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 物流和物流系统

02 物流和物流系统

第二章物流和物流系统2.1 物资生产和流通一.什么是物资(一)物资概念所谓物资,是指一切客观存在,且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物质资料. 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能满足人们生产需要, 生活资料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可见,物资和物质两个词,虽然只一字之差,确是完全不同意思. 物资不等于物质,二者差别在于,物资是对人们有用物质, 对人们无用物质资料是物质而不是物资.(二)物资特征物资有两个明显特征:物质性.即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物质资料,是看得见模得着;效用性.即它们都是对人们有某种有用性,或者对人们生产有用, 或者对人们生活有用。

(三)物资物质实体物资在社会中存在实体,包括物质实体和社会实体。

物质实体是物资客观存在实体,存在一定形状和性质,因而有某种使用价值. 也就是说,物质实体是物资使用价值载体.社会实体是物资所有权,物资在社会中具有价值.也就是说, 社会实体是物资价值载体。

(四)物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以上所说物资概念是广义物资概念。

在我国还流行着一种物资概念.这种物资概念是特指生产资料, 专门把生产资料叫做物资.这是因为我国曾经长期对生产资料实行计划分配,而生活资料则实行市场自由流通,二者实行不同流通方式.这样长期养成习惯,就把生产资料叫物资,而把生活资料叫商品.为了照顾这种实际情况,我们把这种物资概念叫狭义物资概念,而把上面所说物资概念叫广义物资概念.这样,广义物资概念是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 而狭义物资概念是专指生产资料.本书物资概念是取广义。

(五)物资分类物资按其在再生产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作为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器材等。

作为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如未开发矿山,原始森林等;原料: 一般指采掘业和农业产品,如矿石,石油,原木,粮食等;材料: 指经过加工了原料和材料.根据其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又分为主要材料 (构成产品主体)和辅助材料( 如劳动消耗品,照明,取暖, 脚手架等劳动条件用品及染料涂料等产品辅助实体)。

在制品:正在加工或正处在加工地点等待加工制品。

半成品:完成了相对完整加工工序制品,如工件,部件等。

成品: 完成了全部加工过程产品,如材料,工具,机电设备等。

( 说明:1. 煤虽然属燃料,属辅助产品,但对国民经济十分重要,所以单算一类。

2. 化工产品任何原料都不能以原有形态构成实体,所以难以区分主辅。

3. 物资不包括矿山,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及厂房,仓库,道路等建筑物。

)二.物资生产:(一)生产过程:所谓生产过程,是通过人劳动,将旧物资改造成新物资过程。

通过生产过程,可以创造新物资。

(二)生产功能:所谓创造新物资,就是赋与物资新形状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从而使物资具有某种新使用价值。

也就是说,生产过程能创造物资形质效用。

(三)生产和消费是同一。

同一个生产过程,既是新物资产生过程,同时又是旧物资消费过程。

输入是旧物资,输出是新物资。

(图2-1)三.物资流通:(一)流通过程:流通过程, 是将生产者手中物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过程(如图2-2)。

(二) 流通功能: 流通为实现将物资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转移, 必须具备以下功能:1、克服供需之间所有权距离,创造物资所有权效用;2、克服供需之间空间距离,创造物资空间效用;3、克服供需之间时间距离,创造物资时间效用;(三)流通和生产关系:生产决定流通;但流通既为生产提供原材料、设备和工具,为生产创造条件,又为生产推销产品,收回资金,保障再生产顺利进行。

所以可以说流通是大生产前提条件。

四.生产流通网络:流通 生产 消费 图2-2社会上各种各样企业,既是生产厂,又是消费厂,互为供应,又互为需求, 互相由流通而联结成一个网络, 即生产流通网络,也即生产流通系统。

(图2-3)2.2 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一.流通活动:如图2-4所示,流通活动包括购、销、运、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

其中,购、销以及商流信息活动属于商流活动,而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属于物流活动,商流信息和物流信息共同构成流通信息流活动。

这样,流通活动就是由商流活动、物流活动和信息流活动构成。

二.物流和商流:1.物流定义:所谓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进行物资物质实体流动。

具体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回收和信息等诸项活动。

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形质效用。

2.商流定义:所谓商流,是物资在由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流动。

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转移运动。

具体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通过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所有权效用。

3.物流和商流联系和区别:相同点:1)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

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图2-4 流通活动2)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有相同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点:1)流动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资物质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资社会实体流动;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资所有权效用。

3)物流和商流又是相互独立,发生先后和路径都可能互不相同。

在特殊情况下,没有物流商流和没有商流物流都是可能存在。

总之,物流和商流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又统一,二者和谐地共处于流通过程之中,互补地共同完成流通功能。

4.物流范围和分类:如图2.5,物流按范围分,可以分成企业内部物流和社会物流二大类。

企业内部物流处在企业内部,是在生产领域,相对与社会宏观物流而言,它是一种微观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一个特点,是不伴随有商流发生。

