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家畜解剖生理 第十章 神经系统
家畜解剖生理 第十章 神经系统
2.神经元的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 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传入) 连络神经元(中间) 运动神经元(传出)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虎斑: 神经原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 的突起与神经胶质细胞 共同构成。
神经膜
髓鞘
郎飞氏结
轴索
雪旺氏细胞
髓鞘的形成:
神经元的轴突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是由少突胶质细胞包绕神经元的长的 突起形成。
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神经
腰荐神经丛内侧面
第六节
脑神经
一、脑神经根:
二、脑神经的性质和分布: 脑神经可以分为运动性的、 感觉性的、混合性的,有的 还含有植物性神经纤维。
1、三叉神经的分布:为混合神经,头部除嗅、视、听、 平衡、味、颈动脉体和窦的支配外,其它大部分的感觉 由三叉神经支配(咽、喉除外)。
神经末梢:外周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不断分支,越分越细, 形成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可分为感觉性和运动性两类。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 体形成的功能性接触。一般来讲,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 胞体。
由于神经元的功 能和分布各有不 同,其形态,特 别是突起的形态 呈多种多样。
延髓
延髓
二、脑 干 (一)脑干的外形
中脑 四叠体 小脑脚
绳状体 菱形窝
脑干的腹面观:
中脑 四叠体
脑桥
中脑的大脑脚
脑桥
延髓锥体
延髓
第4脑室底——菱形窝: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四叠体(中 脑顶盖) 中脑网状结 构(被盖) 脑桥网状结 构(被盖)
延髓网状 结构 大脑脚 脑桥基底
脑干内存在有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称为活命中枢, 如心跳中枢、呼吸中枢、血压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 枢等。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一、神经系的组成:
脑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 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植物性神经
突起 二、神经系的基本结构
胞 体
(一)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神经元就 是一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一类 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特化的细胞, 具有感受、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 功能。 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 及其发出的突起,突起又包括轴突 和树突。
脑的胚胎发育(脑室系统的演化):
前脑泡 中脑泡
菱脑泡
三、脑脊液的循环:脑 脊液是在不断地产生和 移走的,称为脑脊液的 循环。产生脑脊液的主 要是4个脑室的脉络丛。
第五节 脊神经 一、脊神经的背侧支 二、脊神经的腹侧支
(1)颈神经的腹侧支:
膈神经:
膈神经
2。胸神经的腹侧支:
3、腰神经的腹侧支:
2、面神经的分布:a.分布于面肌,支配面肌的运动;b. 分布于舌的味蕾,主司舌前2/3的味觉;c.分布于舌下 腺和颌下腺,支配唾液的分泌。 3、舌咽神经:a.主司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b.咽的 一般感觉;c.颈动脉体和窦的内感觉。 4、迷走神经:喉的感觉和运动,外耳的感觉,升结肠之 前的内脏感觉和运动(副交感神经) 5、舌下神经:舌的运动。
扣带回
4、端脑的白质:位于内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包含 三种神经纤维:联络纤维、联合纤维和投射纤维。 (1)联络纤维:
(2)联合纤维:组成胼胝体。 (3)投射纤维:由进出端脑的纤维组成,形成内囊。
5、基底核:为位于端脑白质内的大灰质核团。包括尾状 核、豆状核。尾状核、豆状核以及其间的内囊共同组成 纹状体。豆状核又可分为苍白球和壳。
小脑髓树
蚓部 小脑 半球
小结
小脑是在专司平衡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水生动物, 由于生活在水中,只需要感受地心引力,执行此功能的 为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到了陆地,还要抵抗重力、 维持姿势,因而旧小脑发展起来,即小脑蚓;高等动物 的随意运动发展了,随之新小脑发展了起来,这就是小 脑半球。
