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读后感1500字四大名著的读后感1500字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大名著的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大名著的读后感1500字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
四大名著,每部都是精品:《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水浒传》以其酷自由、富于反抗斗争的民—主思想和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十分的喜。
而《西游记》更是出名,它不仅有文字书的形式、连环画的形式,还拍了动画片、连续剧。
但我的最爱却是。
就连平时玩的电脑游戏也是以三国为背景的。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
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
这使得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得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看下去。
《三国演义》是小说,它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
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作者在此书中加了许多虚构的情节,是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见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
现在来说说《三国演义》的人物,这也正是此书的一大成功,它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
它的人物描写十分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立场分明,爱憎清楚。
我读《三国》,全站在刘备的蜀汉一方,其实作者的观点同我一样,只不过我支持蜀汉是因为刘备手下的将领,而作者却有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天下者,汉家之天下也”。
作者也用这个观点塑造了正反两面人物,正的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反的则如曹操、司马懿、司马昭。
其中,诸葛亮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且忠心耿耿。
《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诸葛亮正是蜀国的一个大人物,他一生谨慎,借东风,火烧赤壁,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连周瑜这样的智者都败在他手上,可以说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而他摆空城计一役,更是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智慧。
蜀国不仅有文将,更有武将。
蜀汉“五虎上将”,每一个都是英勇无敌的猛将。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而关羽更是以其忠义被尊为“武圣”,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忠”“义”的化身。
但我最喜欢的人物却不是他俩,而是赵云。
赵云,字子龙。
他智勇双全,为人品德高尚,对蜀汉忠心不二,是难得的将才。
在大多数时候,他都担任的是近卫将军一职,这并不是他的能力不够,只是由于放眼蜀汉能胜任这一位置的也只有他,而多次救主,立下奇勋,这也证明了一句话,“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他还是演义中有记载杀敌将最多的人。
他给人印象最深的主要不在勇力方面,而是他的胆识、人品。
作为一员武将,赵云无疑是第一流的,但他不像众多三国战将那样主要以武勇扬名,他表现为有勇有谋,处事缜密,见识不凡,人品高洁,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物。
就他的德才来说,蜀汉将领可以说没有哪个能跟他相匹。
人们历来对赵云也没有争议,一致推崇他的美德,这在三国人物中也是少见的。
蜀汉方面包括刘、关、张以及诸葛亮在内,历来的评价并不一致,至少在某些方面有争议;而赵云,则没有这种现象。
也许演义中参加各类战役最多的不是他,但是他的战功却是无人能比的。
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力斩曹军五十员名将,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
此外,在汉水一战中,他不仅救下了被曹军围困的黄忠,还力退曹操的大军。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总之,他是我心中的“三国第一大将”。
四大名著的读后感1500字2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的哺育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它们的意味深长,我们的人生是缺憾的;没有它们的充实诱导,我们的精神是虚无的。
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犹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夏风凉爽着世界,让我们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挂满了枝头,叫我们精神饱满,文学名著的奥妙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雪中送炭",无疑我们对文学名著的真实体验!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博大精深,我对四大名著也情有独钟。
《西游记》,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令我留恋忘返,回味无穷。
但今日今时,再次拜读《西游记》,我的领悟却变了。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
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
此时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领悟,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受约束的日子,新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
孙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
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
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
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这是我此次阅读《西游记》体会最深的,以前的热闹已烟消云散,我就是孙悟空,去寻找我的自由,我的精神带着意味未了的心情我又迈入《水浒传》中那忠义的世界,从中我有体悟到忠义背后的爱的精神。
不必说晁盖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戴宗的飞行腿,吴用的足智多谋。
单说打抱不平的鲁智深,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
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
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魁梧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
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女情。
我清楚的记得,以前在我们农村,吃百家饭,喝百家汤,最寻常不过,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
邻居家的哥哥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
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再看如今,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
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
关爱,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
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
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四大名著的读后感1500字3这半年来,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这让我有了一次深刻的感受。
在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感悟不同的人生,读水浒,看三国,叹红楼,品西游,在文学的世界里领略人生百态。
他是《水浒传》的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安分守己,不料误入白虎堂,受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道,又在棒打洪教头崭露头角,险在野猪林丧生,又在火堆里死里逃生,最后被逼雪夜上梁山,后患风瘫留六和寺,半年后病逝。
他是天魁星呼保义宋江,他智取无为军,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雪夜擒索超,奉诏破大辽,大战独鹿山,他是梁山泊的领袖,他英明武断,击退官兵,屡屡战胜,他是他且一心想要报效朝廷,率众受朝廷招安,他创下不少辉煌的战绩—大胜纪山军,智取宁海军。
可最后得到的是朝廷的一杯毒酒。
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快人心,读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心惊动魄,观“青面兽”杨志征讨方腊时病逝,情到伤心处不时落泪,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我的心也在为故事的主人公担忧,为宋江的一味愚忠而慨叹,为英雄的惺惺相惜而感动,为他们的侠义英勇而钦佩,为吴用、花荣生死相随死生契合的兄弟情感动。
从三十六员天罡星到七十二员地煞星,他们的英雄形象深深印在我心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从《三国演义》的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看喜结兄弟情,到刘备三顾草庐见诸葛亮的耐心与诚心,赞美髯公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到刮骨疗毒的全无痛苦之色。
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慨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
赏赵子龙之英勇,服诸葛亮的谋略,叹刘后主的无能。
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中,感受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军事、政治战争。
她本是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下凡,而他本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她才貌双全却又体弱多病,她爱憎分明,我行我素且高傲,不与世俗相融。
而他聪明灵秀,喜欢自由的生活,厌恶宦途,他多情却执着,他们本是木石前盟,他们的爱情却最后遭到毁灭。
她是——潇湘妃子林黛玉,最后逃不过不幸泪尽而逝的命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他是——怡红公子贾宝玉,贾府被抄,心中最爱病逝,悲痛大哭,最后离开这片伤心地,在白茫茫的天地里留下那黯然的身影。
这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在封建制度礼教的压迫下陨灭。
在感慨红楼梦的悲剧背后是一个时代下封建贵族家庭兴衰史的悲凉。
她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机智勇敢,他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他取经路上显神通,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取经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修成正果,封“斗战胜佛”,他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他憨厚单纯又贪图美色但在高老庄被悟空降伏后就随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修成正果,封“净坛使者”,他就是憨厚的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