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X〕18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X政办〔X〕182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等文件精神,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以交通、物流、信息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畅通全链条、打造大平台、创建新模式为核心,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构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更好地发挥交通物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X年,基本建成以“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物流”为特征的“铁、公、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信息互联互通、市场公平有序、运行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发展新体系。
交通与物流各环节瓶颈制约基本消除,运行效率大幅提高,物流成本明显降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现代交通物流网络体系更加完善。
全面实现公路畅通、铁路联通、航空开通“三大”突破,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机场和城市快速路网为骨架的高速、直达客货运输服务网络。
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9328公里。
其中: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51公里;高速公路达到310公里,形成“二纵二横一环”高速路网;普通干线公路达到1178公里,实现“县县通一级”,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农村公路达到7489公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串联所辖乡镇和以乡镇为中心、串联所辖行政村的县乡两级交通圈。
建成一批现代化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
——交通物流运营组织水平显著提升。
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集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单制”运输制度基本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运输方式应用更加广泛,多式联运比率稳步提升,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质量和较强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运输空驶率明显下降。
——交通物流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力争到X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超过2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全市社会物流费用占GDP 的比重比X年下降3个百分点,物流成本明显降低。
二、完善交通物流网络结合我市实施“1+4+1”都市区组团式发展战略,以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
(一)航空物流通道工程。
建成X机场、X通用航空机场并投入使用,加速推进X航空产业园区建设,融入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积极开辟国内航线,以连通国内枢纽机场为重点,打造X地区空中走廊,同时完善机场周边交通网络设施,构建联系全国主要城市的空中通道,提高对外通达性,构建陆空联运体系。
(二)公路物流通道工程。
全力推进X高速、X高速X段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二纵二横一环”高速路网。
配合省启动研究X(X界)至X(X界)高速(X高速复线)、深入谋划X至X高速(X高速向南延伸至X高速)工程,服务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加强我市与X城市群的紧密度。
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扩规模、提等级力度,打造以二级公路为主的互联互通干线公路网,加快推进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一级公路建设,强化县际通道建设,实现县与县之间以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
重点推进X(东南、西南外环)、X(东北外环)、X(原X 路)工程建设;开工建设X(X快速通道)、X(X段)、X(X至X)等工程;加快推进X(原X线)机场快速通道、X(X至省界段)、X (X境)、X(X境)、X(X境)等工程前期工作。
(三)铁路物流通道工程。
依托X铁路货运通道,建成X联络线使之与安李铁路互联互通,为X部大型企业的发展强化交通支撑;加快X铁路X专用线、X专用线、X专用线建设,服务三县(市)支柱产业发展;积极推进X—X—X、X—X、X—邯X际铁路建设,以及X经X、X县,至X铁路(X旅游专线)建设前期研究和论证。
重点实施X机场—X高铁站—X市域铁路项目,形成与X经济区、X体化示范区相联系的,以X为中心的X区域性中心铁路网。
(四)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工程。
加快推进区域分拨中心、县(市、区)分拨配送中心、乡镇配送中心建设;继续推进综合服务站建设,择机开展智能快件箱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专项行动,支持发展智能配送、共同配送模式;落实我市快递服务业发展规划有关建设内容。
(五)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工程。
建立完善X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合理布局货运场站、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节点,持续提升X 地区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和辐射能力。
支持X寺货运场站等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加快X国际物流港、X项目、X物流园区、X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X物流园区、X快递电商物流园区、X 空港物流园区、X综合物流园区。
到X年,建成“8+8+N”(8个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N个配送中心)物流布局,形成层级明晰、分工明确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系统。
(六)交通物流枢纽微循环工程。
打通连接枢纽的“最后一公里”,强化枢纽内机场、铁路货场、公路货站和物流园区的便利化衔接,着力构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交通廊道。
实施干线公路城区拥堵路段绕行改建,布局货运专用通道,适度增加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数量。
三、提高联运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我市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优势,加强与X城市群、X 地区以及沿海港口城市功能对接,重点发展X和铁海联运,不断扩大和提升我市多式联运规模和服务水平。
