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填空概念班级姓名一、天气1、天气()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2、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的天气。
3、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可以更好的认识天气。
4、()、()、()、()、()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5、()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
6、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要注意:尽量在每天的同一( )同一( )进行观察,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7、测量气温要选择()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和()温度最低,一天中()的气温最高。
8、看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9、风向是指风()的方向。
有北向南吹吹来的是(),有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
看红旗的飘动方向判断的风向,就是红旗飘动的()方向。
10、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方向,只要看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
11、我们可以用()方位来描述风向。
12、()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最高等级为()级,最低为()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1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
()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雨量器的要求是()。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0.1~9.9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25~49.9毫米是(),50~99.9毫米是(),100~249.9毫米是(),大于250为()。
15、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的。
16、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的降水总量。
17、()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纤细的雨状云是()。
18、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天气。
19、在我们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 ),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
20、27℃读作二十七()。
21、利用()和()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2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
当天空中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
二、溶解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烧杯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2、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
玻璃棒靠住()滤纸一侧。
3、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
4、在做过滤实验是需要的()、()、()、()、()。
5、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的()、()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或()的方法分离。
6、(),(),(),就说明物质已经溶解。
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8、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们选择()地加。
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到杯子()。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放在()里烧、放在酒精灯上()等。
10、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需要()、()、()、()和()。
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受热。
11、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点燃。
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酒精灯,然后在()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打不开。
不能用()为另一个酒精灯对火,不能用()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
12.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或()扑灭。
1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有关。
14、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就能将海水中的食盐分离提取出来。
15、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16、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让它溶解。
17、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18、“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
19、水除了能溶解()和()外,还能少量地溶解()、()等气体。
20、水中的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进行呼吸的。
2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的。
2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的方法进行分离。
2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进行加热。
三、声音1、音叉是一种()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小音叉声音(),大音叉声音()。
同一只音叉的声音高低()发生变化。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一般情况下,大人的声音(),小孩的声音()。
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4、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同一回事。
5、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是向()传播的。
6、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7、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
8、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调,钟罩里闹钟铃声()。
9、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不能在月球上直接对话。
10、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11、()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10. 人耳分为()、()、()三部分。
外耳有();中耳有()和();内耳有()和()。
1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表述。
13、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14、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振动越慢,声音越()。
15、声音能在()、()、()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的(),气体中传播的()。
16、()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中传播,在月球上,因为没有(),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相互对话。
他们是通过()来进行通话的。
17、耳朵是我们的(),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18、我们应该避免( )使用便携式视频或者音频播放器。
19、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拉得松,声音();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轻轻拨,声音()。
20、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用力拨动时声音()。
幅度大声音( ),幅度小声音( )。
用力敲声音( ),轻轻敲声音( )。
振动快声音( ),振动慢声音( )。
皮筋紧声音( ),皮筋松声音( )。
细短少声音( ),粗长多声音( )。
四、我们的身体1、从外形上看,人体左右成对称结构,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它()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
3、骨骼与()、()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了,()和水蒸气增加,但()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再由()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等废物,再排除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颗、犬齿颗、臼齿颗)三类。
门齿有()食物作用;犬齿有()食物作用;臼齿有()食物作用。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需要的能量来自()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是使食物(),并消化少量();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里、胃是暂存食物,()、()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和()养分最重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 )中的( ),( )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3、口腔里的牙齿能()食物,舌头能(),唾液可以()食物中的淀粉。
14、老人常说“()”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粗壮,()发达,()灵活,()增大,()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