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抒情散文精选范文优美生活随笔
今天在这分享一些高中生抒情散文精选范文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飘逝的土风筝农历3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近日,我信步来到龙头寺公园南门口,看到街摊摆放着若干花样别致、五颜六色的风筝,一群儿童正在争相购买。
蓝蓝的天空,飘舞着一只只形象各异的风筝,有蜻蜓、小鸟、蝴蝶、老鹰、白鸽等等,把天空点缀得五彩缤纷。
我驻足观赏着蓝天飞舞的风筝,听着大人小孩的欢呼声,不由勾起了我儿时扎风筝放风筝的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的梦幻童年。
由于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弟妹又多,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父母哪有闲钱给我们买玩具,只能自己动手,制作土玩具自娱自乐。
每到春天放风筝时节,我和伙伴们从老屋后坡砍一根老竹子,按一米二左右的长度锯断破开,从中选4根小竹块,按1厘米左右的宽度,用刀刮去黄竹篾部分,使其又薄又不失张力。
接着分别找到每根小竹块的中心,将其放在刀锋上测量平衡度,若有一方倾斜,说明有一方偏重,得继续刮,直到两边平稳不动为止。
然后将4根竹块用针线捆扎成风筝骨架,再用食指尖顶其中心点测量头尾部是否对称平衡,最后才在骨架上糊纸。
糊风筝的纸要轻薄皮实,那年月糊风筝的最好纸张就是作文本纸,我们将作文本纸一张张撕下来,用米饭粒一页页相接粘连,先糊两个
翅膀,后糊尾部,同时在两翅膀中心各贴一个小圆红纸当作风筝的眼睛。
在风筝头部风门处和尾部背脊上分别贴上二三块小红纸,既使糊上的纸张与风筝骨架紧密粘连,又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让风筝平添几分亮丽。
风筝雏形出来后,还需用食指顶着风筝头尾部的中心点检测平衡度,若往头部倾斜,说明尾部偏轻,那就得在尾部贴些纸条做尾巴。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风筝头部接斗线找角度,斗线角度选得好差,直接关系到风筝飞行的高度和平稳度。
一般情况下,选择两线成直角为佳。
那时没有放风筝的专用线,我们把大人缝补衣裤的钱团“偷出来,一根一根地连接起来,绕在自制的竹块线架上。
风筝扎得是否成功,要看它在空中的表现。
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时,我们就从自家墙壁取出风筝到老屋后坡顶上放。
放风筝也有技巧和要领,要选择既无高压线又无大树遮挡的空旷地带。
如果风大,不用助跑风筝就迎风起飞,若风力小了,还得放十多米线迎风助跑,边跑边放线,风筝飞到一定高度,随着空中风力增大,就自行随风爬升,这时只有尽快放线,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风筝扎得成功,斗线角度选得好,风筝飞翔平稳,随风爬升到你
头顶上垂直飞翔,称之为“树竹杆。
每当见此情景,我和伙伴们兴高采烈,又蹦又跳。
如果风筝扎得不好或斗线角度选择不当,那么风筝飞翔时就会左右摇摆,甚至打滚、纺棉花。
遇到这种情况,我和伙伴们往往垂头丧气,连声叹息!扎风筝放风筝,是那个年代我和伙伴们每年春天必做的一件开心事,也是我们童年的最大乐趣。
年年扎,年年放,不知扎了多少只风,不知在老屋后坡上放了多少回,留下的美好的记忆深刻,经久难忘。
以至于过了而立之年的我,仍然童趣不减,还自扎自放土风筝过瘾。
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单位分给我一套70多平方的顶楼单元房。
有一年春天,我心血来潮,萌发了扎风筝的念头。
我从家属院捡来几块老竹块,回家后按儿时记忆,扎了一只风筝,拿到楼顶上试飞,竟然一举成功。
从此,遇到适合放风筝的天气,我就忙里偷闲,上楼顶放风筝过瘾。
这只用竹篾块和作文纸糊的风筝,虽然显得有些简陋和土气,但它每次都飞得又远又高又平稳,时而爬升到我头顶表演“树竹杆,时而牵线远离,随风飘舞,表演“翻跟斗、“纺棉花等绝技,让我既开心又自
豪!有一天下午起风了,我取出风筝到楼顶上放。
也许那天风力过强,风筝迫不急待地起飞,我尽快放线,风筝飞得很远,两翅和尾部均向背后紧绷,飘舞的纸条尾巴被风撕断飘走。
我看情况不妙,慢慢收线,只听一声轻响,线断了,只见脱线的风筝摇摇摆摆,随风飘落,离我远去。
我心急如焚,手足无措,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风筝从我视野里消逝。
,我失落伤心了好久!时隔数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仍然童心未泯。
乔迁新居后,虽然居所不在顶楼,但童趣十足的我又一头想起扎风筝。
