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因素导致的漏诊
疑有外伤性气胸:应适当降低条件 疑膈下骨折合并胸腔积液、 肺出血等并发症:应加大条 件或选用滤线器、 高千伏摄影等
Company Logo
图1 立位胸片,未见明确骨折; 图2 同一患者,透视点片示左侧第 11后肋骨折。
以体征明显的部分为中心, 摄取切线位片或透视下局部 点片,尤其在正位片伴有皮 下气肿或伤则肋角度钝,应 加照切线位片。 因皮下气肿和肋角变钝多数 由肋骨骨折引起局部出血填 充,在伤后数天渗血吸收后, 方能在X线片上显示折线。 肋骨骨折症状比较明显而X线 片上无明显骨折征象时必须 进行透视下转动体位检查。
肋骨骨折的诊断
1 受伤史
如车祸、打伤、摔伤、弹片伤等
2
临床表现
间接压痛:按压胸廓或肋骨的非骨折部位而出现骨折处疼痛。 直接压痛:直接按压骨折部位而出现压痛(+)或同时听到 骨擦音、手感觉到骨擦感和肋骨异常动度。
Company Logo
肋骨骨折的诊断
3 X线诊断
优势:观察肋骨骨折情况外, 还可以观察肺实质是否受损伤,有无气胸、
液气胸、 胸腔积液以及纵隔积气等
劣势:不利于观察膈下肋骨及靠近膈上的肋骨,肋骨腋段骨折误诊率高 补救措施:
(1)利用遥控X线机旋转病人并进行有针对性点摄切线位片,适合肋骨
腋段外伤的病人 (2)不同的摄影条件下选择膈上肋骨与膈下肋骨拍片,提高X线片清晰度
骨折”征,见于低位肋骨且呈水平方向 (2)运动伪影与骨折线重叠时,可使骨折线的影像失真、变形
Company Logo
进一步检查(2)
CT检查:
高度怀疑肋骨骨折经多次X光照片仍不能确定骨折
CT对肋骨骨折较为敏感,不但能显示肋骨骨折,而且可以 显示气胸、 血胸、 肺挫裂伤等并发症。 胸部横断及肋骨水平位CT扫描特点:
其它原因
慢性咳嗽导致疲劳性骨折误诊为外伤性骨折
转移瘤所致病理性骨折误诊为外伤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的骨折线模糊,骨折附近的骨密度减低或有 破坏 外伤性骨折:骨折线较清楚,邻近骨密度正常不同。
Company Logo
避免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相对措施
1
合适的摄片方法
Company Logo
肋骨四位相摄影
胸部的正位
中心线:后前位时对准第四胸椎平行射入,前后位时对准第二胸椎间隙 利用斜射线将横膈稍投向下方,更多显示膈上肋骨
患侧抬高前后斜位
中心线: 对准第四胸椎通过患侧垂直射入
优势:此体位外展力将肋弓部充分展开,肢体的抬高增加了肢体-胶片的距
盖了肋骨骨折 裂纹骨折在伤后 1~5天内,常因骨折端出血及血肿的包裹 而使骨折端显示不清
Company Logo
阅片草率
只注意到明显的骨折和单处骨折,忽视隐匿的、
多发的骨折。
没有按照顺序逐根观察肋骨走行曲度形态的改变,
加上肺纹理重叠,忽视老年入骨质疏松的存在,
• 分辨率高,能有效的展示肋骨全貌或 3/ 4
• 对骨折部位的确定、 骨折周围软组织、胸膜及肺内改变, 尤其是膈
下肋骨骨折对肝脾的损伤范围及程度诊断明确 • 显示肋软骨的断层影像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DES的不足:
成像环节多, 使引入的噪声相应增大,图像细腻程度降低, 图像
清晰度下降。
两次曝光法成像时, 呼吸、 心跳、 体位移动可产生运动伪影
(1)肋骨腋段最凸处呈轻微水平方向错位,与骨折线相近易混淆,出现“假
投照因素
单体位投照:后前位常规摄片
没有常规三位投照法(正位、斜位、切线位),膈上、膈下肋骨、肋
椎关节和肋骨横突关节清晰度显示不佳,肋骨互相重叠较多,骨折线
难以确认。
投照条件应用不当
膈下肋骨与上腹部脏器重叠较多或被胸部病变掩盖而影响诊断。 常规胸片摄影法,可显示膈上肋骨,膈下肋骨只能隐约显示, 对膈下肋 骨骨折没有诊断价值。 采用腹平片条件进行摄影,提高膈下肋骨的显示率。
常掩盖骨折端造成漏诊,易忽视肋骨骨折数目
严重损伤时摄片位置受影响,骨折线显示不清 很多重伤或意识障碍患者,不能配合屏气产生呼吸运动伪 影,细微骨折线不易被发现
Company Logo
患者自身因素
肺气肿、骨质疏松、肥胖等可使曝光条件不足或过度
胸部其他疾病如大量胸水、皮下气肿、胸廓先天畸形等掩
LOGO
肋骨骨折X线诊断的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王林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定义
肋骨骨折 costal fracture
在胸部伤中占61%-90%,以肋骨局部微肿疼痛,深呼吸、 咳嗽或喷嚏时疼痛加剧,甚则伛偻难仰,局部压痛明显等 为主要表现的骨折。
使骨折线显示不清。
Company Logo
未及时随访、复查
