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

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

家庭式:家庭式教育是中国的特殊教育方式,它主要是“联合 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使在家庭中的 老少男女都能得到相当的教育,分别有户主、主妇、少年、闺 女、幼童五种组合。这种方式常与学校式、社会式结合进行, 目的是帮助改良家庭的日常生活,帮助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 矛盾,扩大家庭的责任感,减少对上学青年、儿童的反对和阻 力,使家庭社会化、增进家庭的社会责任。
平民教育体系
• 一、一大发现
• 一大发现,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 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务当翻评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 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也 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中国人并不 笨,他们所缺乏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他们不是不可 教,而是无教。“人矿”、“脑矿”需要开发。
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
教育小组
小组成员


content
内容梗概 01 人物介绍 02 定州兴办平民教育的优势 03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 04 平民教育的收获与不足
提到这样的一个话题 我们不得不去了解其中的灵魂人物
晏阳初 (1890-1990)
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 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 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 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 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 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 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 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 “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 的目的。
随着全社会对农村的重视及乡村教育的兴起,对广 大乡村有较为深入了解后,平民教育的重心便开始 转移到定县。
晏阳初的个人感悟
• 1918年,晏阳初耶鲁大学毕业后赴法国参加华工服务。 晏阳初感到,华工诚朴勤奋却无缘读书,知识分子空 口言说却不识同胞的“苦”与“力”,进而在华工中 开展识字教育。1920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 学位的晏阳初回国后,游历各省,拟定了推广平民教 育的基础化、简单化、经济化原则,并在长沙等地推 广平民教育。晏阳初将中国的问题归纳为“人”的问 题,要改变国家落后、民众愚昧的状况,就要遵照儒 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训,“努力于平民教育, 为培养过敏的元气、改进国民的生活、巩固国家的基 础”。他认为“平民教育是开脑矿最简单最适用的工 具,使大多数人民均有受教育的机会;然后从中即可 产生人材……所以欲谋国家的发扬光大,唯有推行平 民教育之一法。
• 二、两大发明
• 1、晏阳初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教育”计划和方案,
• 三、三大方式
学校式:就是采用平民学校的形式。具体办有“初级平民学 校”、“高级平民学校”和“平民大学”。初级平民学校主要 针对十二岁以上已超过入学年龄的文盲,进行扫盲工作。
社会式:它是以高级平民学校或平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各种活 动为中心,使毕业生按照四个方面继续受教育。这主要针对成 年人和妇女。
• 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他们研究出“四大教育”之法,这就 是: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 “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 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 五、五个结合
• 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平民教育和乡村建 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 有创造力、有知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的目的。归纳起来有五方面的结合:
• 有近千年历史的开元寺塔,“宋代五大 名窖之一”的宝窖,“中国保存最为完 好的清代地方科举考场”定州贡院,及 据传经宋代曾知定州半年的眉州苏轼加 工、主要流行于华北平原中西部的“定 州秧歌戏”等文化遗存,正是长期作为 集中区域性中心的定县作为华北诸县之 一代表的重要指标。
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办平民教育
定县自古以来的文教风习甚佳并拥有较为适宜的耕 作条件,前近代时长期作为作为京畿区域性政教中 心的地位使其地士乡绅与封建中国绝大多数小康之 家一样保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作风。
另外,自清末通车的京汉铁路能为任何一项在定县 开展的实验带来京津高校及商业机构潜在的丰富智 力与财力支持。因此,定县与京津等大都市远而不 遥、与繁华现代生活隔而不绝的地理区位,成为教 育实验尤其是华北区域以农民为主体的平民教育的 理想选择。
• 四、四大教育
• 四大教育是晏阳初在定县实验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平民教育与乡 村建设整体推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平民 普遍都具有“愚、贫、弱、私”四大疾病,这是定县调查研究的 结论。他说:“在定县,我们研究的结果,认为农村问题是千头 万绪四个字来代表它,所谓愚、贫、弱、私。”
晏阳初曾将自己比作平民教育的传
教士:“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
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为了这一目
标,他放弃都市优越的工作条件与舒适
的生活环境,“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 ●四川省巴中县人
墙”,“和农民同起同居”,成为一名 ●世界著名的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乡村的“科学布道人”。
●1943年,与爱因斯坦、杜威等10人被评选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 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 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 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 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
在晏阳初看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话虽 旧,“实有至理。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然而, 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 盲。而且中国以农立国,这些“有眼不会识字的瞎 民”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因此,为平民办教育, 尤其是到乡村中去为农民办教育,“开发世界最大 最富的'脑矿’”,这是关系到“本固邦宁”的根本 问题。
为“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的使命》等著作。
不仅如 此,晏 阳初博 士一家 都全身 心的投 入到了 他热爱 的平民 教育事 业中。
扎根 乡村的 大家庭
回国 考察 受到 隆重 接待
定县(定州)
• 位于河北市,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 神京扼要区”之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