那时候街摊上已有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风筝卖了,我觉得不如自己亲手扎的土风筝好,放起来过瘾。
于是,我从隔壁公园捡来半截废弃的竹子,拿回家破开下料,刮细刮薄,凭记忆扎了一只风筝。
当我兴致勃勃地拿到楼顶上放飞时,没料到反复助跑放飞,风筝就是飞不起来,我还以为是风力不够。
一天下午,我看见大院树摇叶动,便登上楼顶再试飞,结果还是大失所望。
后来几经改进,仍然屡试不爽,让我好失望好恢心!现在回想起来,估计是我在扎那只风筝时,把头和尾部的中心点往前移了一点儿,造
成风筝尾部偏重,飞不起来。
打那以后,我那扎风筝放风筝的兴趣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淡化!一阵大呼小叫的欢呼声,将我从梦境中吵醒,只见蓝蓝的天空,飞翔的风筝越来越多,五颜六色的风筝把天空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情不自禁地感叹:现在的儿童们好幸福啊!不用自己动手,各种形象和颜色的风筝,任其随便选购,在无忧无虑中放飞风筝,在欢声笑语中放飞梦想!然而,我觉得如今的风筝再奇特华丽,都不如我儿时亲手扎的土风筝好看耐用,放起来过瘾。
虽然土风筝显得土里土气,不如现在的风筝时尚艳丽,但它同样飞得又高又远。
我每次放飞亲手扎的土风筝,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我羡慕如今儿童们有丰富的玩具和多彩的乐趣,更留念我儿时那段扎风筝放风筝的美好时光!甚至萌发再亲手扎一只土风筝,与今天流行的时尚风筝比试比试,看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这个故事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改革的年代,应该怎样进行思维。
雪融化之后出现水,这是人人皆知的老答案,许多人都和甲同学一样习惯于这样回答,这一回答虽然正确,但太一般化,毫无新意可言。
而乙同学的回答,却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早春的美丽图画:水消雪融,大地解冻,小草破土而出,迎春悄悄地绽开了
花朵,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为什么乙同学的答案能使人眼前浮现出充满生机的春景呢?因为乙同学是不屑于咀嚼陈旧的老调的,他把思维向更广阔的层次拓展,终于寻覓到完全崭新的意境。
所以,要搞改革,就应当有刻意求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就要敢于“异想天开!如果人们像甲同学和那位老师一样,因循守旧,社会就不会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
如果没有一代代敢于刻意求新的发明家、改革家,人类可能还处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宫。
一个人若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要打破常规的道路,敢于求新求异,探索真谛。
美国莱特兄弟如果没有凌空翱翔的异想,就造不出世界上第一架能真正飞行的飞机。
意大利马可尼如果没有远距离传真的异想,就不可能发明现代化的无线电报。
秦国改革家商鞅如果没有变法的异想,秦国就不可能迅速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进而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所以说,正是这种标新立异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深入进行体制改革。
改革,是破旧创新、无现成的道路可走.无定型的模式可依,靠的是勇于创新。
设立经济特区,倡导一国两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针,都是国外所没有的。
这样的发明和创造,只有既能实事求是,又能打破常规,有创新思想的人才想得出来。
这样的大政方针,于国有利,人民欢迎。
而解放初,我国按照苏联的模式来治国.依样画葫芦,照搬照抄,由于国情不同,而吃了大亏。
这说明,创造性的思维多么重要!同时也说明,标新立异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道路坎坷曲折!我们不能受到一点挫折便悲观失望,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改革的大潮正汹涌澎湃,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的严峻考验。
让我们勇于创新,多一点“雪融化后是春天的“异想天开,少一点“雪融化后是水的旧框框,为四化建设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