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计量方法分析与建议摘要:盈余管理是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进而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最后提出对我国盈余管理研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估计;应计利润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在学术界存在“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观点,从两个方面说明了盈余管理的概念。
“经济收益观”的观点是最先产生的,因为人们习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认为盈余管理是与经济收益(或真实收益) 相关的一个概念。
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对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目的性的干预,从而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disclosure management ) 。
这种理解的不足之处在于歪曲了一些经济收益的数据,从而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出现了一个偏差。
而且经济收益本身的定义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假设条件作支撑,这在现实的报告系统中是见不到的,即经济收益是看不见的。
即使如此,经济收益观的支持者们还是要把看不见的真实收益作为衡量偏差的基准。
到了盈余管理发展研究的中间阶段,学者们开始转而认同“信息观”对盈余管理的诠释。
美国著名学者antle认为:“更愿意把会计报告当作一种信息,而不仅仅是一种真实收入,这缩小了盈余管理的概念。
信息观与经济收益观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成功解释了相互影响。
信息经济,排除掉了会计真实收益的过渡边界后,从会计报告信息内容的形成中认识其他信息来源的重要地位,从而说明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互的关系。
在企业决策和判断时,“信息观”对盈利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信号。
在“信息观”的观点里,“信息含量”被认为是会计数据的一个重要属性。
美国著名学者antle 还认为,在解决信息内容的相关问题中,也涉及了纯统计的领域。
而因此出现的相关问题,需要利用信息经济模型来解答。
他认为其实有关真实价值的盈利这个概念对人们来说是多余的,进而也可以忽略掉与其相关的计量上的误差。
从经济收益观的角度来看,数据真实的价值是第一位的,但是从信息观的角度下再来看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学术上逐渐深入的认识和研究盈余管理,所得出的观点也愈见清晰明朗。
学者们通过对“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二者的取长补短,而得出了对盈余管理更为准确的诠释:盈余管理是一种行为,其发生的目的一是误导公司股权持有者对公司潜在经济表现方面的看法,二是影响一些依据会计报告数字所下定的契约结果,主要是通过管理者运用判断在交易构造中改变财务报告来达成。
二、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起点是盈余管理的度量。
目前, 学者们的争议仍然存在于盈余管理的度量上。
纵观国内外近段时间的研究成果, 在对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度量角度上,一种角度是从操控性应计利润方面,而另一种角度则从报告盈余在特定水平区间的不连续分布上来计量,归纳为应计利润总额法和应计利润分离法两种计量方法。
(一)应计利润总额法假设:除经营现金流量项目外,其余所有应计项目均被管理则:应计利润总额=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模型:▲ healy模型假设:各年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均值恒定遵从白噪声过程(即各年的均值恒定)则:∏估计期内各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0(长期内)结论:估计期总体应计利润的平均值≈事件期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deangelo模型假设:事件期前一年度的总体应计利润≈事件期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遵从随机游走规律小结:healy模型和deangelo模型的对比①区别:deangelo模型是healy模型的特例,差别是前者估计期设定为一年②共同点:都设定事件期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期的总体应计利润③存在问题:a 若:估计期内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恒定,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均值=0则:两个模型估计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没有出现误差b 若:在各个期间存在不同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则:由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存在估计误差c 若: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遵从随机游走的规律则:倾向于选择deangelo模型d 若: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遵从均值恒定的白噪声过程则:倾向于选择healy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应计利润更接近后者,也就是遵从一个白噪声过程。
(二)应计利润分离法假设:操控性应计利润+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应计利润总额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相关模型:▲ jones模型方法:在估计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时使用回归模型,不断根据回归结果修正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从而控制企业经营基本因素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特点:控制了公司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提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规模的函数不足:忽视了企业管理当局对收入进行操纵从而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修正:在估计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时,把解释变量定为销售收入增量。