它是一种生产物流,由企业内部由原材料库到各个车间、各个工序做成工件、再组装成部件、最后装配成成品存放到成品库整个物料流动过程形成物流。

社会物流则是处在企业外部、各个企业之间物流。

它包括企业相互间购进物流、销售物流、返品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如图2.6所示。

社会物流是一种宏观物流,处在流通领域,一般都伴随有商流发生。

社会物流与企业内部物流比较如表2-1所示。

项目企业内部物流社会物流1.范围企业内部企业之间,遍及整个社会2.领域生产领域流通领域3.规模宏观物流宏观物流4.特征一般不伴随有商流发生一般伴随有商流发生三.信息流:信息:由文字、语言、图表、电讯等表示情报资料,即信息。

信息流:信息产生、制作、加工、储存和传递。

信息作用:反映作用:服务作用:指导作用:控制作用:2.3 物流系统一.物流系统:(一)定义:所谓物流系统,是由多个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单元结合起来,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为完成物资流通为目有机结合体。

最基本物流系统由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及信息等子系统中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而成。

每个子系统又可以按空间和时间分成更小子系统。

物流系统本身又处在更大系统之中(图2-7)。

(二)说明:1、物流系统分为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二者虽然可分别独立运行,但又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物流作业系统中心在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中心在公司(或信息中心)。

2、物流作业系统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回收,流通加工六个子系统中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而成,每个子系统又可以按空间和时间分成更小子系统。

图2-8 物流系统模式 其中:运输又可以分为两类:直达运输:由生产厂到用户或配送中心运输,长距离大批量快速运输,追求提高运输效率,一般用火车轮船.中转运输:由生产厂经配送中心到用户或零售店运输,按运输性质分为两段:输送:由生产厂到配送中心长距离大批量快速运输,追求运输效率。

配送:所谓配送, 是在物资中转运输中由配送中心至用户或零售店运输。

配送与一般输送不同,主要追求按时按量配套齐全地为需求点及时送货,一般是用汽车在邻近多用户间循环送货,注意服务好和不污染环境。

它和输送区别如表2-2:3、物流信息系统:是各物流网点之间物流信息产生、制作、加工、储存和传递而构成系统。

所有物流网点同时又是物流信息网点,再加上公司或信息中心,就构成了物流信息系统网络。

信息传递是相互。

4、物流系统特点: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为完成物资实体流通为目。

5、物流系统环境、输入,输出,约束和模式:物流系统环境,是指物流系统所处更大系统。

它是物流系统处理外部条件,是物流系统情愿或不情愿接受条件。

物流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物流系统输入、输出、约束和干扰。

物流系统输入,是环境对物流系统直接输入,是物资和信息,它是物流系统处理对象。

物流系统输出,是物流系统对环境直接输出,也是物资和信息,但是是加进了物流服务物资和信息。

它是物流系统处理结果。

物流系统约束,是环境对物流系统间接输入,包括物资、信息、能源和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气候等软件硬件条件等。

它们是物流系统处理外部条件。

干扰,则是一种偶然约束。

物流系统模式:如图2-8。

6、物流系统目标:1)服务好:2)费用省:在实际运行中,二者往往是矛盾。

要学会取折衷。

如:服务好和费用省折衷;局部和全局折衷。

二.物流系统工程:(一)什么叫物流系统工程?所谓物流系统工程,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制造或改造运行物流系统综合性工程体系。

(二)物流系统工程基本思想方法:管理系统工程几个基本观点:1、整体观点:着眼于系统整体、全局、全过程。

2、协调观点:系统各分系统之间,各层次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在规模大小、资源分配、进度、指标之间都要协调配合,各取合适比例;在利害得失发生矛盾时,也要兼顾各方,树立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集体观点。

有多个方面折中:服务和费用;各费用之间协调;各单位层次之间。

3、环境观点:要根据环境情况构造合适系统,保证系统能适应环境;争取系统能对环境改造起积极推动作用。

4、发展变化观点:要根据发展变化来设置系统结构和目标,要有时间变化考虑。

5、合理选优观点:经常注意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在方案比较中注意“积最大”“和最小”思想方法。

6、控制观点:随时对系统进行调查测定,求出对象状态值和输出管理特征值,并与管理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正。

7、人是系统主体观点:六大因素(人才物设备任务信息)人是主.要发挥人积极性,要培育人三.物流合理化若干基本原则:(一)实行输送配送体制:(二)商物分离:在物资流通过程中按将商流和物流分开来原则进行, 这样有利于保证商流灵活性和物流费用节省,提高流通经济效益.(三)运输批量大量化:(四)输配送计划化:(五)运输标准化:(六)运送共同化: 例:二汽物流系统改造制定目标 提出问题 系统综合系统分析 实施 图2-9 物流系统工程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