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冯系养鸡专业户,为改建鸡舍和引进良种需资金20万元。
冯向陈借款10万元,以自己的一套价值10万元的音响设备抵押,双方立有抵押字据,但未办理登记。
冯又向朱借款10万元,又以该设备质押,双方立有质押字据,并将设备交付朱占有。
冯得款后,改造了鸡舍,且与县良种站签订了良种鸡引进合同。
合同约定良种鸡款共计2万元,冯预付定金4千元,违约金按合同总额的10%计算,冯以销售肉鸡的款项偿还良种站的货款。
后冯某经营不善,预计的收入落空,冯因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和支付货款而与陈、朱及县良种站发生纠纷。
诉至法院后,法院查证上述事实后又查明:朱在占有该设备期间,不慎将该设备损坏,送蒋修理。
朱无力交付修理费1万元,该设备现已被蒋留置。
问:(1)冯与陈之间的抵押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2)冯与朱之间的质押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3)朱与蒋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4)对该音响设备陈要求行使抵押权,蒋要求行使留置权,应由谁优先行使其权利?为什么?(5)冯无力支付县良种站的货款,合同中规定的定金条款和违约金条款可否同时适用?为什么?1、冯、陈之间的抵押关系有效。
冯、陈双方立有抵押字据,且根据《民法通则》和《担保法》的有关规定,该抵押物并非必须办理登记的土地使用权、房地产、林木等,故该字据有效,在冯、陈之间形成合法的抵押关系。
2,冯、朱之间的质押关系有效。
因为双方立有质押字据,且质物已移交质权人占有。
3.朱与蒋之间是承揽合同关系得留置关系。
朱不慎将设备损坏而送蒋修理,在朱与蒋之间形成承揽合同关系。
后朱无力交付修理费,该设备被蒋留置,在二人之间又形成了留置关系。
4.应由蒋优先行使留置权。
因抵押物未办理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故朱不能优先行使其权利。
朱与蒋之间,蒋的留置权有优先权。
5.不可以。
因为违约金与定金性质是不同的。
定金主要起担保作用,而违约金是违反合同的责任形式,二者不能相互代著。
根据《台同法》第116条的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而不能同时适用。
5.不应支持,合同的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贷担。
7不能成立。
其经营风险应由目己承扭,不能作力免责事由。
案例二:2013年元月,杨某因做生意无钱便找马某借3万元现金,马某同意借钱,但要求其找个担保人进行担保。
于是杨某找到张某进行担保,张某同意担保后,杨某与马某签定了协议,约定:“由杨某于2013年4月底还清借款,若杨某到期未还款,由张某作为担保人负全责”。
担保人张某并在协议上签了字。
至还款期限,杨某却并未按期还款,于是马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某和张某共同偿还借款。
意见分歧:本案在审理中,张某提出自己属一般保证人,不应该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议庭内部也产生两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是一般保证,担保人张某享有先诉抗辩权,根据《担保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债权人可以拒绝先行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在本案中是连带保证,应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请根据《担保法》分析庭审结果及法律根据。
案例三某乡镇企业为购置设备,向银行贷款30万元,企业以自有工具车一辆作抵押(评估价10万元),另由乡财政所作保证。
贷款到期后,企业仅归还15万元,其余贷款及利息无法偿付,为此,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乡财政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问:1.乡财政所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为什么?2.法院对此案应作如何处理?3.如果保证人不是乡财政所,而是B公司,但保证方式没有约定,该案应当如何处理?案例四A公司向商业银行B申请贷款500万元,利息按月息2%计算,期限2年,C厂为A公司提供担保,并在贷款合同的担保条款中约定:“保证合同独立存在。
贷款合同无效,保证合同仍然有效”。
事后因A公司违规炒股巨额亏损,不到2年就面临破产。
该商业银行便以A 公司和C厂为共同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该案件应该怎样处理,依据是什么?C厂不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从合同无效。
C厂与A公司在合同中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案例五A公司向某银行申请贷款800万元,B厂提供担保。
同时,银行又要求A公司将其设备、汽车作该笔贷款的抵押,并签订了抵押协议。
事后,A公司擅自将已经抵押的设备、汽车转让给C公司。
A公司不能按期归还该笔贷款,银行诉之法院,要求B厂承担还本付息及实现债权费用的连带责任。
该案件应该怎样处理,依据是什么?B厂对设备和汽车以外的贷款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A 公司擅自将已抵押的设备、汽车转让给C公司与B厂无关,B厂仅对抵押担保以外的贷款部分承担保证责任。
案例六A厂向银行申请贷款200万元,期限1年,用途“购买木材”,B公司提供担保。
贷款到期后,A厂暂时无法归还该笔贷款。
银行鉴于A厂仓库有价值近1000万的家具待售,保证人B公司实力又强大,便欲同A厂和B公司长期合作,经过三方友好协商达成另一份新协议:银行向A厂发放贷款200万元,期限1年,用途仍为“购买木材”(实际上是归还前一笔贷款),B公司提供担保。
一个月以后,A厂仓库发生火灾,家具全部被烧。
银行将A 厂、B公司诉之法院,请求B公司承担还款连带责任。
该案件应该怎样处理,依据是什么?在本案中,法院可以受理并进行审理。
B公司可以主张自己不承担保证责任。
因为银行与A厂有相互串通骗取保证的情节(在案件中没有有交代B公司是否事先知道“以贷还贷”的情节。
)在此种情形下,不存在保证责任,法院可以驱回银行要求B公同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
最终可能导致银行的200万元贷款无法收回。
2006年1月15日,甲出资5万元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1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甲同意。
2月10日,乙未经甲同意,以A 企业名义向善意第三人丙购入价值2万元的货物。