第四节 脑膜、脑室和脑脊液 一、脑膜:构造基本同脊髓膜,由外而内包括脑硬膜、 脑蛛网膜和脑软膜,所不同的是脑硬膜与颅腔的骨膜愈 合在一起,因而硬膜外腔消失,存在于硬膜外腔的静脉 被包含在脑硬膜内,称为窦,如矢状窦、横窦。 二、脑室和脑室系统:端脑内的侧脑室、间脑内的第3 脑室、小脑与延髓脑桥间的第4脑室均具有脉络丛,可 以产生脑脊液,它们与中脑导水管、脊髓中央管共同组 成脑室系统,充满脑脊液。
二、躯体运动(下行)传导路: 1.锥体系
2.锥体外系
尾状核 内囊 壳 苍白球
6、侧脑室:为端脑内的脑室,分别称为第1、2脑室,其 内充满脑脊液。
尾状核
侧脑室 脉络丛 海马
五、小脑
小脑表面分布着小脑皮层,也形成许多沟、回;其中有两个侧沟 相当深,将小脑表面分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蚓部的最 后一叶称为小结,通过纤维连接到半球的最后叶——绒球,共同组 成绒球-小结叶。
神经的结构:是位于外周神经系统内的白色索状结构, 显微镜下观察为大量平行排列的神经嵌维组成。
白质 灰质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
白质 白质
第二节
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和位置
人的马尾:
马尾的成因:
牛的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构造
三、脊髓膜
四、脊神经根:
第三节 脑
一、脑的形态、位置和区分
端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小脑 脑桥
三、间
脑
第3脑室
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1、丘脑:
丘脑 外膝状体 内膝状体
丘脑:
丘脑中 间块
第3脑室
中脑导水管
丘脑的内部结构:是最大的灰质团块。
2、下丘脑:又叫丘脑下部,位于丘脑腹侧,脑垂体的背 侧。
下丘脑的内部构造:
视上核与室旁核:
四、端脑 (一)端脑的外形: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梨状叶
(二)端脑的结构: 1、新皮质:分布于端脑的前、外、后、背侧的皮质。大 致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分别与躯体运动、 感觉、听觉和视觉相关。
神经中枢内的神经环路(举例):
(二) 神经胶质
三、神经系统作用的方式—反射
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 规律的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一个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 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四、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1.灰质:皮层、皮质、神经核。 2.白质:纤维束、传导束。 3.神经节:感觉神经节、植物性神经节。 4.神经: 5.网状结构:
2、嗅脑:占据端脑的腹侧面:
嗅 球 嗅 回 内侧嗅回 外侧嗅回
嗅三角
梨状叶
嗅脑还包括海马,它是梨状叶后端向背前方反转形成。
海马
丘脑
松果体
四叠体
嗅脑还包括杏仁核,它位于梨状叶内部,与内脏活动、 生殖活动及情绪、记忆有关。
3、边缘叶:位于端脑内侧面上,主要是扣带回。边缘叶 联系十分广泛,与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均有联系, 共同构成一个边缘系统,与动物的内脏活动、生殖、情 绪和记忆有关。 透明隔 胼胝体 胼胝体回
第七节
植物性神经
一、定义:是指分布于机体所有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 运动神经。也称内脏神经或自主神经。
二、植物性神经的特点(与躯体神经比较):
1、支配的器官组织不同: 2、从中枢到器官经过的神经元数不同:椎旁神经节、椎下神经节、 终末神经节 3、分布途径不同: 4、双重支配:交感神经 与副交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肋腹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4、荐神经的腹侧支:其1、2腹支参与构成腰荐神经丛。 第3腹侧支组成阴部神经,第4腹侧支组成直肠后神经。
5、臂神经丛:是由6、7、8颈神经腹侧支和1、2胸神经 腹支组成。
肩胛上神经
桡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
6、腰荐神经丛:由4、5、6腰神经腹侧支和1、2荐神经 腹侧支构成。
一、交感神经
胸腰部交感干模式图
三、副交感神经
迷走 交感干
盆神经丛
迷走神经的分布范围:
第六节
脑脊髓传导经路
一、躯体感觉(上行)传导路: 1 、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经两级神经元传导至丘脑, 感觉神经元(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
2 、躯体浅感觉传导路:经两级神经元传导至丘脑。 感觉神经元(脊神经节)→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 丘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