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钢轨焊接施工培训资料
一、施工作业人员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规定》Q/SD-WBZ- FB-RL-2—2014
焊接施工涉及特种作业证:焊接证、动火作业证、监护证、起吊证。
不得指挥无证人员、操作证失效人员上岗操作;不得弄虚作假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2.《施工人员职业健康保障细则》Q/SD-WBZ- FB-RL-2—2014
1)为防止施工人员遭受列车伤害,凡地铁运营线路上的施工,均在施工点下达
后组织开展;
2)为防止机具伤害、物体打击,夜间施工作业人员都必须配置相应的照明设施,
并注意用电安全及小型电动机具的使用安全,防止触电伤害;
3)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当天作业项目的需要,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携带相关
的安全防护用具;
4)作业前,领工员需向全体人员布置当天的施工任务、施工地点、施工环境、
施工料具、人员分工、质量要求、安全事项等;
5)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坚持遵章操作,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6)坚持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清,不得污染环境;
7)应急措施:一旦发生人员伤害,立即组织现场救护。
3.施工相关要求
1)施工队伍进入车站、线路上后严禁吸烟;
2)施工队伍应在自己的施工区间内进行作业,超出施工区间的地方不允许进
入;
3)现场施工时电线及管路需从钢轨底下通过,现场施工人员在作业时要注意脚
下电线或管路;
4)车站搬运设备时要留出人行通道,搬运作业工机具进出车站范围需小心搬
运,谨防损坏车站设施;
5)现场使用的砂轮机与砂轮片参数需要匹配(380V-35m/s,220V-40m/s),施
工现场需至少有一个砂轮机带罩子;
6)在上道作业前,应准备好应急设备的相关检查,应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钻
眼机1台、鼓包夹板2套、鱼尾夹板2套,回流线、胀钉;
7)施工使用的电动设备、计量设备需要有合格标签(有效期内);
8)钢轨焊机过程中及时填写焊接工艺卡,焊接施工后及时上报当日施工是否正
常及施工日报在线填写;
9)施工现场灭火器的摆放要求:离动火地点不大于5m。
10)作业人员在现场施工时,需听从相关负责人指挥。
二、危险品使用
1.危险品的运输及搬运
1)须使用具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车辆进行氧气、乙炔气瓶的运输,氧气、乙炔
应分开运输;
2)因生产需要搬运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时要轻拿轻放,严防爆嗮、震动、撞击、
磨擦、重压和倾倒,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3)应轻装轻卸,严禁碰撞、抛掷、滚滑,防撞击、跌落,应逐个卸车,禁止用
电磁机械装卸气瓶;
4)装卸、搬运、使用过程中,人员严禁吸烟和携带火种;
5)搬运气瓶时,要旋紧瓶帽,以直立向上的位置来移动,注意轻装轻卸,禁止
从瓶帽处提升气瓶。
2.危险品的使用
1)进行气焊作业时,应确保氧气瓶和乙炔瓶以及连接设备正常,不得有泄漏;
2)氧气瓶和乙炔瓶放置地点与动火点10m 以上,氧气瓶和乙炔瓶的间距不得小
于5m;
3)气瓶的放置点不得靠近热源,安放气瓶的地点周围 10 米范围内,不应进行
有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4)乙炔气瓶应立放使用,严禁卧放,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
5)气瓶不得置于可能使其本身成为电路一部分的区域。
避免与线路上的钢轨接
触,防止氧气瓶带电。
三、钢轨切割、拨运
1.《钢轨切割机操作作业指导书》Q/SD-WBZ-FB-SS-GWJ1439-2020
1)切割过程中需使用挡板,并严格注意火星不要溅到易燃设备;
2)确认夹轨器卡牢,切割过程中钢轨切割机要放稳;
3)锯片不能受潮,防止锯轨过程中爆裂。
2.《人工拨、运钢轨作业指导书》Q/SD-WBZ-FB-SS-GWJ1472—2015
1)安排两人在需要拨、运钢轨两端使用撬棍开口端卡住轨腰,防止拨动时钢轨
侧翻;
2)拨轨时地点如有标志标牌或其他设施设备,因尽量避开,如无法避开,须进
行防护避免砸伤标牌及设备;
3)推运过程中人员必须紧跟龙门吊,扶好架子,严禁人员把手脚放在钢轨底下,
与钢轨保存一定距离,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4)拨轨过程中应由负责人进行统一指挥,口号一致,不可擅自拨动,撬棍前后
左右严禁站人,以防撬棍脱手伤人。
四、钢轨焊接
1.焊接环境的要求
施焊场所无雨、无大雾,气温不应低于0 C。
当气温低于0 C时,应对氧气、乙炔气瓶采取保温措施,并对待焊钢轨端面各400mm范围内提前烘烤干燥;风力不应大于5级,4级以上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若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其中一项时,可考虑取消当日施工。
2.钢轨气压焊接头平直度要求。
3.
