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分析
【摘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
物流成本就是用货币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期望用最低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都是它们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物流被看作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后环节。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控制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
所谓物流成本,就是用货币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
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贯串于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
部物流费用。
现代物流成本的范围更广,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由于大多数企业未把物流成本列入企业的财会制度,制造型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纳入产品成本,商业型企业则把商品流通费与物流费用合并统计。
因此,无论是商业型企业还是制造型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流通领域或者生产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核算并反映出来。
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的物流部门,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期望用最低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都是它们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物流被看作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后环节。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进行采购、销售、生产等与物流相关活动的成本总和。
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的一项经营目标。
它包括:
1.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是指企业对原材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的所有运输活动所造成的费用,包括直接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为降低物流总成本需要严格控制在运输方面的开支,加强对运输的经济核算。
2.仓储成本
大多数仓储成本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而不是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
仓储成本包括装卸费用、仓库租金、设备折旧、仓库折旧、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
3.存货持有成本
一般来说,存货可以占到制造商资产的18%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高达20%。
存货持有成本有些区分模糊,难以界定,所以,目前许多公司只是以存货价值乘以当前的银行利率再加上其它一些费用,作为存货持有成本核算。
实事上,存货持有成本包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调价损失、存货风险成本等。
4.批量成本
批量成本是与采购或生产相关的成本,随着订单数量及频率而变化。
超过起订量后,一般批量越大采购成本越低,但当批量大到一定程度后,成本不但不会降低且会上升,这是批量成本的特性。
5.订单处理及信息成本
订单处理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货物为止,这一过程中所有单据处理活动,与订单处理相关活动的费用属于订单处理费用。
it成本指与物流管理运作有关的it方面的成本。
包括软件折旧、系统维护及管理费用等。
6.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
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单项物流活动成本降低必将导致其它部分成本增加,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导致总成本的上升。
物流总成本分析是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关键,运用总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成本。
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主要指标,但物流总成本本身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物流运作好坏。
一般地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作业基准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基准成本法由库佩与卡斯佩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所谓abc法,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
作业基准成本法不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也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有一些:
(1)基本途径
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第二、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第三、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第四、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
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
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资源整合来降低物流成本
由于物流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物流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通过资源整合来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整合运力是首要。
区域壁垒是造成物流资源浪费和影响物流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当前,各汽生产企业内部基本上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尤其是以三大汽车集团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更高。
但企业间的信息化,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间的横向沟通少之又少,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生产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实施壁垒及保护,汽车物流资源共享缺少综合信息平台的支持。
丰田中国运输部经理中村幼一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汽丰田和广汽大众都建立了相对独立完整的物流体系,单独运作,缺乏协调与合作。
在整车运输方面,空驶率偏高的问题都存在与两家企业。
如果能将南北丰田的运力加以综合使用,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就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在整车物流方面,有的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投资仓储设施、铁路专用线和公路运输队伍,自建运输网络、呈现重复建设现象。
同时为了保障物流峰值需求,还需要储备一定的自营物流能力,据估计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基地每家的过剩运力约为15%,造成运力发展不均衡、资源分散、闲置和浪费。
而国外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物
流外包形式,即第三方物流总承包,就有效地解决了重复建设问题,也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第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物流活动以公路运输为主,运输成本的偏高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物流成本所占比率过高,企业竞争能力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造成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其中,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物流资源不能有效配置,我国物流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特别是在公路运输方面,我国公路汽车物流的空驶率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第三、调整水陆运输比例。
在物流领域,陆路运输成本要比水运的成本高25%左右,国内四大航运集团之一的长江航运集团(以下简称“长航”)提供的数据表明:从沈阳运输到深圳的轿车,如果采用陆路运输成本约为3700-3900元,而海运则只需要2400-2600元,比陆路运输节省了近25%的成本。
当然,海路运输的成本优势也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陆路运输在短途和小量的运输中仍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根据企业运输距离的长远和货物的多少来调节陆水运输比,使其达到黄金比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已经是当务之急。
中国水运物流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中国有大量的内河河流,绵延的海岸线,这就是一个天然廉价的运输系统。
相信随着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大,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水路运输来降低物流成本。
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当我们通过物流成本管理,优化物流方案的时候,都能给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通过物流成本节约,能盘活资金链,实现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运作。
这样企业就能以最优质的服务赢得最高的客户满意度。
最终实现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新峰.浅谈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0.3.
[2]程伟强.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
[3]张苏,詹荷生.企业物流的战略发展:物流服务.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