2006年7月4日,A企业亏损不能支付到期的丁的债务,甲决定解散该企业,并请求人民法院指定庚作为清算人对A企业进行清算.经查,A企业和甲的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如下:(1)A企业欠缴税款2000元,欠乙工资5000元,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用5000元,欠丁10万元;(2)A企业的银行存款1万元,实物折价8万元;(3)甲在B合伙企业出资6万元,占50%出资额,B合伙企业每年向合伙人分配利润;(4) 甲个人其他可执行的财产价值1万元。
2000年9月,该企业注销。
问:(1)乙于2月10日以A企业名义向丙购买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2)试述A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
(3)如何满足丁的债权请求?答:有效。
因为丙是善意第三人,并不知情,所以这一行为是有效的。
甲乙两人对外保持统一。
但是对内,甲有追究乙越权代理的权利。
答:先偿还所欠乙工资5000元和社会保险费用5000元。
再偿还所欠的税款2000元。
最后偿还丁的10万元。
答:先用企业的财产换,不足清偿的,投资人甲应当以其个人的财产予以清偿。
(存款、出资额、利润、个人财产)甲塑料制品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化工机械制造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于2010年5月18日签订了一份买卖注塑设备合同,甲公司为买方,乙公司为卖方。
双方在合同中约定:(1)由乙公司于10月30日前分两批向甲公司提供注塑设备10套,每套价格为15万元,价款总计为150万元;(2)甲公司应向乙公司给付定金25万元;(3)如一方迟延履行,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4)因甲公司必须在2009年年底前全面开工投产,为保证该合同的按时履行,由丙生物医药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作为乙公司的保证人与甲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
约定在乙公司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丙公司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该买卖合同依法生效后,甲公司因故未实际向乙公司给付定金。
7月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交付了3套注塑设备,甲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了45万元货款。
9月,该种注塑设备的市场价格因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大幅上涨,乙公司便向甲公司提出变更合同的主张,要求将剩余的7套注塑设备价格提高到每套20万元,甲公司不同意乙公司提出的涨价要求,随后乙公司于10月4日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
11月1日,甲公司仍未收到剩余的7套注塑设备,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产,并因此遭受了50万元的经济损失。
于是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增加违约金数额并继续履行合同;同时要求丙公司对乙公司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要求: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合法。
根据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定金条款,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因此,甲乙双方可以约定定金担保方式,约定的数额25万元,为主合同标的额的16.67%,未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但由于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甲公司因故未向乙公司实际给付定金。
因此,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虽然合法,但该定金合同未生效。
(2)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不合法。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依法订立的合同成立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时,对方有异议的,应当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本案甲乙双方并未在合同中约定解除权,并且也未协商一致。
因此,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3)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能否依法成立?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能够依法成立。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双方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本案甲乙双方约定的违约金为20万元,而甲公司因此造成的损失达50万元,已超过了约定的违约金数额。
因此,甲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增加。
(4)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能否依法成立?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成立。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履行,违约方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
甲企业向乙企业发出传真订货,该传真列明了货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供货时间、交货方式等,并要求乙在10月内报价。
乙接受甲发出传真列明的条件并按期报价,亦要求甲在10日内回复;甲按期复电同意其价格,并要求签订书面合同。
乙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按甲提出的条件发货,甲收货后未提出异议,亦未付货款。
后因市场发生变化,该货物价格下降。
甲遂向乙提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买卖关系不能成立,故乙应尽快取回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