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审计学 课程代码:0130003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32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级学生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8年9月9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08年10月8日 审定人: 审定日期:2008年10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的 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能使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应用中得到加强、巩固、综合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审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审计工作的程序和特点,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以审计学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
加强对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性质 第三节 审计对象与审计目标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的含义与特征;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作用与任务;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等概念的内涵 理解: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 掌握:审计的含义、对象、职能与作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装……订……线……………………………………………………………………………………………………………
3、教学重点:了解审计准则、依据;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的内涵
4、难点: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审计种类与方法(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的分类
第二节审计的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几种不同的种类
理解:审计不同分类之下的具体的审计方法
掌握: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之中怎么样运用审计方法
3、教学重点:重点突出案例分析,以强化学生对审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难点:审计实务之中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人员(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审计人员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理解:审计组织体系内部的分工
掌握:不同体系内的审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3、教学重点:不同审计组织形式的区别
4、难点:审计体系对应的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
第四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准则
第二节审计依据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准则的内容
理解:审计意见形成的依据
掌握: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3、教学重点: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
4、难点:审计依据的来源分类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证据
第二节审计证据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准则的内容
理解:审计证据的类型
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以及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3、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类型
4、难点: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第六章: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计划
第二节审计程序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计划的内容
理解:审计程序的步骤
掌握:审计计划的执行以及实施审计程序的方法
3、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计划
4、难点:实施审计程序的步骤
第七章:内部审计及其评审(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内部控制的概念
第二节内部控制要素
第三节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与初步评价
2、教学要求: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的内容
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掌握: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法
3、教学重点:内控制的测试
4、难点:内控制的测试
第八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抽样的概念
第二节符合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运用范围的内容
理解:审计抽样的种类(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样本的设计掌握:审计样本的选取;抽样结果的评价
3、教学重点:审计抽样的种类
4、难点:抽样结果的评价
第九章:货币资金的审计(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货币资金业务的符合性测试
第二节货币资金业务的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短期证券投资审计
2、教学要求:
了解:货币资金的定义和运用范围的内容
理解:货币资金的种类
掌握:货币资金审计的方法
3、教学重点:货币资金业务的实质性测试
4、难点:货币资金业务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概述
第二节应付账款的审计
第三节应付票据的审计
2、教学要求:
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运用范围
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重要意义
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具体的方法
3、教学重点: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4、难点: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一章:审计报告与审计档案(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报告的概述
第二节审计档案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报告的含义和类型
理解:审计报告形成的过程
掌握:审计档案处理的方法
3、教学重点:审计报告形成的过程
4、难点:审计报告形成的过程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力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改变原传统单纯靠课程讲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采取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并且通过多种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仪器对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展开了研究。
3、教学辅助资料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作业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第二章第三节一个简答题、第四章第三节一个实务题、第七章第四章一个实务题
2、答疑和质疑
答疑课:安排在每章后。
(三)考核方式
期末课程结束,统一出题,统一考试。
第一、二、三、章是重点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是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题的主要出题内容;第九、十章是重点实务部分,以审计程序为主;第五、六、八章可适当出一部分理论性的小题。
1、命题原则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期末复习提要的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
按照重
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命题的覆盖面广泛,但同时也会突出重点。
试题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2.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题类型主要包括:
名词解释:占全部试题的10%
填空题:占全部试题的10%
单选题:占全部试题的20%
多选题:占全部试题的10%
简答题:占全部试题的10%
判断题:占全部试题的10%
业务题:占全部试题的3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能使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应用中得到加强、巩固、综合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审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审计工作的程序和特点,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1]《审计学》刘丽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二)教学参考书
[2] 《审计基础知识》朴根虎高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