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技术面试题总结(一)●OSI七层模型?答:物理层:主要负责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将数据封装成帧。
差错检测和恢复网络层:路由选择和中继差错检测流量控制传输层:传输层提供了主机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服务分割与重组数据、按端口号寻址、连接管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表示层: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应用层: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
●TCP/IP每层所使用的协议?答:1) 链路层,有时也称作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
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
2) 网络层,有时也称作互联网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
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 P协议(网际协议),I C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 G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组管理协议)。
3 ) 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在 T C P / I P协议族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 C P(传输控制协议)和U D P(用户数据报协议)。
T C P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
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
由于运输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
而另一方面,U D P则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
它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
任何必需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
这两种运输层协议分别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一点将在后面看到。
4 )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几乎各种不同的 T C P / I P实现都会提供下面这些通用的应用程序:Telnet 远程登录。
FTP 文件传输协议。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数据链路层:ARP,RARP;网络层:IP,ICMP,IGMP;传输层:TCP ,UDP,UGP;应用层:Telnet,FTP,SMTP,SNMP.1.怎么样检测TCP/IP正常运行运行cmd,然后输入ping 127.0.0.12.写出568A.568B的线序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直通线一般都用A线序或B线序交叉线一端是568A 一端是568B3.如果用户的机器经常出现蓝屏的情况应该怎么办首先考虑软件兼容性问题。
可以将软件备份到其他计算机。
然后删除软件。
如果还不能解决就有可能是硬件兼容问题。
先拔出不必要外设,比如打印机、扫描仪等等。
再不行就是及其内部硬件兼容问题了。
如果不是软件不是外设引起的蓝屏那么大部分都是由内存引起的。
可以拔下内存擦一下金手指。
或者更换其他内存条看看4.NAT (网络地址转换)有三种类型,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复用(PAT)。
其中端口复用最为常用,一般配置在公司的接入路由器上。
静态转换多于端口映射,用来将内部的服务器发布出来5.VLAN的作用虚拟局域网。
主要划分广播域用。
交换机所有端口都处于相同广播域。
这样随着级联交换机增多那么广播域内主机数也增多。
广播流量也随之增加。
为了有效控制广播数量可以考虑用vlan来划分广播域。
增加网络安全性6.内网有60台电脑(其中还有服务器),只有5个公网ip,怎么做让内网电脑上网第一:采用动态地址转换,由五个公网地址构成一个地址池,内网主机采用地址池中的地址上公网,但同时只能有五台主机能上公网。
第二:采用端口地址转换(PAT),创建五个地址池,每个地址池只有一个公网IP地址,将60台主机按照管理策略分成五组,分别对应一个地址池.第三:采用端口地址转换,全部60台主机转换成一个公网IP地址,其它四个公网地址留做它用. (也可以用5个公网IP)7.某用户不能和LAN通信检查物理连接。
网卡灯是否正常。
速率和双工和交换机是还匹配。
2.检查MAC地址是否与其它主机冲突。
3.检查是否接入到了同一个VLAN里。
4.检查IP地址是否与其它主机冲突。
8.用户可以访问LAN 可不能上网,为什么1。
检查能否PING通网关。
2.检查DNS服务器地址设置是否正确。
3.使用NSLOOKUP进行域名解析。
4.杀毒。
如网络中有ARP病毒。
5。
检查防火墙设置,再检查用户权限9.C类地址有多少ip地址 B类地址有多少ip地址C类256个IP地址(254个主机地址)B类65536个IP地址(65534个主机地址)10.常用端口号20:ftp传输数据21:ftp 建立连接23:telnet,远程管理25:smtp,邮件收发53:DNS,域名解析80:http,网页服务110:pop,邮局协议,主要用于接收邮件●MAC地址有几位,工作在哪一层?答:由42个二进制数字组成,一般用12个十六进制数字来写,前六位是固定的厂商ID,后6位就代表地址;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列举常见的路口扫描等安全产品答:端口扫描软件Xscan、 superscan 、流光●Windows管理员存在那个文件?答:sam文件在 Windows\system32\config下●Windows的安全进程?答:100 - 安全 - Process: winlogon.exe [windows nt用户登陆程序。
