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观察日记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蚕的一生1.卵:刚产下的卵为淡黄色,呈扁平椭圆形,厚度约,直径约,卵的颜色会逐渐变深,若未受精的卵则不会变色。
2.蚁蚕(一龄蚕):蚕卵刚孵化出来身上有毛,呈黑色,称蚁蚕或毛蚕,约3mm,第二天之后体色逐渐转白约经四天蜕皮成为二龄蚕。
3.二至五龄蚕:蚁蚕蜕皮后,成为二龄蚕,体色转为白色,以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在幼虫连蜕四次后进入五龄蚕,每蜕一次皮身体的成长就加大些许,尤其四、五龄时期的成长更明显。
4.蚕蛹:蚕进入五龄之后,约七天开始吐丝结茧,约2-3日内蚕会在茧中再蜕一次,然后化为蚕蛹,身体变短,变胖,呈茶褐色,约经过十日蚕蛾便可羽化。
5.蚕蛾:蚕蛾是家蚕的成虫,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一对翅膀,但由于发育不全,无法飞行。
3月23日星期四第二天观察蚕卵:蚕卵是圆的,蚕卵上面有小坑儿,纸上黄色的是蚕蛾繁殖后代时留下的体液。
蚕卵有黑的也有白的。
黑色里面有东西,白色的空了。
3月24日星期五第三天小蚕出生了:小蚕努力把头从蚕卵里钻出来,接下来好像轻松些,不过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把蜷缩的身体慢慢从卵壳里扭出来,最精彩的时刻就是蚕尾出壳。
只见小蚕使劲向外挣着身子,尾巴好像黏在壳里很牢,于是聪明的小蚕就把头转回来,转呀转,柔软的身体整整转了180度,靠身体的弯曲弹性把尾巴从壳里拔出来。
我赶紧把他们送入盒子里,唯恐把它们饿坏了。
3月25日星期六第四天换桑叶:早上发现那些桑叶焉了,我赶紧给它们换新叶子。
几只小黑蚕正缓缓蠕动,我赶紧把它们放进桑叶里,小蚕生下来就要吃的,千万不能让它们饿坏了。
小蚕大多是在早上出生的。
我把叶子上的小蚕轻轻用毛笔扫下来放到蚕盒的新叶子上。
3月26日风第五天这几天温度低了,我一直担心小蚕的安危。
怎么看小蚕都没长的样子,只有换完叶子的时候才喜欢活动,其余都安静地趴着,好像睡着的样子。
不知道小蚕除了蜕皮的时候要睡眠外,平时要不要睡觉呢我查了查资料,原来小蚕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会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3月27日大风降温第六天讨教如何提高小蚕成活率:今天我到学校找陈彤,向他请教为什么他的蚕成活率这么高。
他告诉我:我在盒子底上铺上一层桑叶,铺的严严实实的,小蚕放中间,上面再铺上桑叶,这样小蚕就不会被干死了。
3月28日星期二第七天天还是很冷,小蚕们很少活动。
熟悉了这些小蚕,在窗前,偶尔能看到它们缓慢活动,那尾巴是它们的支点,小蚕用尾巴扒住叶子,把上身抬起来左顾右盼的,那时在明亮的光线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5对。
小蚕的头胸腹部细看起来还是很清晰的。
头部黑亮亮的,胸部短,比腹部要粗些,而且已经开始变白。
腹部细长颜色较黑。
3月29日星期三第八天观察小蚕爬行:小蚕爬行的时候总喜欢先用尾巴扒住叶子,然后头部向前把身体伸长,变细,再把尾巴抬起身体前缩,像一个大波浪翻到前面。
看来,对于小蚕的各种行动,他的尾巴是他最主要的帮手和支点。
4月1日星期六第十天昨天小蚕死了十几条,都怪我。
看上面的叶子一直很新鲜,结果我就没给换,没想到一下子死了这么多,特伤心。
后来当我翻开里面才发现里面的叶子发黄变坏了。
个别小蚕的肚子死死地黏在叶子上,不知道怎么回事。
4月2日星期日第11天期盼温度快点上来,这样蚕宝宝就能吃上桑叶了,现在都是用榆树叶子、莴笋叶子代替的。
