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7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王)
27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王)
37
一、构造运动
(2)决定了沉积基本格局
上升区构成剥蚀或浅水区,下降区主要构成沉 积区或深水盆地区。 如许多造山带形成剥蚀区,相邻的前陆盆地接 受巨厚的沉积。
盆地(沉积区)
38
二、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引起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
气候是控制风化剥蚀作用的主要因素:寒冷干旱 的气候有利于物理风化作用的进行,温暖潮湿的气 候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
28
第三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29
第三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在深水斜坡及远洋水深碳酸盐沉积 物中,还常见有钙质重力流沉积。陆隆 区,有可能出现等深流沉积。
深水碳酸盐沉积体系:与碎屑岩的 结构和分布相似。
30
方解石的补偿深度—CCD
(CCD——Calcite Compensation Depth)
随水深增加,由于水温降低和压力增加,使碳酸 钙溶解的饱和度增大,方解石和文石的溶解速度也 增加。在某一深度上碳酸盐沉积物的溶解速度和供
44
四、沉积物的供给能力
沉积物的供给能力控制沉积物的分布、影响 着沉积环境和水体深度,从而影响沉积层序。 当沉积物的供给速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沉 降速度时,即沉积物补给不足,水体上升,形 成海侵层序;反之,堆积进积层序。
陆源碎屑物供给丰富,盆地内主要堆积碎屑 岩;反之,沉积生物岩和化学岩等。 距离物源越近,堆积的沉积物颗粒越粗;反 之越细。
在前滨带,以发育成行排列的富含介壳的碳酸 盐海滩岩为特征。海滩岩为潮间带的碳酸盐沉积物 在早期胶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岩石,主要由各种钙 质生物碎屑组成,其厚度(1—4)m。海滩岩有时呈 现层次。
4
一、无障壁滨岸碳酸盐沉积
海南省崖县鹿回头珊瑚碓及其碎屑堆积物组成 的平台剖面,自岸向海依次为:
(1)潮上坡积带; (2)潮间带上部的滨岸海滩岩带; (3)礁坪带:平坦宽阔,主要由珊瑚体及一些其他生物碎屑 组成; (4)潮间-潮下礁体生长带:极浅水高能带发育珊瑚礁及其 一些其他生物,向海地形变陡,沿斜坡前有大的潮沟。 (5)较深水潮下带:有破碎珊瑚堆积下来。
5
二、有障壁滨岸碳酸盐沉积
波斯湾的南部海岸是一个发育现代碳酸盐沉积的 广阔区域。 气候极端干旱,在阿布扎比的开阔陆棚的表面水 温为23-24℃。泻湖为22-26 ℃。蒸发作用强,故盐 度很高,在阿布扎比的泻湖以达4.5%,而在泻湖内可 达5.4-6.7%。 海湾的阿布扎比一侧是一个广阔的向北微倾斜的 碳酸盐的碳酸盐大陆架,延岸地区及附近的水下大陆 架。是各种碳酸盐和蒸发的沉积环境。这些环境包括 潮上盐沼(萨布哈)、潮间带、潮下泻湖、滨外滩及 珊瑚礁(迎风一侧),以及开阔大陆架,在大量软体 动物骨骼正在沉积。
25
水深的量度标尺: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 (平均)晴天浪基面、 (平均)风暴浪基面、透光带 (深度)、氧化界面(OCD)、碳酸盐沉积补偿深度 (CCD)和氧化硅补偿深度(QCD)。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风暴浪基面
26
碳酸盐沉积物一般在温暖(暖水)条件下堆积, 在冷水条件下也有少量沉积。
4)PH值一般为8~8.7或更高,而形成白云石的PH值多 在9以上。
32
第二十八章
第一节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一、地质历史中的沉积作用
地壳年龄45亿年左右→沉积作用(沉积岩)在30 亿左右→生物的出现在16亿年左右
1.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及沉积 (1)早期(20亿年前)大气圈基本不含游离氧, 其气体由地球内部释放的气体构成。沉积产物中具有 呈碎屑状态存在的沥青铀矿和黄铁矿,未出现红层。 前寒武纪末期(6亿年左右),大气中的氧含量与现状 相当,出现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三叶虫)。
气候对生物、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作用影响明显; 干旱炎热的气候有利于化学沉积作用的进行;热带、 亚热带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沉积,形成礁 灰岩;煤在湿热气候下的沼泽环境中容易形成;红 土和铝土矿是湿热气候下的最终风化产物。
39
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季节的变化;冰期的 变化,冰期—间冰期,在最近40万年中,已经 发现有8个冰期。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4)随时代的变 新,沉积物沉积速 度加快。
35
第一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4)随时代的变新,沉积物沉积速度加快。
36
第二节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控制沉积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物源的供给、气候、构 造运动、海平面升降、生物、水体性质和火山活动等。
一、构造运动
