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器。
其中,由施密特触发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再经积分运算电路产生三角波。
最后,经过差分放大器,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将三角波变换为正弦波。
并要求波形达到一定的幅值、频率等要求。
关键词
函数信号发生器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集成运放
正文
一、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信号输出频率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无明显失真。
(2)方波信号输出电压U opp=12V(误差≤20%),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占空比范围为30%~70%。
(3)三角波信号输出电压U opp=8V(误差≤20%)。
(4)正弦波信号输出电压U opp≥1V
2提高要求
(1)将输出方波改为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占空比可挑范围为30%‐70%;
(2)三种波形的输出峰峰值U opp均可在1V-10V 范围内连续可调。
3+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过程
1总体思路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构成方法多样。
本实验来看,可以先产生方波,由方波积分得到三角波,在由三角波经过整形得到正弦波;也可以先产生正弦波,将正弦波进行整形得到方波,在通过积分器产生三角波。
在器件使用上,可以是分立元件电路,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
根据提供的器材和资料,选择设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晶体管放大器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电路(如下图二)。
2原理结构框图
三、Multisim仿真过程及波形输出
1元器件选择
(1)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
(最终电路见附录)
●芯片选择:对比uA741CP与LM318N的相关参数。
选择转换速度较快
的LM318N作为矩形波发生电路的芯片,uA741CP作为三角波发生电路的芯片。
●稳压管选择:根据方波U opp =12V,方波幅度限制在-(U Z+U D)~+(U Z+U D),
故选择稳压值为U Z =6V的稳压管。
查阅资料,在Multisim中选择
1N4734A单稳压管,放置为稳压对管。
●电阻电容选择:
根据方波和三角波输出峰峰值的要求(12V、8V),R f和R1的取值应
满足R f:R1=3:2。
为使电路易起振,在这里取R f=30kΩ,R1=20kΩ。
根据直流平衡电阻的计算原理,得R3=(30||20)kΩ=12kΩ。
根据方波输出幅度选择限流电阻R o=2kΩ。
同时在三角波电路中,由公式R2C=αR f /4f R1 计算得R2=5kΩ,C=0.01
μF。
根据直流平衡电阻的计算方法,得R4=R2 =5kΩ。
为达到频率的可调范围,选择R p1=100kΩ的滑动变阻器。
●
(2)正弦波发生电路
●根据实验派发的实验器材,晶体管型号是S8050,查阅资料,在
Multisim12.0中选择替代元件:2N5551。
●电阻选择:
根据派发的器件,R p2可以调节正弦波幅度。
取Rp2=10kΩ。
由于电路组成是恒流源负载的差分放大器,故先计算电流源的静态工作点。
取I C3=1mA=I C4,得I R≈I C3=1mA,则由V CC-R*I R-V BE=V EE+I E4*R E4 ,
I C3 ≈I E4 ,取R=20kΩ,R E3=R E4=2kΩ。
如图,由晶体管的非线性放大特性知,电路的对称性越好,得到的正弦波波形才对称。
则,由电流源输出电流I=1mA,得I E1=I E2=1mA≈I C1=I C2,由于正弦波输出幅度需大于1V,所以取R C1=R C2=5.6kΩ。
为保证差分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合适,取R B1=R B2=3.2KΩ,R E=100Ω,调节差分放大电路平衡的R P3不可过大,取值和RE保持一致,取R P3 =100Ω。
电容选择:电路中,C1,C2,C3为隔直电容,应选择大电容,取C1=C2=C3=33uF,C4为滤波电容,应选择较小的电容,取C4=0.1uF。
2仿真电路图(未接示波器)(最终电路见附录)
Rp2
3仿真结果
四、实际电路搭建及波形输出
1功能实现及故障排除过程
(1)电路搭建
按照电路设计图,一步一步谨慎地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
● 元器件取值变化:由于在电路实验材料箱中阻值和元器件有限,仿真中出现的一些阻值在材料箱中没有,所以先选取接近的阻值。
取值发生变化的元器件如下:(最终参数见附录)
● 关于双稳管2DW232: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2DW232是:电压基准二极管。
参数:硅 、6.0-6.5V 、30mA 、
200mW 。
该双稳管中封装了一对稳压管,故接线时应从两稳压对管两端引线。
确定管脚可使用万用表的电阻/二极管测量功能进行测量确认。
也可通过查阅得到的资料确认管脚,(如图)本实验中应接1、3管脚。
搭建时要注意布线方式。
切忌将导线从芯片上方跨过,以及出现裸导线之间易接触易短路的情况。
同时注意整体布局,整齐美观。
如利用面包板上边沿和下边沿的两排作为公共地、公共正负电源端等,避免不必要的接线。
注意导线的颜色要直观、符合常识标准。
如正电源端用红色,负电源用绿色,公共地用黄色等。
(2) 电路检查
电路搭建完成后,在接通电源前,须仔细检查电路是否连接正确(尤其是芯片周围的管脚连接、8050晶体管的管脚连接,2DW233双稳管的连接等。
),避免因连接错误造成元器件损坏、无波形输出等。
(3)电路测试
接上直流稳压电源,±12V,开始测试电路。
将示波器探头置于方波输出端,调节示波器,至能观察到波形。
(若如何调节都没有波形,故障排除方法见(4)。
)
观察方波、三角波的幅值、频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可调频率范围只有1-4kHz,所以改变R f和R1的阻值。
经过探究:R f增大会造成方波频率的增大,R1增大会造成三角波峰峰值的增大。
如下表:
此时,方波和三角波的幅值已符合要求。
上升沿、下降沿比较陡直,符合要求。
(4)故障排除方法
搭好电路后,第一次测试往往是出不来波形的。
这次实验的调试过程比较长。
在不断地调试、更改中,总结出来了一些电路的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
首先确定示波器连接有无问题(有无接公共地等),然后确定示波器的耦合模式、触发源、GND等设置。
确定信号源设置、输出无误。
检查电路,确定没有连接错误、元器件无取值错误。
布线上没有明显错误(如导线横跨芯片)。
调节顶调电位器。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芯片需要加电源的管脚(4、7脚)的电位是否正确(±12V)。
更换芯片进行尝试。
用万用表确定重要元器件的好坏,如双稳管、晶体管、顶调电位器等。
用万用表确定电路中每根导线确实导通而没有断。
插在面包板连接孔上的两元器件确实连接上了。
重新搭建电路、重新已更好的方式布线。
2波形输出
(1)波形相关参数结果如下表:
完成情况:基本要求全部完成,提高要求未完成。
(2)波形照片(照片反色处理):
五、总结
1实验收获
通过这次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我掌握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机制,学会了使用集成运放和晶体管差放设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方法。
掌握了使用Multisim12.0进行电路仿真的方法,也锻炼了实际搭建电路和调节电路的能力,总结出了排除电路故障的基本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设计过程中,我增强了资料和信息搜集、筛选、整合的能力,更加锻炼了独立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熟悉了这种研究问题的模式。
六、附件
1所用元器件及取值参数
2最终仿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