4月3日星期一第12天今天天气缓和多了,蚕宝宝马上就会快速生长起来了。
4月13日星期五小蚕身体发生了变化:这两天发现,喂榆树叶的小吃特别喜欢吃,小蚕的身体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全身灰黄色,身体胖胖的,短些,而吃菠菜叶的小蚕身体黑黑的,细长的。
那些榆树叶上出现了很多小蚕吃的大洞,而以前菠菜叶上不仔细找很难发现吃过的痕迹。
4月25日星期二小蚕宝宝生长了,个头变大了,而且总喜欢爬到叶子底下背面去吃,翻开叶子总能看到几只小蚕趴在背面上呢。
想起以前的小蚕有多少是因为不喜欢吃菠菜叶饿死了呀!4月27日星期四昨天,两个孩子送了我一袋桑叶,赶紧回家给小蚕吃。
发现好几条蚕宝宝已经身体变浅了,胸部以上全变白了,胖乎乎的,但是不像以前那么慵懒,把他们放在一片大叶子上,身体不断活动着,嘴巴一口咬住桑叶怎么也舍不得撒开,要费好大劲才能把它从叶子上拂下来。
4月29日星期六蚕头部颈部已经白的很了,像白墙一样白。
身体的下半部也已经变得浅多了,身体胖胖的,尤其是头部,又大又白,吃起桑叶脖子一动一动的,有时还变换方向。
桑叶上到处都是细小的蚕粪。
蚕喜欢扎在一起吃桑叶。
5月1日星期一早一点稍大的蚕身体已经有厘米长了,体节粗壮了,小爪子也粗了、清晰多了,真是一天一个样。
小盒子里的小蚕最大的不过才5天,到今天也已经身体全部变白(腹部略黄),就连它的胸部3节,腹部5节都能数的出来了,长度有厘米,动作相对比较灵敏。
几天还有一个意外发现:几条蚕的尾巴上长了白色的非常小的像刺一样的小点点。
5月2日星期二今天觉得很奇怪,那些大个的小蚕,有的身体不再变白,而是出现了些黑色,连头也黑了,(仔细观察,其实不是变黑了,而是身体里全部是通透的绿色—叶子,在那身体节间不伸展的时候,一收缩感觉就像颜色变黑了,而身体爬行伸展开的时候就能看的清楚了。
)而且,头部和身体不再像以前那样通明透亮,而是出现了好多皱坑。
5月8日星期一共蜕皮4次成为五龄幼虫(一龄:12~13天;二龄:距第一次蜕皮7天左右三龄:距第二次蜕皮7天左右四龄:五龄:):分到小盒子里的最大的小蚕正在经历第一次蜕皮,大概为12~13天左右,而大盒子里的大蚕已经是二龄蚕了。
蚕蜕皮时懒洋洋的不动了,一直挺胸抬头,保持一个姿势,碰他几次都不肯改变。
5月12日星期五这几天每天早晨都要下几滴雨,天阴阴的,冷得很,小蚕宝宝也明显安静了好多,叶子也吃的少了。
早晨的时候那几条二龄蚕还昂着头,中午回来就只剩下两条没蜕皮了。
皮肤黄黄的,锈锈的,没精神,尾巴部位好像有一簇黄色的毛,但是尾巴更像吸盘,非常有力量的附着一张小网吸在桑叶上。
而且,好像蚕越大蜕皮越快了,而且蜕下来的皮都是黄色的大皮,很明显,不会像第一次蜕皮那样不被注意了。
蚕总是靠尾巴吸盘和网的力量把头部颈部的皮先蜕下来,慢慢拉到尾部。
新蜕皮的蚕皮肤白白净净的,光溜溜的,透着亮,一爬身子就拉的老长。
5月15日星期一今天发现没蜕皮的睡觉的蚕身体都白白胖胖的,光亮而饱满,睡到后来皮肤就变黄了,轻轻一碰,摇摇再睡。
而蜕过皮的蚕就比较难看了,身体褶皱特别多,也比蜕皮前瘦了,可能它睡觉和蜕皮的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把。
蜕过皮的蚕就又开始不停的吃了。
蚕不光个子大了,拉的大便颗粒也在长大呢!黑色的小长方粒粒。
还发现:给蚕宝宝换叶子的时候发现,不光蚕的尾巴有吸盘,其实它的每只小脚都是吸盘,不管碰到哪,都会黏住,这些小脚不光能爬,还具有保护作用。
蚕的嘴巴原来和我们人的嘴巴一样,是上下大颚的,上下一起动,而不是我以前想象的像蚂蚱一样横着两个大牙一起夹叶子。
这样的结构可能更利于切割桑叶把。
嘴巴灵活的很,有些尖,有时它伸直脖子有时能把嘴巴神的老高,啃着就吃,有时用胸部3对足抱着帮助吃。
蚕两侧的对对黑色小圈点是蚕的气孔。
蚕背部总是一收一缩的,每个节的背部正中间都有一条青色的印,随着呼吸若隐若现,中间好像还充盈着空气,看来,蚕果然是用腹部呼吸的,和蚂蚱类昆虫一样。
