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科学概念填空概念

四年级科学概念填空概念

四年级科学上册填空概念班级姓名一、天气1、天气()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2、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的天气。

3、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可以更好的认识天气。

4、()、()、()、()、()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5、()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

6、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要注意:尽量在每天的同一( )同一( )进行观察,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7、测量气温要选择()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和()温度最低,一天中()的气温最高。

8、看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9、风向是指风()的方向。

有北向南吹吹来的是(),有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

看红旗的飘动方向判断的风向,就是红旗飘动的()方向。

10、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方向,只要看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

11、我们可以用()方位来描述风向。

12、()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最高等级为()级,最低为()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1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

()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雨量器的要求是()。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0.1~9.9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25~49.9毫米是(),50~99.9毫米是(),100~249.9毫米是(),大于250为()。

15、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的。

16、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的降水总量。

17、()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纤细的雨状云是()。

18、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天气。

19、在我们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 ),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

20、27℃读作二十七()。

21、利用()和()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2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

当天空中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

二、溶解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烧杯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2、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

玻璃棒靠住()滤纸一侧。

3、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

4、在做过滤实验是需要的()、()、()、()、()。

5、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的()、()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或()的方法分离。

6、(),(),(),就说明物质已经溶解。

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8、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们选择()地加。

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到杯子()。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放在()里烧、放在酒精灯上()等。

10、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需要()、()、()、()和()。

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受热。

11、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点燃。

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酒精灯,然后在()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打不开。

不能用()为另一个酒精灯对火,不能用()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

12.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或()扑灭。

1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有关。

14、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就能将海水中的食盐分离提取出来。

15、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16、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让它溶解。

17、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18、“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

19、水除了能溶解()和()外,还能少量地溶解()、()等气体。

20、水中的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进行呼吸的。

2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的。

2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的方法进行分离。

2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进行加热。

三、声音1、音叉是一种()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小音叉声音(),大音叉声音()。

同一只音叉的声音高低()发生变化。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一般情况下,大人的声音(),小孩的声音()。

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4、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同一回事。

5、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是向()传播的。

6、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7、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

8、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调,钟罩里闹钟铃声()。

9、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不能在月球上直接对话。

10、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11、()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10. 人耳分为()、()、()三部分。

外耳有();中耳有()和();内耳有()和()。

1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表述。

13、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14、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振动越慢,声音越()。

15、声音能在()、()、()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的(),气体中传播的()。

16、()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中传播,在月球上,因为没有(),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相互对话。

他们是通过()来进行通话的。

17、耳朵是我们的(),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18、我们应该避免( )使用便携式视频或者音频播放器。

19、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拉得松,声音();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轻轻拨,声音()。

20、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用力拨动时声音()。

幅度大声音( ),幅度小声音( )。

用力敲声音( ),轻轻敲声音( )。

振动快声音( ),振动慢声音( )。

皮筋紧声音( ),皮筋松声音( )。

细短少声音( ),粗长多声音( )。

四、我们的身体1、从外形上看,人体左右成对称结构,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它()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

3、骨骼与()、()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了,()和水蒸气增加,但()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再由()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等废物,再排除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颗、犬齿颗、臼齿颗)三类。

门齿有()食物作用;犬齿有()食物作用;臼齿有()食物作用。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需要的能量来自()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是使食物(),并消化少量();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里、胃是暂存食物,()、()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和()养分最重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 )中的( ),( )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3、口腔里的牙齿能()食物,舌头能(),唾液可以()食物中的淀粉。

14、老人常说“()”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粗壮,()发达,()灵活,()增大,()强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