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

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

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六安新闻网讯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80周年。

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诞生于安徽金寨的红25军。

同时,红军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亦是诞生于湖北红安、成长于安徽金寨。

安徽金寨人民乃至安徽皖西(六安)人民为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

为了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进一步发扬光大红军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2016年,革命老区金寨县将举办一系列的庆祝、纪念活动。

缘于此,笔者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查阅大量档案资料、搜索多家新闻网站,获得了有关红25军长征的丰富资料。

为飨读者,笔者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此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熟悉历史、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拼搏前行。

第一部分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之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县城700多座,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共有4支: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三支是红25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改编为八路军:西安事变爆发后,1937年8月25日,北方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5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0师,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9师。

南方的红军游击部队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番号撤销。

第二部分红25军的长征历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

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蒋介石随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

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鄂豫皖省委于1934年11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

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

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

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

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

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

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

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

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

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在长征过程中,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主要表现:1、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先锋;2、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途中,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3、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豫陕、鄂陕边区十余县)的中国工农红军。

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4、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74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当然,在长征过程中,红25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病逝;2、红25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3、正副军程子华、徐海东身负重伤。

第三部分红25军长征大事记一、长征之前1、1934年2月下旬: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调东北军9个师到鄂豫皖边区,继续进行第5次“围剿”;2、1934年4月10日: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讨论党中央批转的《关于鄂豫皖苏区战争经验的研究和今后作战的建议》,初步确定了在边沿地区恢复和开辟根据地的方针;3、1934年4月16日:鄂豫皖红25军和红28军在金寨豹迹岩会师,红28军编入红25军;4、1934年4月20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高山寨召开会议,决定到苏区边沿地区恢复和开辟根据地;5、1934年4月25日:鄂豫皖省委召开第二次常委会,做出了《省委关于粉碎第五次围剿中鄂豫皖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案》;6、1934年7月初:中共鄂豫皖省委收到中央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通知和适时转移出去创造新的苏区的指示;7、1934年7月中旬:红25军在罗山县朱堂店至铁铺一带恢复和开辟了一块游击根据地;8、1934年9月上旬:在红25军英山县陶家河地区进行恢复根据地的工作;9、1934年10月9日:鄂豫皖省委召开第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做出《为完全粉碎第五次“围剿”而斗争的决议》;10、1934年11月4日: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进入金寨葛藤山地区活动时,收到鄂东北道委郑位三的来信,其大意是:党中央派来鄂豫皖工作的程子华已到道委,建议省委率红25军赶赴鄂东北。

省委当即决定省委率红25军赶赴鄂东北;11、1934年11月6日——7日: 红25军离开葛藤山向西挺进,接连突破敌军商城——麻城、商城——新集、双柳树——新集以及潢川——麻城的封锁线;12、1934年11月8日:红25军刚到光山县斛山寨地区休息,尾追之敌10个团就跟踪而至,形势十分紧迫。

为此,红25军领导果断决定,在斛山寨伏击跟踪之敌。

此战一举毙伤俘敌约4000余人,使尾追之敌再也不敢跟踪追击了,为鄂豫皖省委召开花山寨会议讨论红25军的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13、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举行第14次常委会,讨论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问题。

会议根据鄂豫皖根据地实际情况和党中央及周恩来副主席指示精神(1934年7月26日《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讨论并决定率红25军向平汉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实行战略转移,留部分武装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红25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以82师和地方武装为基础所组建的红28军继续坚持了三年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14、1934年11月13日;红25军于罗山县殷家湾、何家冲一带进行整编补充;15、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298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二、长征第一阶段(从河南进入陕西南部)1、1934年11月17日:红25军于罗山县朱堂店以南之罗古寨击退敌“豫鄂皖三省追剿队”第5支队的进攻,突破敌人在三里城到五里店的封锁线,当晚趁夜暗从信阳以南的东双河和柳林之间的王店(今王庄村)越过平汉铁路,后经青石桥、黄龙寺、月河店、金桥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枣阳一带,实现了战略转移初步目标;2、11月19日:红25军进入桐柏山区后,该地区距平汉铁路和汉水较近,机动范围狭小,加之敌重兵压境,难以立足发展;3、11月20日:在太白顶上的河南、湖北界碑处,鄂豫皖省委召开紧急会议,认为该地区不具备创建根据地的条件,立即采取向南佯攻枣阳,取道豫西平原,挺进伏牛山区,相机创建新的根据地;[4、11月22日:红25军直抵桐柏县城以西五十里之洪仪河、太白岭、界牌口一带,并派很少数部队佯攻湖北枣阳,徐海东亲率一个团的兵力前来攻打枣阳。

令敌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军在枣阳仅打了几枪,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撤退了,突然从枣阳以北的韩岗(枣阳市太平镇五里桥村)掉头东进,并在保安寨冲破敌“追剿队”第5支队的拦阻,又在桐柏县以西之歇马岭(临时军部就设在岭下的寨下庄)、栗园一带击退敌“追剿队”第2支队的进攻。

在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带领下,折向东北,绕道桐柏平氏镇,泌阳城东,经马谷田、刘庄铺、贾楼等地,乘虚北上,跳出了敌人的追堵合围,到达驻马店西北的山区;5、11月25日:红25军经象河关到达王店(舞钢)、土凤园、小张庄一带,这时离许(昌)南(阳)公路只有五十余里,过了公路即是伏牛山东麓。

公路沿线中,只有方城独树镇附近的马庄、七里岗、砚山铺一带敌人防备空虚,可以趁机强过许南公路进入伏牛山东麓;6、11月26日:26日下午红25军正准备从方城独树镇附近的七里岗、马庄、砚山铺一带,强过许南公路时,突然遭到预先抵达该地区的敌1个旅和1个骑兵团的阻击。

同时敌“追剿纵队”五支队和1个师又随后紧追,形势相当严峻。

加上那天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我军发现敌人较迟,一时陷入被动。

红25军向七里岗之敌发起冲击,以图杀出一条血路,冲过公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