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报告-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报告-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示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胶体和分散系的基础知识,现在请大家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填写下表对。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
微粒直径
微粒组成
性质
外观特点
稳定性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2教学导入:上节课我们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使用了一种方便的检测方法,从实验现象上我们可以感知胶体具有一些特有的性质,本节课我们学习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对分散系知识已有系统掌握,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认识到胶体的本质特征,感受到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与溶液,由此体会到胶体应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分散系的特殊性质,这是本课教学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时已能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由此引导学生认识胶体的性质是与其聚集状态有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教学沿用:展现性质特征→分析微观成因→了解应用。
本部分内容属于了解型知识,知识要求水平不高,主要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知识体系,了解胶体的特征及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本节课主要介绍胶体的几种性质,并介绍胶体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胶体应用的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胶体性质的了解。本课重点:胶体的性质;本课难点:胶粒大小与胶体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血液透析
5【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胶体性质及应用胶体的知识解释胶体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应掌握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实例并能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初步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了解胶体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了解胶体的凝聚方式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探索,并对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联,认识化学知识的应用功能,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报告-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化学
教学课例名称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一、教材分析
胶体的性质不是物质结构的反映,而是物质存在状态的反映。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除了能学到胶体的有关知识外还能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应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
3新课引入
【动画演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指导阅读】教材关于丁达尔效应的内容
【小结】光学效应,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散射。可说明胶粒的大小,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
【动画演示】布朗运动示意
【指导阅读】教材关于布朗运动的内容
【小结】热力学效应,胶粒受分散剂分子的撞击而产生无规则运动。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不是胶粒的特性。
1)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或光学性能:如有色玻璃
2)医学上的应用:如疾病的诊疗
3)农业上的应用:如土壤的保肥作用
4)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豆腐等
5)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的形成等
6)国防、冶金、石油化工等方面的应用
课堂讨论】试应用所学的胶体有关知识解释胶体在下列方面的应用: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动画演示】电泳现象的模拟实验
【指导阅读】教材关于电泳现象的内容
【小结】说明胶粒是带电的(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胶粒带电规律:
1)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一般带正电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一般带负电
【分为教材选学内容,但可以解释很多胶体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希望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有所了解。
注:模板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小结】胶体的凝聚方法:1)加热:因粒子运动加剧,使胶粒因碰撞而结合;2)加入电解质:电解质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之间不再相互排斥而碰撞结合;3)加入带相反电性的胶体:(原因与2)类似)
4课堂讨论
【过渡】通过自学、讨论、总结,我们了解了胶体的性质,那么胶体具有哪些用途呢?
【展示】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布置作业】完成本节课后习题和本节《西城练习册》习题。对专题复习:溶液、胶体进行准备。
五、课例研究综述
本堂课的主题是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知识要求水平不高,胶体的性质相关内容需要通过动画模拟演示来达到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故本课采用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是比较适合的,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微观过程进行直观教学,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主获取知识。并提供拓展视野的版块,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