是最重要的外部控制因素。 1.剥蚀区和沉积区的形成 稳定区(地台、地块、陆快、地盾、克拉通等)构 造较稳定,以升降为主,且幅度不大。沉积缓慢、厚度 不大,海退、海进旋回常见,以浅水沉积为主。 活动区(地槽)构造升降幅度大,褶皱强烈。沉积 速度快、厚度大,常有深水沉积。
极地冰川气候带,冰冻 风化作用明显,物理风 化中等,化学风化弱
41
第二节
三、海平面变化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构造作用和气候条件共同控制着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42
第二节
三、海平面变化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43
三、海平面变化
此外,海平 面下降引起海 洋缩小、陆地 面积增大、剥 蚀增强、底形 坡度变陡;上 升引起陆表海 广泛分布,河 水变深、流速 降低。
24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速率较快,常大于地壳沉 降速率,其自身沉积作用也常改变环境条件。因此, 环境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分布组合相当复杂多样; 在清水前提下,水深、水动力条件、盐度及循 环条件是控制碳酸盐岩沉积的主要因素,也是划分 环境的主要依据。
水深的量度标尺: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 (平均)晴天浪基面、 (平均)风暴浪基面、透光带 (深度)、氧化界面(OCD)、碳酸盐沉积补偿深度 (CCD)和氧化硅补偿深度(QCD)。
应速度达到平衡。在此深度之下,碳酸盐沉积物被
溶解而不能沉积下来,粘土质和硅质便相对得到富 集。现代海洋的CCD在4500m之下。 Ca2+ + 2HCO3ˉ = CaCO3 ↓ + H2O + CO2↑
31
第五节
现代白云石的沉积环境
准同生白云石,就是直接沉淀的白云石或者是交代尚 未脱离沉积环境的文石或方解石泥而形成的白云石。 现代海洋准同生白云石形成的条件: 1)多数为潮间带,部分在潮下带。 2)多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可达28-35℃. 3) 盐度可达4.5-5%, 甚至达27.0%,如波斯湾。
19
四、生物礁沉积
20
我国南海的 珊瑚礁岛
21
22
现代海洋生物礁的分布
23
各类碳酸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物的分布受水动力条件控制
在波浪、潮汐作用的滨岸高能带和滨外高能带(台地边缘) 等环境中,形成粗颗粒的各种砂砾屑滩、鲕粒滩、介壳滩、沿 岸砂坝、砂嘴、潮汐三角洲和潮汐砂坝等。由于水动力条件强, 细粒物质不能沉积。 碳酸盐灰泥及粉屑一般堆积在低能带,即:陆棚边缘或障 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盆地、泻湖及潮坪区。较深水斜坡、深水 盆地中除有细粒碳酸盐沉积外,也有少量硅质和粘土沉积。泻 湖及潮坪区,水循环受到限制,如果天气炎热干燥,则可以出 现絮凝球粒灰泥、白云岩、甚至出现膏盐沉积。 礁灰岩因造礁生物具有搞浪性且为获取更多更好的食物, 常形成在迎风浪的高水能环境(台地边缘),并常聚集成为礁 体,厚度大于同期沉积物。
概述
2
第一节
概述
现代浅水碳酸盐主要发育在南纬和北纬30°之间。如 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地区、波斯湾、洪都拉斯、孟加拉湾 以及我国的南海等海域。
3
第二节
现代滨岸碳酸盐
一、无障壁滨岸碳酸盐沉积
我国海南岛沿岸发育大量现代碳酸盐沉积。水 温25.6-30℃;含盐度在海南岛区域表层为3.2%, 较开阔海域为3.3%。动动力条件以波浪、潮汐作用 为主,还有较明显的海流。
27
第三节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
现代深海海底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都覆 盖着含有30%以上的软泥。最常见的是深海碳酸 盐沉积物是浮游有孔虫软泥、颗粒软泥和翼足类 软泥。赤道附近养分较多,微体、超微体钙质浮 游生物发育。 碳酸盐补偿浓度,在此浓度界面之上,海洋 中碳酸盐的沉积速度大于溶解速度;而在这一界 面之下,碳酸盐的沉积速度小于溶解速度。碳酸 盐沉积补偿浓度主要取决于水体中CO2的溶解量。 世界各地的CCD浓度是变化的。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气候(包括平均温度、 降雨量和突发性事件等)有着明显的差异,即 地球具有气候的分带性。从而导致沉积物分布 具有分带性。
40
极地冰川气候 带,冰冻风化 作用明显,物 理风化中等, 化学风化弱
潮湿热带气候带, 化学风化明显, 发育富泥的细粒 沉积物
热带潮湿-干旱气候带 包括多种气候类型,物 理风化较弱,但河流作 用显著,化学风化强。
第二十七章 现代碳酸盐 的分布与沉积环境
1
第一节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 要以发育于海洋环境,少 量见于非海洋环境(湖盆 环境)。从浅海至深海均 有碳酸盐沉积物发育。 浅水海洋环境是指水 深小于20 m(50m)的各 种海洋环境,包括潮坪、 礁、泻湖、潮汐三角洲、 潮沟、滩、坝、堤、岛各 种有障壁的环境。深度大 于50m,并在浪基面以下就 应属于浅海陆棚环境,超 过200m是深海环境。
33
第二十八章
第一节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2)前寒武纪(6亿年前)氯含量低,因而基本无蒸 发岩类的出现。 (3)随时代的变新,
碳酸盐中的Ca/Mg的重 量比逐渐升高。在古生代 中期以前小于10,在白垩 纪最高,达56。 Ca/Mg含 量的增加主要与有孔虫含 量的增加有关。
34
第一节
45
6
二、波斯湾南岸现代碳酸盐沉积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