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6 课《画》教课设计
6 画
第一课时
教课目的
1.经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诵、背诵古诗。

图文联合,感觉诗中描述的情景。

教课过程
一、察看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体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论并板书“山、水、
花、鸟”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诵诗句,关于在自学过程顶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全班齐读,齐读以后轮读。

考察学生能否都会读了。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 个生字。

4.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三、熟读成诵,感知粗心
1.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状况,夸奖背诵好的同学,鼓舞背诵稍慢的同学。

2.学生正确朗诵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3.教师总结:我们旅行时,看到的自然风景大部分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
不在,
人来鸟儿惊” 。

而课文所说的风景却恰好相反。

引出课文题目。

4.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 ,什么是“去”?
(2)远——近哪一种状况算“远” ,哪一种状况算“近”?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而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第二课时
教课目的
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睁开想象,感觉诗中描述的风景,知道这是一幅山川画。

3.背诵课文。

教课过程
一、检查复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6 课《画》教课设计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兴趣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着字形。

2.谈谈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边是“”,下边是“巴” 。

能够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

组词:
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构造,能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侧是“口” ,右侧是“斤” ,合起来就是“听”。

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闻。

(4)无:能够用差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 都是四笔,“无” 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 。

也能够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为“无” 。

(5)远、还、近:都有“辶”。

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

“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

谜语:“木不出头” 。

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构造的字。

组词:声音、高声、声乐、声母。

3.教师指引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三、指导书写
1.体现“水” “去”“来”“不” 4 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察看这 4 个字的笔顺、笔划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对照自己书写与书中不一样之处。

学生再写,班级展现。

四、累积朗读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日学的谜语诗。

2.收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睁开的“古诗朗读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