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教育的认识

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 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
教育的空间存在就是以此系统所赖以运行 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将教育划分成的不 同形态。
(三)教育的空间存在
1.家庭教育
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2.学校教育
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3.社会教育
在信息社会,人类将进入一个以自为教育 全面代替自在教育的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全 面自为教育的时期。
这个前景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教育的时间存在
纵观教育发展全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
1.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2.教育具有阶级性 3.人类教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三)教育的空间存在
第一节 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存在
(一)对“对象”及“概念”的认识
(二)教育的时间存在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教育的空间存在

(教育的多种形态)
一、对“对象”及“概念”的认识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何一 种理论总是关于某种对象的理论,不存在无 对象的理论。
人们把研究对象明确到什么程度,也就是 把科学理论发展到什么程度。
无概念的研究不是科学的研究,概念拟定 的准确程度标志着研究者对对象的掌握程度 及其研究的理论水平。
(一)对“对象”及“概念”的认识
表层结构(现象)
中层结构
深层结构(存在)
(一)对“对象”及“概念”的认识
人类社会存在的全部的教育现象都是教育 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现象存在于从古到今乃至未来的一切 国家、一切民族及所有地域内。
(二)教育的时间存在
教育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乃至未 来的全部发展过程中,所谓教育的时间存在 问题,也就是探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关于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的学者用 不同的名称给予了表达。
(二)教育的时间存在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全面自在教育
2.农业社会的教育 3.工业社会的教育
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
高。
工业社会教育的自为性表现
1.工业革命的完成,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为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 证;
2.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促进了学校 教育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自为教育的发展。
4.信息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的生产、生活特征 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 信息社会教育的自为性表现
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
1.学校正在并即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
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
改革的基本理念
信息社会教育的自为性表现
(一)对“对象”及“概念”的认识
“对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客观存在”, 它应该是一个被意识到的客观存在。也就是 说它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正因为认识对象具有主观性,对对象的认 识才会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一)对“对象”及“概念”的认识
当我们逐步认识了一个对象,我们就需要 用一个词将其表达出来,概念就是对象的语 言表述。
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教育 活动;
三种教育形态及彼此间关系的变迁
1.家庭教育
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家庭承担了大 量的教育任务。
到了大工业革命以后,家庭的教育功能开始衰 弱,让位于公共教育。
农业社会教育的自为性表现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校舍、设备等 条件是人类自为教育的基础;
2.产生的学校是人类自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 式和基本手段;
3.学校教育的产生,使得教育不再是一种简 单的活动或行为,而成为一种社会事业,表 现了人类对教育活动的能动行为和自为自觉 的态度。
农业社会教育的自为性表现
我们把处在这种状态下的教育称作是“自 在教育”(适应性教育)。
2.农业社会的教育
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特征 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农业社会教育代学校出现和发展
有专门的教育场所,专职教师,有教材、校舍 等;
2.学校教育以文字教育为主 3.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事业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自在教育、自为教育
4.信息社会的教育 全面自为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特征 原始社会教育产生的原因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原始社会教育的自在性表现
原始社会教育产生的原因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 它既包括原始社会作为整体的生存、延续
和发展的需要,也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 个体生命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 既包括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也包括 原始人生活和交往的需要。
第一编 对教育的认识
第一章 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是什么?对教育应该抱持一种什么样 的认识态度,这是学习《教育学原理》应该 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教育”是个生活中的常用词, 所以认为理解它非常简单,其实,这完全是 一个错觉。
目录
第一节 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存在 第二节 对教育存在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节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同一性
表现为教育的普遍性、永恒性、平等性
2.教育的原始性
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简单
3.教育的非独立性
没有专业和专职的教师,能者为师 无文字的课本、教材,无专门的教育场所,无
一定的制度和形式 无教育活动经费
原始社会教育的自在性表现
总之,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与生活打成一 片,教育活动在人们没有清晰察觉的情况下 进行着。
**农业社会的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为 性的表现,但绝大部分地域的教育依然是和 原始社会教育无多大差别的自在教育,即教 育仍大面积地处于自在状态。
3.工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特征 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工业社会教育的自为性表现
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1.现代学校出现并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结合,其生产性日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