临床压痛点明显, X线当时未发现骨折,嘱患者在 2~ 3周 后复查, 可提高骨折的诊断率。 受伤部位疼痛持续的时间长短, 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参考
价值。一般单纯的软组织伤, 疼痛多在2周内消失或逐渐
膈下肋骨前后位
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 利用斜射线将横膈稍投向上方
Company Logo
不同骨折部位相应的摄片方式:
两侧后肋及前肋的大部分:全胸正位片 后肋及腋肋:骨密度高,X线腋缘肋骨呈弓形,骨折面在切 线位时最易显示, 平片位难以发现
腋缘处骨折:两侧斜位结合,无论骨折的远端向哪侧移位
Company Logo
间接暴力:如胸部受到前后挤压
断端向外移位,骨折多在肋骨中段,刺伤胸壁软组织, 产生胸壁血肿
直接暴力:
断端向内移位,刺破肋间血管、胸膜和肺,产生血胸和气胸
枪弹伤或弹片伤:
粉碎性骨折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严谨的阅片习惯
客观、全面、细致地观察X线征象:
逐一观察肋骨,注意每一根肋骨的形态、走行、宽窄、密度的变化以及
骨皮质的完整性;发现一根肋骨骨折应警惕相邻肋骨是否骨折
注重肋骨骨折间接征象:
腋部骨折, 因周围软组织肿胀, 常规照片可见内侧胸膜密度增高、增厚, 常伴胸水、肺挫伤、气胸、皮下气肿等,应高度怀疑骨折可能
离,达到放大摄影的作用。利于显示细小骨折,如无错位的骨折及骨折线不 明显的骨折。
Company Logo
肋骨四位相摄影 患侧的前后斜位
中心线: 对准第四胸椎通过患侧垂直射入。 优势:由于后胸壁贴近胶片,肢体-胶片的距离小,故清晰度高,失真度 小, 肋弓显示全面,清晰显示骨皮质
均可以显示骨折线,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软组织肿胀 根、颈部骨折:健侧前斜位
Company Logo
不同骨折部位相应的摄片方式:
前肋骨折:全胸片(后前位)及患侧前斜位 膈下肋骨骨折:卧位拍摄且加用滤线器、腹部条件 特殊部位骨折:如第 1、 2肋骨的根、 颈部及腋缘处在 全胸片及两侧斜位上都不能发现,在摄患侧肩关节正、 斜位时却能够显示清晰的骨折线。
严谨的阅片习惯
2
3
进一步检查
多体位摄片
Company Logo
合适的摄片方法
疑似骨折患者:应同时选择后前位及斜位或切线位,可以 拍长时间、低千伏之胸片 高度可疑肋骨骨折:X线片与透视相结合,转位透视可多 角度、多体位动态观察,排除因胸部结构的特殊性及患者
局部症状较重、压痛明显甚至触及凹陷或骨擦音
即使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也应考虑到肋骨骨折可能
Company Logo
进一步检查(1)
双能量减影 ( dual energy subtraction , DES)是 DR 成像中一种高级应用技术。对胸部减影后仅存留胸廓骨组织 像, 使胸部骨性轮廊更加清晰。 DES的优势: 利于观察肋骨的骨质改变 利于观察外伤性和病理性肋骨骨折 利于观察膈下肋骨和心后肋骨
Company Logo
解剖因素 投照因素 严重或复合损伤 患者自身因素 阅片草率 未及时随访、复查 其它原因
肋骨骨折X线 漏误诊原因
Company Logo
解剖因素
1.肋骨自身解剖因素:
肋骨从后上向前下呈螺旋形弯曲走行,摄片时大部分肋骨未能贴近胶片
腋线处肋骨相互重叠明显
肋软骨与骨连接处结构不规则;肋骨较薄,缺乏对比,易漏诊细微骨折, 如肋椎关节、肋软骨钙化连接中断影
2.胸部其它解剖结构:
肩胛骨、锁骨易掩盖第1-2肋骨的骨折 部分与肋骨重叠交错的肺纹理也对观察肋骨骨折造成干扰,如裂纹骨折, 因外伤时间短、断端尚未分离和交错,并与肺组织重叠,易造成漏诊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图1 常规腹平片摄影法图像,骨折线清晰 图2 DES骨骼图像,肋骨显示清晰,但骨折线未显示 图3 常规胸片摄影法图像,膈下肋骨隐约可见,骨折线无法显示
Company Logo
严重或复合损伤
肋骨骨折合并症如皮下气肿、气胸、肺出血、胸腔积液等
Company Logo
小结
透视下点片能多角度的观察患处,使原本重叠的影
像分离出来,把最佳角度观察到的骨折情况拍摄下
来,准确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目、类型及移
位情况。
Company Logo
三位摄影法
胸部正位、 肋骨切线位及胸部卧位
完全性骨折
贯穿肋骨皮质的骨折线, 断端有或无错位,嵌插、成角。
不完全性骨折
肋骨单侧皮质断裂、凹陷或隆起,有(无)局限性胸膜反 应及临近软组织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