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育种试题库

小麦育种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2、环境胁迫3、营养品质4、一次加工品质5、二次加工品质6、伯尔辛克值7、洛类抗源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9、双二倍体10 、收获指数11 、抗逆性育种(小麦)12 、T 型不育系13 、化学杀雄剂14 、(小麦)避旱性15 、(小麦)免旱性16 、(小麦)高光效育种17 、(小麦)冻害18 、(小麦)寒害19 、(小麦)异附加系20 、(小麦)异代换系2 、 在 小 麦 矮 秆 育 种 上 , 最 广 泛 采 用 的 矮 源 是 日 本 的 和。

3 、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 因、;另外一个是,其具有矮秆基因、, 其引 入美 国后 作为杂 交亲 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 的品种。

4 、在生产上,所应用的小麦类型有三类,最广泛的是采用 ;在一些国家近年开始推广,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有 、 和 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小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 大穗型品种 ,北方多为品种。

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株穗数的遗二、填空题1 、 我 国 小 麦 与 国 外 小 麦 相 比 , 具 有 如 下 比 较 突 出 的 特点:、 、 。

将小麦划分为、、7、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 。

、和的协调发展。

8、.一般而言 ,我国冬麦区自北向南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南方多为传力。

9、小麦每穗粒数是由和构成。

高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和较多的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和较少的构成。

10 、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是最重要而可靠的指标。

11 、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12 、在育种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小麦品质改良至关重要。

早代材料数目多、样品小,应多注意的性状,测定方法应,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 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到1959 年推广面积600 万h ㎡,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14 、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我国小麦品种是共认的抗性最好也最为稳定的抗源。

15 、意大利育种家N.Strampeli 将作为早熟矮秆亲本育成一系列中秆的推广品种,不但成为意大利小麦育种的骨干材料,而且被许多国家引进利用。

16 、小麦矮化育种中,日本用达摩小麦杂交育成。

在美国,O.A.Vogel 用其为亲本与Brevor 杂交,1961 年育成创世界小麦高产纪录的冬性半矮秆品种。

17 、小麦现代品种的收获指数已从古老品种的0.3 ~0.35 提高到0.4 ~0.5 ,甚至更高。

不少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极限,想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与的协调提高。

18 、小麦对干旱的抗性有、和三种类型。

19 、小麦主要通过早熟和发育的适应性而表现为。

小麦的免旱性包括和两种机制。

20 、一般白皮小麦比红皮小麦中皮薄,且提高不会影响面粉色泽,表现出较好的。

21 、小麦品种出粉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占麦粒的比例,二是胚乳与其他非胚乳部分。

22 、1913 年,Schulz 将小麦属分为三个类群,(1 )(2)(3 )普通系小麦。

T.Sakamura 分析确定小麦属三个类群的染色体组成为、、。

23 、普通小麦的 A 组染色体来自,D 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B 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

24 如果根据穗型来划分,我国小麦穗部性状可分为三类; 、、。

25 、我国先后三批引进意大利品种,在我国育种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1932 年引入的、、中农28 等品种;二是1956 年从阿尔巴利亚引进、等品种;三是1965 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为代表的品种。

26 、1951 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的细胞质中,获得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27、1962 年,Wilson 和Ross 指出,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细胞质中获得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本身具有其细胞质所致的雄性不育性的育性恢复基因。

28 、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的选择,优良的不育系应该不育性而;有较好的的能力29 、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0 、小麦T 型细胞质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副作用,一为,一为T 型杂种的较低。

31 、根据常胁恒一郎的研究,山羊草属中许多种的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作用,均能产生雄性不育,但大多数有不利的副作用,只有、、、四类具有应用价值。

32 、诱发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主要有、、等。

33 、我国是小麦重要的次生起源中心,在我国先后发现了三个独特小麦亚种、、。

34 、加速繁殖小麦种子有、两种技术途径。

35 、六倍体小黑麦是和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36 、六倍体小黑麦是圆锥小麦和黑麦的异源双二倍体。

37 、是小麦近缘属种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其耐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抑制。

38 、黑麦是小麦近缘属种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其耐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

39 、小麦种皮的颜色与品质直接关系,红粒对白粒为。

40 、我国小麦具有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 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1 、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 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2 、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多少,受品种在穗分化时的和支配,这与品种的光温特性密切相关。

