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韩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韩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韩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朴英姬宣善文内容提要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同时,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规模、速度和前景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韩国是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

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之间旅游发展迅速,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中国是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

中国与韩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格局日益加强。

可以预见,在中韩两国政治、经济合作良好的今天,中韩两国旅游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1.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已进入一个国内旅游大发展的临界点。

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安全而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牢固地确立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客源国和世界旅游最为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

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中国对外开放继续推进,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扩大。

中国公民的出国旅游,正式起步是在1997年,其发展之快引起了全世界的特别关注,开放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为中国和外国国家领导人互访会谈的一个重要议题。

不断扩大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有利于促进“双向旅游”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入境旅游也将从此受益。

截至2008年8月,中国已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已达135个。

①“2007年,人境旅游人数达到1.32亿人次,位居全球第四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1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4095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

”②①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

②2008年8月12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讲话。

“2002~2007年,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大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8%、29.3%和7.3%。

其中,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均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出境旅游市场仍保持了21.80%的增长率。

由此可见,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成为增长势头最猛的旅游市场。

”2.韩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中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05年韩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2007年韩国旅游经济产值占全部GDP的6.7%,预计2008年韩国旅游经济产值为693亿美元,占全部GDP的6.6%。

随着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韩国政府自1989年逐渐开放了国民出境旅游的市场,1994年韩国政府取消了韩国公民到中国旅游的限制,韩国到中国的旅游人数由1993年的18.9万多人增加到34万人。

20世纪90年代韩国出境人数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趋势。

199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出境人数出现了萎缩,减幅达32.5%。

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改变观念,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高附加值产业加以大力扶植。

1999年初,韩国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五年计划,决定集中开发7处文化观光区,重点开发30个旅游项目。

摆脱危机后,韩国出境人数又出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00万人左右,“2005年出境人数突破了1000万人次的新高,2005年到中国旅游的游客数量占所有韩国出境旅游人数的34%”,②这意味着每3个出境旅游的韩国人中就有1个选择中国作为其旅游目的地。

“2007年韩国出境人数达1332万人次,同比增长14.8%。

中国是韩国公民海外旅游的第一大目的地,达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8%,占其全部出境人数的30%。

”③与此同时,韩国大力加强旅游景点的对外宣传,不断推出旅游新路线和新商品,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随着韩国国民旅游观念与旅游模式的不断更新,其出境旅游人数必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由此可见,韩国出境旅游市场凝聚着巨大潜力,加大该市场的开发力度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中韩两国旅游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韩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韩国政府强调每个郡(相当于中国的省)都要与中国的一个省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投资办企业。

双方共建立了91对友好省市关系,并分别成立中韩友好协会、韩中友好协会、韩中文化协会、韩中交流协会、韩中亲善协会等友好团体。

随着韩资企业的不断增加,商贸往来更加频繁,这些都为两国发展双边旅游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中国政府把韩国列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两国跨国旅游的发展。

中韩旅游是建立在地理相邻、文化相通、民间交往历史悠久的基础上的,中韩旅游是与双方不断密切的经贸、文化、教育等合作领域的共同发展密切相关的。

中韩旅游市场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1.中国旅韩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I)韩国旅游资源丰富。

朝鲜半岛素有“三千里锦绣山河”的美称,其多山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韩国独特的自然景观;韩国独特的历史又对中国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现代化的大都市首尔、国际港口釜山、历史名城仁川、济州岛度假胜地,以及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三八线”(板门店)都是吸引中国游客的风景。

特别近年来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首尔成功举办了2002年的世界杯比赛,更加强了中国人了解韩国的愿望。

中韩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近半个世纪以来又长期处于对立和隔绝状态,韩国和中国互相成为神秘的国度,且两国对历史问题、现实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希望通过亲身前往来了解真正的韩国。

韩国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2)两国空间距离较接近,旅游费用较低。

我国同韩国隔海相望,具有旅程短、花费少的比较优势。

目前,两国主要城市之间有35条定期客货运班机航线,每周421个班次。

新航线和新的直航城市的不断增加将为旅游人数的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从首尔直飞北京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几乎同国内航班一样方便快捷。

