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学原理第一篇考试题及答案(一)(2008-12-14 15:20:28)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A.可以控制的B.无法控制的C.部分可控的D.不可以控制的2.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A.系统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唯物辩证法D.比较分析法3.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指( )A.管理的目的性B.管理的必要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民主性4.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 )A.管理的自然性B.管理的社会性C.管理的重要性D.管理的历史性5.管理学应属于( )A.社会科学B.边缘科学C.经济学D.自然科学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复杂性B.有效性C.实践性D.精确性7.管理的核心是( )A.决策B.处理好人际关系C.组织D.控制8.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 )。
A.5项B.6项C.10项D.14项9.在“管理学理论”中首先提出“系统分析”概念的是( )。
A.日本松下电器公司B.德国西门子公司C.美国兰德公司D.美国通用公司10.组织理论之父是( )。
A.法约尔B.韦伯C.泰罗D.梅奥11.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
A.经济人B.自我实现人C.复杂人D.社会人12.科学管理之父是( )。
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韦伯13.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
A.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14.巴纳德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
A.决策理论学派B.社会合作学派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D.管理过程学派15.群体行为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是( )。
A.法约尔B.泰罗C.梅奥D.巴纳德1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者是( )。
A.泰罗B.韦伯C.法约尔D.巴纳德17.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是指( )。
A.管理过程学派B.社会合作系统学派C.案例学派D.决策理论学派18.规章制度属于( )的企业文化。
A.上层B.中层C.表层D.深层19.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 )。
A.泰罗B.韦伯C.孔茨D.马斯洛20.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挑战最大的组织外部环境是( )。
A.复杂稳定的环境B.复杂动态的环境C.简单稳定的环境D.简单动态的环境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D2.C3.B4.A5.B6.C7.B8.D9.C10.B11A12.A13.B 14.B 15.C 16.C 17.C 18.D 19.C 20.B二、多选题21.管理学的特点有( )A.一般性B.边缘性C.历史性D.多样性E.实践性22.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 )A.计划B.组织C.人员配备D.指导和领导E.控制23.法约尔认为企业的职能包括管理以及( )。
A.技术B.商业C.财务D.核算E.安全24.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代表学派有( ) 。
A.管理过程学派B.科学管理学派C.社会合作系统学派D.社会技术系统学派E.决策理论学派25.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包括()。
A.管理者个人特征B.组织结构C.组织文化D.道德问题的强度E.组织规模二、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21. ACDE 22. ABCDE 23.ABCDE 24. ACDE 25. ABCD三、名词解释26.管理学27.系统28.霍桑实验29.管理理论丛林30.管理道德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0分)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2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7.系统:是指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他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28.霍桑实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该试验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
29.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很多从不同角度研究管理问题的流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30.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简答题3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32.简述系统的观点?33.简述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34.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20 分)3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2.简述系统的观点?①整体观点。
②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观点。
③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④模糊分界的观点。
⑤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⑥信息反馈观点。
⑦分级观点。
⑧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⑨等效的观点。
33.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④存在着“霍桑效应”。
34.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企业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正常社会标准体系等。
此外,企业行业对股东、媒介、社区、住房、就医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五、论述题35.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36.结合实际论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35.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①管理学的定义;②管理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③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三点);④联系实际说明。
36.结合实际论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入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化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六、案例分析题37. 中国工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政府于 1984年1月1日建立的。
它的初始资产、负债、资本、运营设备、系统分支网络及员工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工商信贷管理司划拨而来的。
工商银行在一开始的角色就被定位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运营资金贷款的主要来源"。
而且被要求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实行众所周知的政策性贷款。
在工商银行的基础资产中存在着巨额的这种贷款。
这些贷款利率低而且偿债情况不良。
另一个困难是工商银行作为国有银行有义务用自己存款的一个固定的部分去购买政策性银行债券。
同时,工商银行还面临着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问题。
首先是缺乏受过西方银行业务训练的专业管理人才。
从而影响了银行的效率、灵活性,以及满足顾客需要的快速反应能力。
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储户正在向其他地方分散。
一方面是因为几次政策性的调息,是股市难以抵御的吸引。
而已作为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在裁员、培训员工、选择更多的贷款开拓新的金融业务方面的自由度较小。
此外工商银行也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截止到1997年7月,中国大约有20家国内银行,其中不仅包括一些100%的国有银行,而且包括一些股份制银行。
这些银行一般比工商银行更小更灵活。
国外的银行如花旗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等,也给工商等国有银行造成很大威胁。
当然,作为中国国内第二大银行,工商银行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即它具有稳定性和与政府联系方面的优越性。
正因为如此,很多外国银行愿意和工商银行联合经营。
这给了工商银行和西方金融机构许多必要的接触机会以及与它们交往的经验。
在1996年一1997年间,中国政府对金融部门进行了广泛的改革。
这些改革要求中国工商银行在继续作为国有企业运作的同时,向以市场为导向完全商业银行平稳过渡。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允许外国银行更容易地进入市场,这就意味着工商银行将要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因此,工商银行高层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如何提高运作,而且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尽快进行机构改革,如何给顾客更好的服务以及使顾客满意。
总之,如果工商银行要保持其竞争能力,就必须进行快速而深刻的改革。
问题:请用波特的行业竞争分析法来辨识中国工商银行所处的行业竞争性,并提供中国工商银行未来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措施。
37. 中国工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答题要点:1.现存的竞争对手:其他的国有银行、国内股份制银行、国外银行等。
这些银行在专业化管理人才方面要优于中国工商银行。
2.潜在新进入银行:是否能进入中国银行业,以及有多少家外资银行进入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还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为迎接入关后的激烈挑战,中国政府有可能放快在这方面的改革步伐,即中国工商银行将面临众多潜在进入银行。
3.替代品:金融领域市场化的发达,会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投资渠道,包括一些新兴起的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转移人们的储蓄注意力和分流贷款。
4.供应商:作为国有银行,政府对银行的财政支持,也带来了后续的政策指导,因而在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今天,中国工商银行的灵活性较弱5.顾客:越来越多的储蓄和投资对象的选择,使得顾客的自主权限放大,中国工商银行将面临威胁。
建议未来发展战略:(1)宏观领域的改革:①政府转化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指导为以市场为导向。
②允许、鼓励、支持中国工商银行与国内其他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合作。
③政府在推动金融制度改革的同时,要加快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机构改革。
(2)中国工商银行:竞争优势战略与多样化经营:利用稳定性和与政府的紧密联系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西方金融机构的接触,开拓新的金融业务,从而扩大经营规模。
(3)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吸引受过西方银行业务训练的专业人员加入中国工商银行、输送相关人员去国外银行去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