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摘要]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以他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然而在他个人的史学观念中,具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
并且随着他史学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向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将一切归于全能理性的上帝。
[关键词]兰克、兰克史学、如实直书、理性上帝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兰克所创立的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史学的象征,代表着十九世纪史学的最高成就。
兰克继承了自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来的优良史学传统,将古典史学中的求真精神发展到极至,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方法,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发扬了政治军事史这一史学传统,而且为此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信的史料,推动历史学朝前稳步发展。
而他的弟子H·聚贝尔、W·冯·吉泽布雷希特、G·魏茨和J·惠芝、丁·布克哈特、G·班克罗夫特、阿克顿、摩诺等人以及数量繁多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忠于兰克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深究资料的来源,追求史料的原始性,推崇不偏不倚的研究态度,在近代西方史学中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声名远播的“兰克学派”。
该学派以标榜以“科学方法”和“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和写作历史而著称于世,在20世纪以前,赢得了西方史学界空前的声誉,其影响范围也远及欧美以外。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国内外史学届先后对他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尤其在兰克去世之后,史学界开始展开关于兰克史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克的弟子兰普勒希特掀起了一场历史方法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开始,学术界各学者就针对兰克史学进行了无数讨论。
兰普勒希特指出兰克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继承人。
他认为兰克在理论上并无什么创建,只不过是实践了德国历史精神的“最伟大理论家”——威廉·冯·洪堡的思想而已。
1之后爱德华·傅特尔指出兰克的史学著作是有倾向的外交报告,并非完全排除了自我;还认为,兰克对政治军事事件过于关注,从而忽略了经济的因素以及其他的因素2。
而迈纳克试图从直觉的个体论与个体学说的角度来阐述兰克史学方法与其历史理念的内在关系。
在迈纳克看来,“个性与个别的发展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观念”3,是最能体现历史主义看待历史的态度的;而兰克在这方面的观点代表了历史主义的顶峰。
此外还有方方面面关于兰克及兰克史学的研究讨论,兰克被认作是史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不可否定地位的伟大历史学家。
德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尼布尔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为标榜,主张务必依靠原始资料,不论问题如何细微,考证必须精详。
他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对兰克产生了巨大影响。
1824年,兰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这部书中关于欧洲统一性的问题、对史料的透彻批判以及他发表的“事情是怎样就怎样叙述”的著名声明,使兰克轰动德国史学界。
在这部书中,兰克第一次把尼布尔的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据此对一系列史家重新进行评价,旨在说明,只有依靠可信的原始资料,才能写出真实的历史,从而成为合格的历史学家。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将事实是如何发生的说清楚,所以他的笔下总是很克钊,极少轻加断语,议论是非。
1 Karl Lamprecht,Moderne geschichtswissenschaft,Freiburg im Breisgan:H.Heyfelder,1920.2 Edwart Fùeter,Geschichte der neuerea Historiographie,München & Berlin,1936,p.543.3 Friedrich Meinecke,Historicism:the Rise of a New Historical Outlook,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72,p.504.转引自易兰《兰克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此后兰克又接连完成《奥斯曼人与16、17世纪的西班牙王国》、《塞尔维亚革命》、《教皇史》、《普鲁士史》、《十六、十七世纪的法国史》和《英国史》等书。
这些书在史料运用和整体结构上都比其最初有了很大进步。
其中《教皇史》一书为他日后赢得了世界大史学家的声誉。
该书分3卷,1836年出齐。
他的目的是要阐明教育是欧洲发展的一个因素,而教育本身也象欧洲体系中的其他成分一样在不断变革着。
《教皇史》的出名,是由于其冷静、客观的叙述风格,还由于其扎实、丰富的资料和清晰的脉络。
兰克首先论述中世纪时期教皇统治的大略,肯定他在统一欧洲文明中的功绩,随后谈到教皇国的建立及其内部制度构成。
最精采的部分是,他对反宗教改革的运动,栩栩如生地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该书之所以是《教皇史》而不是《教廷史》,说明兰克的兴趣更多的在于人物,他明快而有分寸的笔调以及对人物个性的出色描写,使得该书也是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
