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班级::一、2010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分)二、2011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2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四、2013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中吟·歌舞(唐)白居易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4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三峡吟(唐)端(南宋)徐照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2015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1)(2)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来人二首(宋)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7年高考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也同“锸”。
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诗歌鉴赏题答案22.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2011年诗歌鉴赏题答案21.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22.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2.【命题透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能力。
【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附诗歌欣赏】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辛。
“画角”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激昂场景。
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心亦实有难言之隐。
“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下阙“从前”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幽怨无数”,更深一层,既包括征人在外怀念闺中思妇,也写到闺中思妇怀念战场上征人的死活存亡。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
末两句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笔调,写自己的幽怨。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这种无数幽怨,正如后主所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