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310光发射机 (2)二、光接收机 (7)三、放大器 (11)四、线路供电器 (14)五、光缆 (16)六、同轴电缆 (19)器材清单施工费用一、1310光发射机参考依据《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类型要求安装方式:19英寸机架式;输出光路数:单路;输入射频信号:1主路,不少于1路支路环境适应性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5℃~+55℃,贮存温度范围为-25℃~+55℃。
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0.1dB以内。
技术要求1 采用双电源支持电源热备份。
AC 160~250V或DC -48V可选。
2 应采用高线性直接调制DFB激光器,必须采用全新原装进口的DFB激光器器件。
3 应具有预失真校正电路。
4 光输出功率:按需指定。
5 应支持以下控制功能:电平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光功率控制(APC),自动温度控制(ATC),手动、自动光调制度控制功能。
6 应支持报警功能:具有温度报警、输入信号电平报警等功能。
7 网管监测参数至少包括输出光功率、激光器偏流、激光器温度、制冷电流、射频输入电平、工作电压等。
8 支持2类网管,承诺开放网管MIB库并配合广电网络做第三方网管集成。
性能要求表光特性波长[nm]输出光功率[dBm]电特性工作带宽[MHz] 47~1000平坦度[dB] <±0.5 (47 ~1000MHz)CNR [dB]CSO [dBc]CTB [dBc]控制接口光连接器光纤标准单模光纤9/125μm射频主信道输入电平[dBμ73~83V]AGC 动态范围[dB] +5~-5RF 连接器/ 阻抗IEC 169-2,75Ω英制F-female-25~+55规格19 ″/1U二、光接收机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书规定了有线电视系统中HFC组网模式下使用的野外型单向光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参考依据GY/T 194-2003 有线电视系统光工作站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B/T 20030-2005 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1部分通用规范IEC 60728-7-1:2003 电视信号、声音信号和交互信号设备用电缆网络.第7-1部分: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外部线缆状况监测.物理层规范IEC 60728-7-2:2003 电视信号、声音信号和交互信号设备用电缆网络.第7-2部分: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外部线缆状况监测.物理层规范整体要求1 基本特性:带正向光AGC功能的双向1000MHz系统2 供电方式:60VAC或220VAC3 射频输出路数:2主路4 输出电平:3dB斜率情况下每端口输出电平不低于106dBuv。
5 正向光AGC工作范围为最低满足-4~1dBm。
6 外观要求部件的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裂纹、毛刺、变形等现象;表面镀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和机械损伤。
接头处的操作应灵活可靠,整机机械结构及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标志应完整、正确、清晰、牢固,图形符号应符合GB5465.2的规定。
7 环境条件要求应符合GY/T 143-2000中5.3.2.2的有关规定,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5℃~+55℃,贮存温度范围为-25℃~+55℃。
8 可靠性要求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的下限值应不低于40000小时。
9 安全性要求应符合GB/T 11318.1-1996中4.5的有关规定。
10 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GB/T 11318.1-1996中4.6的有关规定。
技术要求1 接口要求设备外部应包含光纤输入接头、射频输出接口、独立供电接口、射频输出监测口。
接口类型和要求如下表所示:2 供电方式光工作站应支持60VAC或220VAC两种供电方式,220VAC满足150~240V/50Hz,60VAC满足35~65V/50Hz。
应具有一个独立的供电口,各射频端口均可以进行60VAC供电,相应工作电压需要具备检测口。
电源和信号输入端应采取可靠的防雷和浪涌保护措施。
3 正向通道应至少具有两级放大,。
相关模块要求采用:NXP(原飞利浦)、NEC、PDI、MOTO厂商产品。
4 建议采用电调的均衡和衰减,如采用插片式的均衡和衰减器,均衡衰减插片应该通用,插脚应镀金、电路封闭,接插牢靠,不易接插的插片应设计导引槽道,能够达到盲插。
正向通道应至少具有一级衰减器和至少一级均衡器。
5 整机要求野外型铸铝合金外壳,具备良好防水(满足GB/T4208-1993标准中IP56级要求)和散热的能力。
6 电源应具有LED状态指示,以反映设备的工作状态。
应具有光功率显示或直流电压监测口,可以进行在线光功率测试。
7 光站内面板需印刷电路原理图,并配有理纤托盘,便于站内光纤盘留。
性能要求1 正向通道性能要求三、放大器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有线电视系统中光纤到社区、街道单向HFC组网模式下使用的野外型干线电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总体要求1 类型要求基本特性:双向(预留)1000MHz系统外壳类型:野外型外壳供电方式:60VAC或220VAC射频输出路数:两路2 外观要求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裂纹、毛刺、变形等现象;表面镀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和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出。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整机结构及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标志应完整、正确、清晰、牢固,图形符号应符合GB 5465.2-1985的规定。
设备上应有接地位置。