2006年12月,韩国旅游发展局联合大韩航空、和平国旅、中青旅、中国妇女旅行社推出韩国一日游线路——“新奇时尚之旅”,这是韩国在北京市场上推出的利用夜航的周末一日游线路:周五晚从北京出发,零点到达韩国仁JiI国际机场,直接去首尔24小时小吃街新堂洞品尝小吃,之后去东大f1自由购物,白天到化妆品专卖店及名品折扣店自由购物或享受韩国皮肤美容护理,晚上返回北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非常方便。

对中国公民来说,韩国旅游从价格上来讲,比泰国、马来西亚86《—一当代韩国2008年冬季号等东南亚国家略高,比日本、美国、欧洲游等却低很多,因而对普通出境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

中国公民赴韩旅游的经济距离阻力较低。

(3)两国间文化交流增多。

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文化背景相似,两国人民容易在心理上沟通,也减少了中国旅游者赴韩旅游的文化阻力。

中韩经济的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007年是“中韩交流年”,中方任命青年演员陈坤和孙俪,韩方任命青年演员安七炫和张娜拉为中韩交流年友好形象大使。

中国的孙悦和韩国的金喜善等知名艺人也担任“中韩友好形象大使”,在年轻人中极具号召力。

韩国的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进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哈韩族”。

单单一部《冬季恋歌》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超过3万亿韩元(约30亿美元),其中旅游收入就达1万亿韩元; 《大长今》主题公园自2004年10月开放以来,已经吸引了26万名游客。

据韩国官方统计,在《大长今》的示范效应下,2004年到韩国的游客人数增加了15%以上。

①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韩剧本身已超越了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改变了韩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更给韩国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韩国旅游借影视的影响力开发旅游产品,取得了显著效果。

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中国公民了解韩国的迫切愿望。

(4)韩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旅游政策和措施。

为了吸引中国公民赴韩旅游,韩国政府采取了如下重要举措:1994年3月在中国建立韩国国家旅游组织——韩国观光公社北京办事处;韩国有关方面同我国的旅游主管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制订发展计划;中韩两国的旅游主管部门之间已经建立了每年定期会晤的制度;前总统金大中曾亲自做广告,欢迎中国公民访韩;建立面向中国终端消费者的中文旅游网站,提供丰富多彩的赴韩旅游信息。

韩国旅游部门在发掘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将旅游与节日、民俗、饮食等结合起来,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现在韩国每年新推出的特色旅游项目达800个,这些富有浓郁韩国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力地推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

2.韩国旅华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1)中国旅游资源丰富。

与中国相比,韩国国土面积较小,70%是山地,很少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和草原,也缺少像三峡、黄山、桂林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韩国国内的景点景区本国人大多数已游览过,因此更多的韩国人愿意到国外去旅游。

中国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丰富人文旅游资源,从南到北的四季风光,独具风韵的自然风景,多姿多彩的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对韩国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有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北京故宫、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有体现中国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三峡、九寨沟、黄龙⋯⋯这对韩国游客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万里长城、上海、桂林、长白山、紫禁城等是韩国人最希望访问的旅游胜地。

(2)中国旅游部门努力开发韩国市场,加大对韩国的宣传。

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两国民间的亲情,在双方经历了长期的隔阂以后,对广大韩国民众来说显得特别具有吸引力。

诸如中国国家旅游局在韩国推出的“追寻上海临时政府足迹”,以及“民族的灵山——白头山之行”等能够使韩国人感受到民族精神的旅游项目。

韩国人所讲的“上海临时政府”是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位于上海最繁华的淮海中路背后一条窄窄的弄堂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流亡爱国志士以上海为根据地,开展抗日复国运动,所以这里被韩国人视为“圣地”。

(3)中韩两国有着历史文化的共通性。

中韩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保持了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

韩国文化受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释、道家文化影响很深。

韩国普通民众都能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和欣赏中国文化,特别是对那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景观表现出很强的出游动机和欣赏能力。

中国一些同韩国政治、文化、宗教发展息息相关的景观,如我国境内的长白山、重庆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来华旅游。

近年来在韩国掀起了“华流热”,韩国公众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韩国媒体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