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诊断 和治疗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和治疗
• 概念 • 诊断 • 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nsert title text here
概念
• 又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 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 • 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 • 特点: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可有发热和
全身毒血症状。
流行病学 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
诊断
诊断
• 多发于夏秋季
• 不洁饮食,接触患者
• 急性菌痢: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左下腹明显压痛。
• 中毒型,儿童多见,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 竭,胃肠道症状轻微
• 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月未愈
一、急性菌痢疾
治疗
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大便培养2次阴性,流质饮食,忌生冷、 油腻、刺激实物。
抗菌治疗:轻型可不用抗生素,重型需应用抗生素,疗程3到5天。 喹诺酮类药物 头孢曲松,匹美西林 黄连素:减少肠道分泌
对症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退热,止痛等。
二、中毒性菌痢
综合治疗。 降温,止惊,抗休克,改善微循环,保护重要脏器功
能。
抗菌治疗。
三、慢性菌痢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