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分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目录
目录 (I)
1 前言 (1)
2 总则 0
2.1 编制原则 0
2.2 编制依据 (2)
3 环境风险识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7)
4.1布袋除尘器破损防范措施 (7)
4.2氨水储罐破裂破损防范措施 (7)
5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评估 (7)
**************分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 前言
环境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识别公司存在有主要的环境风险源,划分环境的风险级别,采取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如何将无法接受的环境风险水平降至社会和环境可接受的最低限度。
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
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
环境风险评估能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切实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2 总则
2.1 编制原则
⑴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⑵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⑶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⑷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原则。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
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2 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
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2003年5月);
⑻《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新修定)国办函[2014 ]119号(2014.12.29);
2.2.2相关依据
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新修定)环境保护令34号(2015.4.16);
⑵环保部文件《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
日);
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号)(2014.4.3);
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5.1);
(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安政发[2013]31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意见》(安政发[2013]32号);
2.2.3相关标准及规范
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⑵《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⑷《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⑸《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⑹《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⑻《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⑼《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
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3. 环境风险识别
公司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源有:
3.1.当布袋收尘器出现破损,将导致烟囱粉尘排放浓度超标,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周边的环境。
3.2水环境影响,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全部回用,没有废水排放。
3.3声环境影响,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厂界噪声满足3类区昼间厂界噪声标准65dB(A)的要求。
夜间:只有西厂界噪声不能满足3类区昼间厂界噪声标准55dB(A)的要求,西厂界的最大超标距离25m,而此范围内无居民等敏感点,不会发生扰民等噪音污染现象。
3.4固体废物及防治,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各生产环节中除尘器收下的粉尘,该粉尘全部返回生产工艺,不外排;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
本单位生活垃圾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运到棋盘井镇垃圾处理场。
3.5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危险物质为氨。
本项目设置1个12m3氨水储罐,氨水储量为8 m3,约7.6t。
罐区输配管网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很低,但仍不能排除因种种原因引起氨水泄漏乃至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利于管理部门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早的消除事故隐患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①管材缺陷:是指因材料本身有划痕、擦伤、砂眼等瑕疵,而最终导致泄漏的情况。
②焊缝开裂:是指由于焊接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泄漏事故。
③施工不合格:是指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因施工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而引发的漏气现象。
④腐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储罐内、外壁的腐蚀,引起泄漏的情况。
⑤违规操作:主要指由于人为破坏的情况,其中主要为其它项目施工时的影响。
⑥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地震、洪水、飓风、开春时地面下沉等自然原因而造成的损坏。
⑦夏季高温期间如防护措施不力或冷却降温系统发生故障,易引发易燃液体储罐的火灾、爆炸。
⑧贮罐附件,如安全阀失灵、阻火器堵塞、排污孔堵塞、泄漏、压力表、液位计等不密封都会给易燃液体的安全贮存带来严重威胁,造成大量泄漏从而引起爆炸事故。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附录A.1物质危险性标准,氨水不属于有毒、易燃或爆炸性物质,但氨水的挥发物氨气为一般毒性物质,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见表
氨水及氨气主要理化性质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所列有毒、易燃、爆炸性危险物质名称,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氨水的储存区的存在量及重大危险源辨识计算见表11.2-5。
表11.2-5 重大危险源识别一览表
3.6本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运转设备会产生废油,数量≤1吨/年。
废油直接排放造成资源浪费,水和土壤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
破坏。
特别是废油对地下水的污染可长达百年之久,微量的矿物油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和毒害水生生物。
本单位设有废油专用储存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全部用于链条润滑,实现废物利用、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4.1 布袋除尘器破损防范措施
公司将会采取果断措施停窑处理,对破损布袋除尘器进行及时检修或直接更换,以保证粉尘排放浓度达标。
同时加大对员工的日常培训,对受损情况进行应急处置,保证在收尘器破损粉尘排放超标情况下能做到有效及时处理。
4.2氨水储罐破裂破损防范措施
为防止氨水破裂泄漏,公司安排生产安全副总经理、烧成车间主任、安环部门负责人、属地安全员,每周不少于三次不定时检查;每班调度、属地岗位工每小时负责对氨水罐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储罐有破烈,及时更换,另在储罐周边修建有事故收集池和防火堤。
上述两项措施可将事故率降至最低程度。
5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评估
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环境受体、水环境受体和土壤环境受体。
大气环境受体主要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环境风险受体主要为人群,可按企业周边人口数量进行指标量化;水环境受体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
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区域,可按其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级别划分,同时考虑跨界水体。
土壤环境受体主要为企业周边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等区域。
本单位地处棋盘井工业园区,远离居民、远离农田保护区、附近无生态保护区,环境风险无敏感性。
************公司
二〇一七年九月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