 数据整理成如下图所示的不完整统计图.已知A、 B两组捐款户数直方图的高度比为1:5,请结合 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