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一、教学分析:
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

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1 、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并会利用风向标观测天气。

一、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制作风向标。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标——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一)认识风向标。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识。

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

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标。

)从而引出课题——《4、风向和风速》。

然后,老师展示风向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标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部分。

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标,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

)小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

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

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

让学生背诵儿歌,然后,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

通过提问:同学们想亲手制作风向标吗?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制作风向标。

这个环节分五步:
1、讲解示范。

教师首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
示,以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制作活动。

并强调这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同学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设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展示、互相评比,分别从风向标的外观和性能上进行评价。

4、注意事项:⑴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⑵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个更好。

⑶如果风向标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标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

5、测定风向。

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观测当天风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三)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拓展活动:课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进行风的观测,了解一下本地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