5月18 星期四吐丝结茧:早晨换桑叶时,发现大蚕皮肤又变黄了,木木的。
距离第三次蜕皮才刚刚3天呀!原来蚕快做茧了,它蜕皮时间就会越来越短。
轻轻掀开叶子看到小蚕转来转去的在吐丝,一会头在上,一会转到下面,里面的茧渐渐变成黄色。
我把一条刚开始吐丝的蚕宝宝放到一个圆形的大纸盒里,结果,它转来转去一个多小时都没开始吐丝。
把它放到一个有4个角的方盒子里,进去刚好碰到一个角落,它马上就开始吐起来。
它在两个角落中间的平面上先吐了很多丝,然后斜拉出一根斜丝,从平面斜到壁上与壁成为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从后向前拉这样它就能把胸部足放丝上借助丝的力量拉丝了,而不是像前面那样一直把头仰的高高的靠后足的支撑费力的吐丝拉丝了。
如果仔细听,我们还能听见有“嘣嘣”的声音。
这样一个斜面拉出来,它回过头把尾巴搭在丝上,拉出几条同方向的更斜更向远处的长丝,然后横到纸板平面上平拉、斜拉、再平拉。
它时不时把头抬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再低头拉,没几下又回头,头转个方位爬下来向前横8字形向前探索,再回头钻进丝里,又爬上斜面,先扬起脖子用嘴感受寻找,晃来晃去又绕了个圈。
到第二天早晨,它的外网支架早已搭建成功,它在网架角落里已经把黄色的椭圆形外茧搭建成型,而且身体蜷在里面成S形,不停的吐着绕着,一点一点,一部分一部分,时不时转到另一个方位角度,保证对茧子均匀加厚,成为一个细密的网,直到后来把自己完全包裹在里面,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二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因为茧子的厚度完全不透光,我们真的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完工,然后它就可以安静的等待生命的蜕变了。
5月20日星期六做茧的蚕在那天夜里就把蚕茧做完整了,按一按,发现里面的蚕宝宝还在动,不过外面的茧很硬。
有些茧是黄色的有些茧是白色的。
还有一个茧里竟然有两条蚕,在一起吐丝,一起搭建房子。
5月29日星期一今天,我把茧带到学校,一个老师问我蚕茧变蛹了没,我拿起第一个茧子,摇给他听,听到里面的摇动的动静,他说:一定变了。
我也这么觉得,可是舍不得剪开!不过,张老师又拿起两个蚕茧捏了捏,给我提出意见:你的茧子不硬,一捏就瘪进去了,说明你的蚕吐的丝少。
我担心起来“会不会影响小蚕的生命”“不会的,一样能出来。
但是说明你的大蚕到后来吃的叶子不足,夜里也应该起来给它们加叶子让它们吃的越足,吐的丝越多,就能结出硬硬的茧子来了。
”……又长见识了!5月31日星期三蛹化成蛾:(第一只蛾子在结茧后的第13天破茧而出)今天发现大盒子里出现了一只蛾子。
原来第一只蚕茧里的蚕没死!一只略带黄色翅上有花纹的蛾子!一只有着一对羽毛般美丽触角的个头不大的蛾子!有着绒毛般鳞片的蛾子!我把蛾子放到纸上,就扑扇着翅膀到处爬了,它不会飞,它的生命就在于繁殖后代。
拿起蚕茧,空空的,轻轻的,摇一摇,还有哗啦声,从孔里往里看,黑红色,里面还有蛹壳!原来,蛾子爬出来了,壳留在了里面。
蛾子扑扇一会又呆会儿,忽然尾巴一翘,从屁股部位连着喷出一串液体,又一串……忽然想起开始拿来的蚕子纸上一片片的痕迹,这才明白,其实不是雌蛾产卵的血,而是雄蛾繁殖后代的体液。
昨天我剪开一个双蚕茧,一只只剩下皮了,一只还稳稳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皮肤也软软的,头部好像有个围脖,像极了蚕蛾的翅膀,这样不能动的我们猜很快就要变蛾子了。
今天中午到家发现那剪开的茧子里的蚕蛾皮已经裂开了,看不到头(在一头),虽然有这么大的空间透光,它还是按自己想法用嘴巴溶液来融化蚕茧的一头,再慢慢钻出来,看来不会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