在秋播情况下,春性品种穗分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穗粒数一般比较。

43 、小麦的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面粉中的质和量,衡量它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

44 、胡道芬研究表明,在普通小麦上,在花粉的进行花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5 、反映了面团在烘烤、蒸煮过程中对产生气体的抗性,沉淀值反映了小麦面筋的质和量。

46 、根据Mackey 分类,二粒系小麦包括和两个种。

47 、我国特有的显性单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成为轮回改良的有利工具。

48 、丁钟荣(1984 )研究表明,能反映小麦抗寒性的强弱,电阻大的品种抗寒性。

49 、1918 年,T.Sakamura 首次报道了小麦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即一粒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和。

50 、质核雄性不育主要通过小麦与异种属间核互换产生的。

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二是。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当代小麦收获指数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欲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生物学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协调提高。

()2、最古老的一粒小麦种越冬性较弱,四倍体小麦越冬性显著增强。

()3、根据Mackey 的分类,六倍体小麦有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两个种。

()4、小麦T 型不育系不育胞质来源是粘果山羊草。

()5、在大麦与球茎大麦的杂交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大麦的单倍体植株。

( )6、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多穗型为主。

()7、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大穗型为主。

()8、八倍体小黑麦是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9、八倍体小黑麦是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10 、1918 年,T.Sakamura 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GG 。

()11 、1918 年,T.Sakamura 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 。

()12 、在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中,杂交选育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有效的方法。

()13 、在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保持系的选择。

()14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小麦总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15 、目前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小麦类型是杂种品种。

()16 、小麦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粒重的遗传力最高,但与每穗粒数、穗数之间表现为负相关。

()17 、我国不论南方北方,旱地条件或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都必须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

()18 、在我国发现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所以我国是小麦重要的起源中心。

()19 、供体植株的基因型对单倍体的诱导频率起重要的作用,如胡道芬(1983 )指出普通小麦杂种一代的出愈率显著高于纯合亲本。

()20 、在非干旱条件下选择产量潜力,不一定会产生在干旱条件下同样增产的基因型,因此可以同时选择产量潜力和对不同环境的稳定性。

()21 、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应用最关键的问题是化杀的处理剂量和时间的稳定性。

()22 、单倍体育种与常规育种相比,主要省确了性状的分离,加速了纯合的进度,无须进行繁琐的性状鉴定和选择。

()23 、小麦收获指数遗传力高,可在早代的单株上进行测定,测定方法简便。

()24 、1951 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卵圆山羊草的细胞质中,获得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 )25 、小麦恢复系测交筛选法,方法比较简单,需要一次杂交,可以育成多种类型的新恢复系,但对所选育的新恢复系必须经过多次测交,鉴定其恢复力。

()26 、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田间选择时,我们可以通过在早期世代筛选基部节间短而壮实、单位长度重量大、具有发达的根系,穗下节间短的材料。

()27 、主效基因抗性大多是全期抗病,苗期和成株均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深受育种家的喜爱。

但往往这种抗性也是小种专化性的,面对生理小种群体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也最容易丧失。

()28 、智利的无芒一号1958 年引入我国,在各地表现良好,推广种植面积达490 多万亩,由于其丰产性好,抗三锈,一度成为我国北方冬麦区的骨干亲本。

()29 、麦的营养品质主要指小麦蛋白质的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平衡程度。

因为色氨酸是小麦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实际中多用它的含量来衡量。

()30 、由于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的染色体除 A 组外,均来源于山羊草属。

因此山羊草属应并于小麦属。

()31 、小麦与球茎大麦杂交,在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阶段逐渐消失,最后形成的胚仅含有小麦的染色体。

( )32 、培育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性能,应在一定矮化的基础上,加强对茎秆质量的选择。

()33 、大多数矮秆基因对小麦产量构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即使广泛应用的Rht1 、2、Rht8 、9。

( )34 、洛类抗源是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这些材料统称1BL/1RS 抗源。

()35 、小麦的抗寒性是一个很复杂的数量性状,对冬小麦而言,比较强调的是有较好的越冬性。

()36 、小麦与近缘属种的杂交是创造抗寒种质资源和抗寒品种的有效途径。

在小麦的近缘植物中,黑麦是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是黑麦的抗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抑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