如果销售收入被操纵,则结果显示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被低估,企业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应收账款操纵主营业务收人,而使操纵报告盈余的目的得以达成。
▲修正的jones模型具体方法:同原jones模型,区别之处在于把销售收入中被人为操纵的部分理解为定期增加的信用销售的作用。
特点:在本模型的回归方程中,销售收入增量转化为扣除应收账款增量后的数值,从而正视了人为操作所带来的影响。
不足:本模型假设所有的信用销售都是人为操纵的结果,从而放大了销售收入当中的操纵性那部分的影响。
比如当某企业通过延长客户的付款期限来降低库存时,此时用该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会偏高。
▲截面jones模型截面jones模型与jones模型是基本相似的,只是模型中参数的估计不再用时间序列数据,而是改为用截面数据来估计。
▲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具体方法:基本与截面jones模型相同,所不同的是用事件期的数据来估计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行业模型具体方法:设定在同行业公司之间,决定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这些因素的变化趋于相同。
特点:放松了以往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在时间序列上是常数的假设,从而使模型更具可操作性(三)模型评价和应用效果分析第一,从模型估计所使用的数据上来理解,以上这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部分属于时间序列模型,部分属于截面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的数据来源是每个公司估计期时间序列上的数据,从而通过这些数据与模型的应用,为每个公司估计出一个回归系数。
这个系数代表了总应计利润和模型主导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时间序列模型的使用有一个条件,即使要求样本公司具有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同时要求样本公司在估计期内没有系统性的盈余管理。
而对于截面模型来说,通常是依据事件期内每个行业的公司数据,来估计相应的回归系数。
这个系数同样是体现着总应计利润和主导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截面模型相比较来说不要求样本公司具有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但是截面模型要求样本公司在同行业中没有显著的差异。
第二,因为上述模型的建立是需要一定的假设条件,这使得学者们的争议颇多,而且在实际操纵中也存在很多未知干扰使得应用起来产生的效果与之前预想的结果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对于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和分析,国外学者们是失望的。
因为当用于估计盈余管理的有效性时,上述模型显得并不那么适合。
学者们对于当前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所使用的手段也持悲观态度,他们普遍觉得这些手段的精确性不够。
乐观的一点是,相对看来,jones模型、截面jones模型以及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三者来说,唯有前者的时间序列模型更能有效地揭示出公司的盈余管理,当然相比较来说截面jones模型和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也优于随机游走模型和行业模型。
第三,就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来说,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发展时间,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新生阶段,时间序列模型应用中所遭遇的样本的局限性受制于原先数据的不充足,这使得研究无法有效顺利的开展。
除此之外,对于时间序列模型的内在假设之一,即假定样本公司在估计期内无系统性的盈余管理,是与现实不相符的。
从国内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均存在着普遍性的盈余管理。
但是,通过对中国的股票市场的研究与分析,国内学者们做了一个检验,检验的对象是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揭示盈余管理的能力。
通过这个检验他们发现,分行业估计行业特征参数的方法相比使用总体样本估计样本总体特征参数的方法要合理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会计界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时,都会首选横截面jones模型的原因。
三、对我国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建议盈余管理对企业,债权人,会计准则和监管规范的制定者以及股东的决策和资源配置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做好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对指引我国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非凡。
首先,从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方面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认识到我国政府监管的单一动机与国外多元化、多层次动机的差别,研究在不同制度背景下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更好的分析企业实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与效果。
其次,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盈余管理度量方法和模型,决不能单纯的去沿用国外的方法,而要通过借鉴他国的度量方法和模型,并在不断实践中改进和创新现有的度量模型,从而找到真正切合我国实际的度量盈余管理的方法。
最后,在充分掌握动机和度量方法与模型的情况下,过渡到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通过分析现今我国企业复杂多样的管理手段,研究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使用时机以及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这对于准则的制定和证券监管的加强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参考文献:[1]赵宇龙著:《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上海三联书店,2000版[2]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现金流量在多大程度上被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