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道出了“身教”的力量。

在对一个人的教育中,身教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言教心教的基础,又是言教、心教的体现。

首先,从我们的家庭教育来说。

如果我们承认父母乃子女一生中之第一任老师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便尤其重要。

决定人之一生的诸如价值取向、人格魅力、创造精神等等,无不在家庭教育中获取最基本的养分。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所学习的很多东西都是跟自己的父母学会的。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学习不够,就总是说得很多。

说了又发现孩子好像没有专心的按自己说得去做,于是很着急。

其实父母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只要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孩子是可以跟自己学会的:因为言传胜过身教。

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学校因为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协助处理,打人的孩子的家长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劈头盖脸的给孩子一顿打一顿骂,然后再用相同的语言说到:“我在家里是怎么教你的,让你别和同学打架,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

而被打的孩子的家长呢,就会说:“你怎么那么笨了,别人打你你不知道还手吗…”,在家长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该怎么做,怎么学。

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长身上都能看到一些孩子身上的毛病,那就只能说这些是孩子在家长身上学到的,一些坏毛病,可能家长都没意识到是从自己身上学的。

在我接触到的学生中,很爱打架的孩子的父母肯定有一个是脾气暴躁的,孩子在家里被家长以暴力征服,他在潜意识中就觉得,凡事都可以用暴力来解决。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
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

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其次,我们说一下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我们当老师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言传身教,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时候身教的作用远远超过言教的作用。

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教师亲历亲为,躬身示范。

海伦.凯勒作为19世纪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的这位伟大女性,自幼就是一个同时患有盲、聋、哑三种疾病的残疾人。

她曾经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和艰难,最终战胜了命运,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等教育,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是谁把她从黑暗无声的世界带出来的呢?是她的老师安娜.莎利文。

就是这位老师用自己的勇气、才能、创造精神、顽强的斗争意识和坚韧的性格,以自己的身教承担起打开黑暗无声大门的重任。

有人说是安娜把海伦.凯勒的心灵解放了。

试问如果不是安娜握着凯勒的手让她去抚摸感受外界的事物,让她的手按住自己的喉咙,感受每一个字的发音振动,又怎么会有后来的海伦呢。

记得我刚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上班的时候,那时很年轻,学生也喜欢和我接近,我那时就特别喜欢带手链、耳环这些小饰品,觉得也没啥,可是在我把第一届学生带到第二学期的时候我就发现班上的女生有带手链的,也有带耳环的,这才意识到确实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孩子会在上课时间观察你,今天换了件新衣服,或者换了个发型,下课的时间就会和同学去讨论,他们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学,老师有些不好的习惯也就会影响到学生。

再者从我们的校园卫生这方面体现的也很明显,我们学校每个班都负责打扫校园的卫生一周,很多的学生根本
连地都不会扫。

我们很多的老师都是以身作则,亲自教学生少,看到地面有垃圾也自己带头捡起来,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了,不用怎么多说,他也会跟着做。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道出了“身教”的力量。

在对一个人的教育中,身教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言教心教的基础,又是言教、心教的体现。

事实证明,有时身教的效果很好。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我们经常处于几十双眼睛的严格监督之中。

教师的劳动又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可能杜绝一切差错,老师的失误同样也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

在偶然的失误面前反躬自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会成为榜样的作用。

我国的《三字经》中曾经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说的是人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

但是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不同而产生差异,身教通过其更具有感染力的和潜移默化性的本质,影响并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人。

也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身教的感染力,才从某些方面促成了各地文化差异的形成,身教不仅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世界文化形成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之,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