] -C:\WINDOWS\system32\winlogon.exe100 - 安全 - Process: services.exe [用于管理windows服务系统进程。
] -C:\WINDOWS\system32\services.exe100 - 安全 - Process: lsass.exe [本地安全权限服务控制windows安全机制。
] - C:\WINDOWS\syste m32\lsass.exe100 - 安全 - Process: explorer.exe [windows program manager或者windows explorer用于控制windows图形shell,包括开始菜单、任务栏,桌面和文件管理。
] - C:\WINDOWS\Explorer.EXE●算子网划分答:举个例子:172.16.18.5/19 它的子网掩码的算法172.16.18.5本来是B类地址,它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也就是16位,但是现在是19位,那就是网络位向主机位借了3位,那么16位的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19位的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再转换为16进制是:255.255.224.0;IP地址和子网掩码做“与”运算:172.16.18.5 : 10101100.10000000.1001000.10100000255.255.224.0: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网络号: 10101100.10000000.10000000.00000000转换为十进制是:172.16.16.0●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设备工作在那一层?答: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1、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在 windons server 2003 下若选择安全登录,则需要按(Ctrl+Alt+Del)组合键2、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3、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码】形式发送的4、ARP请求帧在物理网络中是以【广播】方式发送1.1 [简单说一下OSI七层]Osi模型是一个工业的标准.它为现在的互联网提供了很大的贡献。
是一个逻辑上的规范和标准,很多厂商都要遵循它。
他定义了七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规范。
--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设备接口上的一些电子电气化的标准,比如RJ45接口,光纤接口。
传输介质双绞线,无线,光,电。
等--数据链路层二层定义了一个重要的表示,MAC地址,准确的说他必须在一个LAN内是唯一的。
他又48位的十六进制组成,前24位是厂商表示,后24位是厂商自定义的序列号。
有时候MAC地址就是表示了一个设备的位置。
--网络层网络层是用来逻辑上选路寻址的,这一层最重要的一个协议就是IP协议。
基于ip 又分为 ARP,RARP,ICMP,IGMP等--传输层这一层定义类了两个重要的协议 TCP和UDP 。
还有就是端口号的概念。
这一层关联的是一个主机上的某个程序或者是服务。
比如 tcp 80 的web服务 udp 4000的QQ 程序等。
--会话层主要作用是建立会话和管理会话。
我一般这样理解会话的比如 telnet 一台主机,是一次会话的链接。
打开百度的网页,就和百度的服务器建立了一次会话。
--表示层因为底层传输的是二进制,应用层无法直接识别。
所以根据这一层的名字可以直接理解为他是一个翻译。
比如把一长串的数据“翻译”成rmvb格式,交给上层的快播这个程序,把另一串数据“翻译成”MP3格式交给音乐播放器。
其实这一层的工作很多。
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等--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操所的界面,如windows的桌面化或UNIX的字符界面。
OSI七层的每一层是独立工作的,但是层与层之间是相互“合作”“兼容”的关系。
1.2 [三层交换和路由器的不同]虽说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以工作在三层,但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
一在设计的功能上不同现在有很多的多功能路由器,又能实现三层的路由功能,包括NAT地址转换。
有提供了二层的端口,有的还配置了无线功能。
再有就是还具备防火墙的功能。
但是你不能它单独的划分为交换机或者是防火墙吧。
只能说是个多功能的路由器。
防火墙二层交换只是他的附加功能。
三层交换也一样,主要功能还是解决局域网内数据频繁的通信,三层功能也有,但不见得和路由器差很多。
二应用的环境不同三层交换的路由功能比较简单,因为更多的把他应用到局域网内部的通信上,主要功能还是数据的交换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选路寻址,更适合于不同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或者是不同的协议之间。
三实现方式不同路由器能够实现三层的路由(或转发) 是基于软件的实现方式,当收到一个数据包要转发的时候,要经过查看路由表,最长匹配原则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实现数据包的转发,相比三层交换效率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