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感统发展向度及睡眠饮食障碍
0-3岁儿童自我调节障碍
●对感觉刺激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
●吃、睡不正常
●动作计划能力缺失
●听觉处理能力失调
●精细动作功能失调
●视觉-空间知觉处理功能不佳
●注意力控制能力不佳
●情绪表达功能缺失
自我调节障碍的分类
感觉刺激反应过度
●容易害怕和过分小心
●容易出现反抗、负面行为
感觉刺激反应不足
●退缩、不易和人互动
●沉迷在自我中心的世界
●动作不停和冲动
睡眠
自我调节障碍的婴幼儿有15-38%半夜常常醒来、不易入睡。
慢速波熟睡期
——消除疲劳、促进生长
快速波动眼期
——记忆的存留、整理、重组,增补神经传导物质,帮助学习,保持记忆力。
帮助入睡的策略
各年龄层儿童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儿童行为表现
●晚上很晚才能入睡
●躺在床上30分钟以上不能睡着
●午睡不易入睡
●半夜易醒来
●需要大人陪伴才能入睡
●半夜醒来会找爸爸妈妈
1、自我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2、调节醒与睡的机制——睡眠障碍
3、情绪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1.睡前安抚策略
●抱着孩子
●搂着孩子
●紧靠在一起,用手压在孩子身上
●有韵律地轻轻摇晃
●初生婴儿:吸母乳、洗奶瓶
2.每天睡前的例行活动
●用温水泡澡
●包在大浴巾中擦柔、裹紧
●穿上舒适的睡衣
●压在大堆枕头、棉被下,和宝宝说话,尤其是赞美的话
●泡澡后帮孩子轻柔按摩
●亲亲抱抱孩子
●轻声哼唱摇篮曲等
●快要入睡时减少刺激
●安静、光线柔和变暗
3.午睡不要睡太久;
4.适当日晒;
5.白天有适当的运动,入夜减少激烈运动;
6.傍晚后让幼儿安静下来的活动;
7.轻柔摇晃助眠;
8.睡前听音乐;
9.睡衣、床单材质舒适;
10.每周至少一次感统治疗;
对太挑食、吃太慢、含饭、易恶心、想吐等建议
1.观察分析吃饭难的原因
2.食饭时间、环境
3.吃饭座椅安稳舒适
4.让幼儿自己吃
5.幼儿不喜欢在吃饭时别人帮他擦嘴、擦脸
6.Wilbarger关节挤压法、口腔按摩法
7.用婴幼儿牙刷按摩牙龈
8.脸部的按摩和游戏
9.嘴唇、脸上贴纸游戏
10.口腔出力的活动
自伤、自我刺激行为与感觉统合活动触觉
●持续地把手放在嘴巴内
●喜欢吧东西放到嘴巴里
●玩口水
●总是把手放在口袋里
●喜欢坐在手或脚上
●喜欢用身体任何部位碰、摸东西
●手总是喜欢握着东西
●喜欢抠、捏、搓东西
●喜欢打、拍东西
●拽头发
●咬手指、手腕、手臂
本体觉
●喜欢用力拍手、跺脚、跳
●踮脚尖走路
●东西放到嘴巴咬,再用力拉扯
●脚跟或手腕用力敲东西
●喜欢攀爬
●用力推、靠着人或家具
●任何时间都喜欢磨牙
●喜欢咬玩具、咬人
●喜欢用身体任何部位磨蹭东西
●撞头、打自己
●喜欢咬手指、手臂、手腕
前庭觉
●摇晃身体
●摇头
●原地转圈
●喜欢把手放在眼前不停地转或摇晃
●不断地“踱方步”
●边走边跑
●跑步时喜欢突然加速、突然停止
感觉刺激后的不适应反应
1.脸色改变,苍白或变红。
2.流汗或出冷汗。
3.恶心、呕吐
4.呼吸急促、减缓或变浅
5.变得昏睡或嗜睡
6.无方向感或意识混乱
7.注意力无法集中8.持续性的傻笑
9.出现攻击性行为10.过度兴奋,过动
11.持续性出现逃避行为12.肌肉张力不正常地增加或降低
13.癫痫14.血压非预期性改变
15.睡眠模式非预期性改变16.饮食习惯非预期性改变
17.大小便例行状态非预期性改变
老师如何在一天的课程中安排幼儿的感觉需求
●让他们的神经系统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刺激。
——各活动间的连接
●将安静的感觉刺激与生活自理、用餐活动连接在一起。
●每次在改变之前都能额外提供帮助他安静的刺激。
●将结构性环境或活动与晨间活动连接在一起,以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提供充分的时间而不匆匆忙忙,生活作息按部就班。
●事先解释即将发生的事,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一旦孩子开始接受训练或职业辅导时,务必在作息中安排适当的休息并提供感觉输
入。
●从孩子的正向反应中了解他是否从所提供的感觉刺激得到帮助。
影响学习的感觉和动作因素
●听知觉
●身体意识
●身体两侧协调
●精细动作的控制
●动作计划能力
●眼球控制
●动作、触觉及视觉空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