焊接接头经外形精整后,以焊缝为中心的1m范围内,轨顶面的表面不平度应满足:在任意200mm区段内不大于0.2mm(V≤160Km/h)。
应自动完成推凸过程,推凸过程不应损伤接头和钢轨母材,推凸后的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裂纹或焊渣挤入,接头各部位允许的最大推凸余量(推凸后的焊筋高度)为轨头2 mm,轨头下颚2.5 mm,轨腰2 mm,轨底1.5 mm。
应在焊头推凸后、打磨处理前,使用检测直尺(L。
=1 m)检查接头错边,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15 mm ~ 25 mm的位置测量并计算接头错边量。
接头错边量不
钢轨焊后热处理加热的起始温度应低于450℃(轨头表面),加热宽度60mm士10mm,加热温度宜采用850C~950C。
轨头欠速淬火应采用喷射压缩空气冷却。
线上焊第一个焊头严禁浇水冷却,第二个焊头根据施工时间确定是否浇水,如需浇水,浇水前的焊缝表面温度不得高于250℃,且需从两边缓慢向中间降温。
5.探伤人员资质要求
探伤人员应具有铁道行业无损检测的Ⅱ级或以上级别的技术资质,并通过钢轨焊接接头探伤技术培训,探伤人员及设备须完成装备部对标工作,方可进行探伤作业。
五、线路、轨道类
1.《常用扣件更换、改道、垫板作业指导书》Q/SD-WBZ-FB-SS-GWJ1487-2018 1)按规定使用起道机及起、落钢轨,并做到呼唤应答。
正确使用撬棍、扳手,
当心滑脱伤人;
2)检测准确,读数误差小于1mm;
3)胶垫、挡板座、扣板、弹条等零星部件安装位置要正、靠、密。
扣板与轨底
及轨枕挡肩离缝不大于2mm;
4)改道后几何尺寸应符合作业验收标准:轨距值控制在+6mm~-2mm,高低小于
4mm,水平小于4mm,轨向小于4mm,轨距变化率小于2‰;
5)改动轨距,要以调整零部件为主,加垫三角铁片为辅的方法,三角铁片数量
不得超过1片,轨枕位置不正确影响改道质量的,应方枕或串动轨枕;
6)调高垫板应垫在轨底与轨下橡胶垫板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处调高垫板不得
超过3层,总厚度不超过10mm;
7)作业前需记录轨温,切实按照轨温条件作业,如果轨温超过锁定轨温20℃,
禁止任何维修作业。
六、轨行区物料堆放
1)根据轨道道床结构合理选择钢轨件存放地点,在整体道床区间存放钢轨件
时,以“不应高于轨顶面,且距离线路中心1.2米以外”(除三轨授流方式的线路外)为原则;
2)区间钢轨件应存放于整体道床的排水沟内侧或排水沟外侧,浮置板道床地段
道床两侧及中间凸台位置禁止存放钢轨;
3)在碎石道床区间存放钢轨件时,以“不应高于轨顶面,且位于轨枕头部外
侧”为原则进行存放;
4)在轨行区域存放基本轨和尖轨组件、辙叉心、钢轨件材料时,应先在地面上
铺垫缓冲衬垫(如木质垫块),每处垫块间距不大于6m,垫块厚度至少应为100mm×100mm,长度取决于现场情况制定。
七、应急处突及队伍相关要求
1.应急处突
现场出现突发故障,监管人员立即组织排故,同时告知属地班组,通知条线主管或项目团队,根据现场排故情况请求增援或协调排故。
2.队伍相关要求
1)定期对加热器进行清洗,周期为60天或者100个头;
2)液压油、氧气管、乙炔管要定期更换;
3)电线电缆有破损的要立即更换;
4)摄像设备工作正常,现场摄像设备的摆放要以不影响施工为前提,摄像角度
好,不得有意遮挡摄像头,焊接工位在摄像画面内(占比不少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