4在他最富精力的40年里,兰克勤奋地工作着,几乎为每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都献上了一部杰作。
当他完成最后一部为重要的欧洲国家所作的杰作《英国史》时,已经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在1865年,他生日那天,普鲁士国王授与他贵族称号。
此后,兰克依然笔耕不辍,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人物传记,如《腓特烈大帝传》、《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半连二世》、《瓦伦斯垣传》、《哈登堡传》等著作。
1880年春,时值85岁高龄的兰克通知他的出版商,计划出版一部世界史新作,当年年底就有两卷问世。
兰克此时已耄耋之年,不得不清来两个秘书帮助工作。
在兰克谢世之前,《世界史》出版了7卷,以后几卷是在他没世后出版的。
这部书写至1453年,可以和他以前写的欧洲各国历史联系起来。
不过,人们对这部《世界史》反响平平。
关于兰克的晚年著述,他的弟子吉泽布雷希特写道:他当时已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已不可能在档案馆内进行研究工作,可是他没有工作又无法活下去”。
1867年——1890年在莱比锡出版的《兰克全集》计有54卷,这还不包括未完成的9卷本《世界史》,真可谓高寿多产,著作等身,不愧被誉为史学界的歌德。
人们普遍认为,兰克史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史学方法,有的研究者把那种方法称为实证主义。
一提及兰克史学,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如实直书”、“客观公正”、“无色彩”5等词汇,在很多时候,兰克史学也确实被人等同于一种单纯强调史料考证的史学流派,被定性为一种科学的史学,而兰克本人也被誉为“科学史学之父”6。
在十九世纪的西方史学界,理性主义史学过分夸大理性,割裂历史,一味追求普遍性与永恒性等弊端日益阻碍了西方史学的发展。
历史学进一步发展要求历史学家提出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来克服理性主义史学的缺陷。
兰克力图把史学提升为一门独特的“科学”,正适应了这一历史要求。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就是通过搜集、辨析文献资料,并依靠这些经过考证的史料使客观的历史在文字上还原的一门学问,历史学的原则是“如实直书”。
这种思想观点能有效地克服理性主义史学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史学实用主义和以有限的材料构造巨大模式等先验主义不良学风,更是对长期存在的先验主义史学的一次有力回击。
然而兰克史学的开创者——兰克,他所宣扬的超然态度只适用于历史事件的个案研究,一旦涉及历史过程本身性质时,就不由自主地显露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他怀着对宗教敬畏之情思索世界历史的进程,认为历史是神的见证,是上帝的安排。
虽然兰克是从人本的立场叙述历史过程,但他最终把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过程所蕴涵的全部意义看成是上帝的安4 侯建新:《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兰克学派》,载自《历史教学》1990年第11期。
5 “无色彩”一词,是1895年阿克顿勋爵在《近代历史演讲录》中提出来的(Lord Actno,A Lectureon the Study of History,Macmillan & Co.Ltd.1911,P.99.)。
转引自易兰《兰克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 “科学史学之父”是美国历史学家赫伯特·亚当斯等人提出来的。
参见Goerg G.Iggers,The Imagesof Ranke in Amercian and German Hsitorical Thought,History & Theory,Vol.2,No.1(1962),17. 转引自梅义征:《被误解的思想——兰克是怎样成为“科学历史学之父”的》,载自《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杂志社,1998。
排,这种将历史的本体归结到神的思想是伏尔泰“理性上帝”的翻版——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历史以后,就高居天国,再也不插手人类的事务了。
实际上兰克是试图用上帝“把历史的完整性跟相信历史的意义寄托在某种超越历史的力量上面这样的信仰调和起来”,“把宗教看成一副牌里的那张飞牌,留着以备取得用任何其它办法都无法取得的真正要紧的那几张得分的牌”7。
可以说,兰克继承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和宗教传统。
虽然兰克史学在史学实践中把历史看成人的意识、行为展现的过程,体现了史学本体论中的人本主义倾向,但还是在史学本体论上为上帝留有位置。
此外,世界历史观念,也是兰克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随着兰克史学思想的逐步发展而发展的。
在兰克开始从事历史研究之时,他就开始关注世界历史,思索世界历史的相关问题。
起初,兰克只是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一种已有的最好也是最显著的历史著作形式”8。
到了1826年,兰克宣称他进行历史著作写作的目的在于想要“揭示世界历史的故事”9,他已经把“世界历史”视为历史写作的一种目的与追求,并暗含着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真实这一意图。
随后兰克又表示,他写作“世界历史”的用意就是想通过这一整体的历史形式,来“把握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10。
在他看来,“特殊性知识的升华就是世界历史,依据这种世界历史,我就能将自己从那种特殊性知识的研究中脱离出来”11。
此时的兰克将世界历史的研究看作是有着完整内在精神的整体。
他甚至认为,历史学家在写作具有这样完整内在精神的世界史之时,自身精神也能得到升华与提升,脱离特殊性知识的局限,从而把握一般性知识。
兰克对世界历史的这些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并且这一过程也是随兰克宗教观念的发展而逐一展现开来的。
随着兰克宗教观念的成熟与发展,他对世界历史相关问题的思想也逐步深入,渐成体系。
其实,兰克从来无法真正做到他所倡导的客观公正、消灭自我。
他在政治上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不仅如此,兰克的这种政治倾向性大多还是通过其历史著作传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