(一)空铁联运工程。
充分发挥X机场在X地区的区域枢纽作用,X机场建成运营后,积极推进与X地区(东南、西南方向)通航,扩大与X、X、X台等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
(二)铁海联运工程。
通过X铁路及其铁路专用线与X、X港、X 港连接,通过规划中的X海峡跨海通道、X铁路轮渡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X大陆桥相联,加强与环太平洋经济圈,特别是韩、日、澳经贸合作。
(三)空路、X工程。
X由青海海晏向西部边境延伸,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特别是与X五国、X及X铁路对接,构建X国际物流大通道。
X高速与X高速互联互通,打通X高速通道。
通过既有铁路、公路融入X协同发展圈和环X经济发展圈。
(四)一体化服务保障工程。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运输制度,强化交通、仓储、装卸等环节对接,推进单证单据、设备设施、组织流程标准化,实现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
全面推行货物电子标签制度,对整箱、整车等标准化货物单元进行统一赋码,推进全链条对接、全过程追踪。
四、打造资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整合信息资源,链接服务资源,拓展需求资源,加快构建交通物流服务运行平台体系,促进资源共享、高效配置。
(一)专业化经营平台工程。
完善区域性、行业性交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承载“一单制”电子标签赋码及信息汇集、共享、监测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面向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的供应链服务平台,推动生产、流通环节与配套物流服务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
支持集成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等服务的专业化经营平台建设,逐步推广“平台+”物流交易、供应链、跨境电商等合作模式。
积极推动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引导各类数据平台开放接口,强化平台协同运作,促进数据合作、交换和共享;加强各类平台信用记录归集,建立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和预警警示企业、惩戒失信企业、淘汰严重失信企业的机制。
(二)跨平台信息共享共用工程。
建立交通物流经营平台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商务、银行、保险等相关平台的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人、车、货、账、单等数据互联共享。
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国家、省交通运输物流共享服务平台紧密对接,完善物流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物流商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政府监管信息服务系统等子系统。
依托铁路、公路、航空、邮政等管理部门和企业已有信息系统,建设我市的数据交换节点,实现交通物流行业信息互联互通。
五、创新应用交通物流发展新模式立足我市实际,改造传统运输组织方式,拓展物流服务功能,促进交通物流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互联网+”高效物流工程。
一是支持物流企业利用我市工业云平台,提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水平;二是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提升物流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三是支持企业申报无车承运人试点,提高运输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四是支持“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运的易”移动互联等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车、货、仓储等信息的匹配度,促进社会物流资源高效协同管理;五是支持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末端共同配送模式,提升末端服务网点综合服务能力。
(二)物流标准化推广工程。
支持物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制定。
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进程,积极申报物流标准化试点。
引导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等方面提高标准化应用水平,实现设备设施无缝衔接、反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三)多式联运承运人培育工程。
支持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运营人转变,培育无车承运人等多式联运运营人,深化与顺丰、菜鸟、中国邮政等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战略合作,整合物流服务资源,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建立全过程物流服务联盟,提供系统性物流解决方案。
六、强化实施保障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撑,强化组织实施,营造促进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一)优化市场环境。
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工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优化程序,缩短审批核准时间。
交通运输、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惩戒力度。
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公路超限超载惩治力度,规范收费管理。
(二)形成一体化建设机制。
根据全市确定的发展格局,发展改革、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上下衔接,完善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规划。
完善协调调度机制,明确主要任务和节点时序,统筹推进枢纽场站和物流园区建设,明确各种交通方式衔接和集疏运网络建设要求,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交通专项规划、物流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
(三)加强政策支持。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
发展改革、交通运输等部门要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车购税及各专项建设基金补助。
财政部门要统筹使用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车购税等资金,积极支持交通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节能减排车辆更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