3 安全性安全要求应符合GB/T 11318.1-1996中4.5的有关规定。
4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GB/T 11318.1-1996中4.6的有关规定技术要求1.3.1 输出口应有-20dB测试端口。
1.3.2 设备应支持60VAC或220VAC两种供电方式,220VAC满足150~240V/50Hz,60VAC满足35~65V/50Hz。
应具有一个独立的供电口,各射频端口均可以进行60VAC供电。
电源和信号输入端应采取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
1.3.3 正向通道应采用两级放大,前级为推挽放大模块或砷化镓MMIC放大组件,后级为功率倍增放大模块,每一级前有衰减和均衡,第一级均衡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的平坦特性,第二级均衡用于设置放大器输出需要的斜率。
放大模块采用Philips、NEC、PDI、MOTO厂家的产品。
1.3.4 两路输出电放大器的每个输出端口应具有单独可调的衰减、均衡调节。
1.3.5 应采用插片式的均衡和衰减,插脚应镀金、电路封闭,接插牢靠,不易接插的插片应设计导引槽道,能够达到盲插。
1.3.6 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连接位置。
1.3.7 应具备良好防水(满足GB/T4208-1993标准中IP56级要求)和散热的能力。
双向放大器性能要求四、线路供电器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在线为有源设备提供电力的线路供电器的性能指标。
总体要求1 类型要求基本特性:主机采用环形高效变压器或者磁饱和稳压变压器外壳类型:野外型外壳工作方式:输入220VAC输出60VAC输出路数:两路2 外观要求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裂纹、毛刺、变形等现象;表面镀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和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出。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整机结构及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标志应完整、正确、清晰、牢固,图形符号应符合GB 5465.2-1985的规定。
设备上应有接地位置。
3 安全性安全要求应符合GB/T 11318.1-1996中4.5的有关规定。
4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GB/T 11318.1-1996中4.6的有关规定技术要求1 具备双端口供电能力,两个供电端口射频相通,具有良好的射频指标,插入损耗小。
2 设备应支持AC 150~260V/50Hz时稳定输出AC 60±5V/50Hz。
电源输入、输出端应采取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
3 具有过载自动切断保护功能,支持自动延时或手动恢复供电。
4 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连接位置。
5 应具备良好防水(满足GB/T4208-1993标准中IP56级要求)和散热的能力。
线路供电器性能要求五、光缆1、光缆生产的原材料光缆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严格按照下述要求执行。
生产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均符合其产品的有关标准,并且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各种原材料为较高质量等级的产品。
每一批原材料都进行检验,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光纤所有光缆中的光纤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批次、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使用A级光纤,每盘光缆内没有光纤接头。
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nm窗口(1285nm~1330nm)最大衰减系数为0.34dB/km。
在1550nm窗口(1480nm~1580nm)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
拉力筛选试验: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必须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8N,加力时间不小于1秒。
所有光缆中的纤膏和缆膏应为同一型号,用具有遇水或遇热膨胀性能的填充膏。
2、成品光缆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2.1成品光缆基本结构要求(*)2~12芯采用中心束管式型号为GYXTW架空光缆,14以上光缆采用型号为GYTS层绞式架空光缆。
2.2光缆预期使用寿命不小于20年。
2.3 光缆的技术指标光缆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Y/130-1998《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的要求。
光缆加强芯要采用磷化丝中心加强芯不允许有接头缆芯内(包括松套管内)全部填充油膏2.4光缆的交货要求交货的各种光缆盘长由广电方与中标方另行合同规定,盘长负差为零,正偏差不计入总长度。
光缆产品应以符合GB4005要求的缆盘盘装出厂,每个缆盘只允许绕一个交货长度的光缆。
光缆盘芯直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30倍。
交货光缆内端能够方便地抽出不小于2m的光缆,此段光缆置于缆盘上一个安全牢固的位置中。
每盘光缆两端采用热缩套管紧密包封,A端为红色标志,B端为绿色。
随缆装有本盘光缆出厂测试记录一份。
光缆盘上采用不易受损的标志标明以下内容:制造厂家名称光缆型号及规格制造长度(米)毛重(公斤)制造时间(年月日)缆盘旋转方向的箭头保证运输安全的标志出厂检验合格标志光缆到货地点标志缆盘编号成品光缆外表面具有永久性清晰的标志,符合GB6995的要求,二个完整标志的起点间距1m,标志应具备以下内容:光缆型号及芯数制造厂标志日期计米数(误差±0.1%)六、同轴电缆要求同轴电缆采用聚乙烯物理发泡SYWV-75-5、SYWY-75-7、SYWY-75-9内导体材料、外导体式样,详见货物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