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择专业最现实考虑
我个人认为考研选学校是在决定考研之后最重大的一件事情,甚至比刻苦复习更加重要。
见过太多选学校出问题造成没有考上研究生或者去个二本的人,也见过太多本来能去北清复交的人选择错误后悔的人。
因此,大家在选择学校这个问题上必须花大力认真考虑,分析自身的情况。
我认为选学校前首先你必须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是一个永不言败的人;是一个只想做最好的人;是一个只想日后活的无忧无虑的人;还是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
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的性格很坚强,就可以选择一个需要坚强性格才能坚持下来考上的学校,如果你性格天性懒散(没什么贬义),那么选择学校的档次就不要太高,否则,在考研的路上很难坚持到最后。
其次,我认为你必须明白研究生毕业以后想要什么生活?如果你的理想或者期望是进外资投行或者同档次的企业甚至想去海外发展,那么一个名牌大学的学历是必不可少的,你必须为之努力努力再努力,但需要提醒你的是,现实很残酷,进了名牌大学并不意味着毕业后你就可以进入非常高档次的企业,因为这里是中国,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大公司,都已经完全本土化,这意味着你在就业的时候不止是拼学历学识,还有拼爹和拼关系,没有丝毫的危言耸听,如果你能给投行拉个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相信你想进哪个进哪个,哪怕你就是个三本。
同时,北清复交等名校录取必须要有过硬的实力,学识、学校、处理关系的能力,坚强的心脏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必须的,一刻不能松懈,不仅仅是考研路上,还有你以后得人生路上,只要你追求这种生活,安逸从此与你无缘,但你可以获得事业上和自我心理上的满足。
如果你想要未来的生活只是未来的安逸和舒适,一种纯粹的生活,研究生毕业以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四大以及相对低端些的咨询公司,大型外资和国企,那么一个211的研究生文凭就足够了。
虽然说现在研究生很泛滥,但大家仔细想想,每年的二本研究生和官员研究生和MBA得占多少,大家可以去查查资料。
所以说一个211的研究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并且如果只是考211的研究生,那么你在复习的路上也能稍许轻松,毕竟,人生路上不仅只有努力,还有欣赏的一个过程。
但是如果你本科是非211,那么如果考研考非211的话,哪怕是比较好非211,我个人认为如果家里没有什么关系安排就业的话(家里可以安排的想考什么考什么),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那还是别考了,因为目前大量有名气的企业在刷简历的时候基本是直接就把非211的研究生刷了的,你找工作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还不如非211本科找的工作,我并不是不想让大家上进,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对于择校范围来讲,尤其属于经管类的会计来讲,上学最好还是在东部发达地区上,这里不但有最前沿的理论,还有最发达的经济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在校实习还是未来就业都比在内陆优势多得多。
地区而言,中国高校集中的区域主要是北京、上海江苏一带、广州一带、武汉一带、西安和成都一带。
对于经管类来说,能去北上广,别去内陆,当然如果有个人考虑除外。
北京上海高校最多,名牌也最多,但竞争也最激烈,多大付出多大回报,就算以后不再北上广就业,但是在北上广读书无论从人脉还是前沿理论都是最有优势的。
特别讲下江苏,江苏的高校同档次大约能比北京上海低个5-10分,但是从经济人文其实都不比北京上海差。
我强烈建议大家选择211学校,除了就业和学的东西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档次越高的学校你建立的人脉关系,认识的人就厉害。
为什么这么说?经管类需要的就是跟人交
流,多认识厉害的人物,处理社会关系,而一所985毕业的学生未来成就不是一个211可以比的,211的也不是一个二本可以比的。
好学校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厉害,不仅是有他们强大的学习能力,还有在学校中强人的熏陶以及毕业后深厚的人脉关系,作为经管类学生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你读研究生除了学习外,最大的任务应该就是多认识人,认识牛人,不能说是功利,这是一种生活的更好的一种保障(可能有些人不喜欢这些论调)。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你周围朋友都是牛人,那么你也不会差,如果你周围朋友都很差,相信你也好不到哪去。
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
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
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
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
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
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
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
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
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
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
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
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
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
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
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
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