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
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脑组织在其生长
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某种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障碍,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原因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妊娠期疾
病等,或新生儿早产、窒息、黄疽、传染性疾病、脑缺氧、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都有
可能导致脑瘫的发生。
由于患儿病变在脑,肌肉本身没有瘫痪,故运动和姿势的异常随着患儿
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发展,表现形式多样,可有感觉、认知、沟通、感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惊厥发作等表现。
现将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
(1)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
①以安全为前提,不提倡危险动作。
②具有针对性,以功能障碍点为目标,有针对的指导。
③要求简单、实用、有针对性、易于掌握适合家庭操作。
④指导时应尽量让患儿安静、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指导。
(2)康复指导的基本方法及流程。
①针对首次接触康复治疗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进行适当的康复宣教如:如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常见方法、康复治疗对家长的要求等等;第2步对患儿进行康复评估找出患儿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解释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及特点;第3步针对患儿的病情特点指导在家庭生活中
的抱姿、睡觉的姿势、坐姿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运
动处方,接着示范给家长,之后让家长亲自操作、并指导家长一些技巧直到其基本掌握。
②
针对家庭康复后进行定期康复指导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了解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治疗的情况,让家长充分的反映治疗过程中的难点;第2步适当的评估,总结患儿这段时间家庭康复的进步
情况,给与家长持续家庭康复的信心;第3步对于康复过程中家长提出的难点及新发现的问题
给与适当解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四步对于康复治理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家
长到康复门诊进行咨询;最后给出下一段时间的治疗重点及康复目标。
在康复训练中,对大龄
患儿要尤其加强固定肌的训练,以期完成一个点的姿势控制。
在具体的治疗中我们首先是秉承
运动疗法的先中心后远端的治疗理念,对脊柱的稳定肌给予锻炼,在锻炼中我们先头颈段后胸
腰段来练习。
1被动牵引头部做前后左右的运动,角度20几反复20~40次。
2取坐位从头顶
向胸腰段加压,然后放松,如此反复20-40次,手法要缓慢轻柔。
3主动吸引头的运动,小幅度做
上下左右运动,10分钟。
4胸腰段的训练加肩部与骨盆做对角牵拉,10分钟。
5骑跨滚筒训练,
促使腰骸部完全直立,做小幅度前后左右锻炼,每次10分钟,此动作对脊柱的立直与控制效果显著。
6利用巴斯球取坐位做缓慢的跳跃动作,刺激脊柱腰椎间的控制,每次10分钟。
每天2
次,3个月1疗程。
脊柱的控制稳定性完成后我们就锻炼四肢与躯干的运动,尤其是双下肢汉那
宽关节的控制。
1直跪训练,首先给予支持,然后再慢慢撤掉支持,每次10~20分钟。
2站位训练,直立位站立注意关键是要髓关节与膝关节一定要直立,不可离开中线,先辅助后自己完成,每
次10~20分钟。
3单腿控制练习,一条腿抬高,踩在10公分高的台阶或其它物品上,一定要稳定,左右交替,10~20分钟。
在训练中注意保持患儿姿势的静态控制,同时给予关节负重加压,以
刺激关节周围的稳定肌群,激发这类肌肉的功能。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使患儿的躯干基本保持
在立直状态,当立直功能有所提升后,再给予小范围的旋转与屈伸,使得躯干各个关节的稳定性
增加。
治疗时间为20分钟,一天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患儿运动功
能得到提高,使得患儿躯干在直立状态下可以保持比较良好的姿势,身体能够保持在支撑状态,
减轻了在不良姿态下骨骼和肌肉能量的消耗,从而也保障了下一步运动的正常进行。
2 结果
家长在康复中心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使患儿避免了严重的后遗症,且日常生
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3 讨论
对脑瘫的早期诊断应慎重,1~6个月婴儿诊断困难,如果患儿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一般不做早期诊断。
许多有权威的医疗机构在没有确诊前一般定为中枢协调障碍,对于出现
临床症状明显、有导致脑瘫的危险因素,结合辅助检查可以做出早期诊断,以便于早期康复
治疗。
小儿脑瘫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预防脑瘫极为重要,应大力宣传脑瘫的发病原因
及危害,尽量避免脑瘫的发生。
孕前要增强体质,调理好身体状况;孕期要积极进行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先天性疾病的产生;预防早产、难产的出现,减少新生儿窒息、缺氧缺
血性脑病、核黄疸等疾病的产生; 婴儿期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但现有的治疗手段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已得到明显提高[1],综
合治疗可使脑瘫儿童功能得到尽早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
脑瘫儿童除了需要正常的
康复治疗,同时要关注脑瘫儿童和家长的心理问题。
脑瘫儿童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不能同
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正常孩子能做的他们都做不到,与外界沟通的较少; 随着孩子长大,可能影响到孩子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家长因有脑瘫孩子,整天的焦虑、烦躁和有负疚感,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康复结果。
所以,建议在常规的康复治疗中应定期对患儿
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让家长对疾病有所认识,增强家长的信心,在精神上鼓励患儿战胜疾病; 在机构训练的患儿,要定期开展社会融入活动,让每名患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能证明他也是社会的一员,别人能做的他也能做到; 要定期培训家长,让家长参与,开展社区家庭康复。
通过康复指导,患儿家长能学习到针对患儿病情的治疗方法,减轻其经济负担的同时对
于家长来说,面对自己宝宝的疾病自己有所作为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慰。
一个脑瘫患儿的生活
自理,不仅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轻这个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汤明丽,吕复莉.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 安徽医学,2012,33(9):1256.
[2] 李文军.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影响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