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工程施工方案(模板)批准:审核:编制:×××××电力建设公司二○××年××月目录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4)第二部分工程概况 (5)第三部分施工组织措施 (6)一、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职责 (6)二、各相关单位联系人 (7)第四部分施工技术措施 (8)通用部分 (8)一、施工前期准备 (8)二、作业实施 (8)专用部分 (10)架空线路类施工技术措施 (10)一、杆塔基础 (10)二、接地装置 (12)三、电杆组立 (13)四、横担安装 (16)五、柱上开关 (17)六、柱上隔离开关 (18)七、跌落式熔断器 (19)八、避雷器 (19)九、拉线制作与安装 (21)十、导线架设 (23)电缆线路类施工技术措施 (31)一、电缆土建部分施工 (31)二、电缆敷设 (35)三、电缆试验 (49)配电台区类施工技术措施 (50)一、施工前应做的工作 (50)二、配电室 (50)三、变压器 (53)四、台区接地 (59)开关站、箱式开闭所类施工技术措施 (61)一、开关站基础部分 (61)二、进、出线电缆安装要求 (63)三、10KV开关柜、二次屏的安装 (64)四、设备二次部分安装 (65)五、传动、试验部分 (66)用电采集、智能表及表箱类施工技术措施 (67)一、表箱开箱验收 (67)二、表箱位置的选择和安装 (67)三、表箱进户线安装 (68)第五部分施工安全措施 (70)通用部分 (70)专用部分 (83)架空线路类施工安全措施 (83)电缆线路类施工安全措施 (89)配电台区类施工安全措施 (93)开关站、配电室、箱式变电站、箱式开闭所类施工安全措施 (94)用电采集、智能表及表箱类施工安全措施 (95)第六部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95)第七部分应急救援处置预案 (99)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 (99)二、应急组织体系 (100)三、职责与分工 (100)四、应急准备 (102)五、应急响应 (103)附件: (105)单体配网工程现场施工方案 (105)第一部分编制依据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8号2.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号3. 《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06〕699号4.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千伏架空线路分册》-2013年版5.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分册》- 2013年版6.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4〕265号7. 《配电网运行规程》-Q/GDW 1519—20148. 《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相关指导意见的通知》运检三〔2014〕9 号9. 《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Q/GDW 742—201210. 《配电网检修规范》- Q/GDW 742—201211. 《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 Q/GDW 1512—201412. 《电力电缆及通道检修规程》- Q /GDW 11262-201413. 工程施工图纸14. 现场勘查记录第二部分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任务:主要说明本批次的工程规模、施工内容二、整体工作计划参照合同和里程碑计划,制定整体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说明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措施为了保证安全高效优质完成施工任务,建立施工现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现场各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职责1. 总负责人组织本项工作的施工现场管理第一责任人,对现场工作组织调度实施全过程管理。
负责现场工作总体协调和施工环境、通道协调,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进展情况。
2. 安全负责人协助现场总负责人负责本工程的现场安全监护、安全教育,检查工地上的不安全现象,制止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指导施工现场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3. 技术负责人协助现场总负责人做好各项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文件等资料做到闭环管理,落实有关要求和技术指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当存在问题或隐患时,提出技术解决和防范措施。
技术负责人兼任环境保护负责人。
4. 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工作实施;负责项目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必要时予以补充完善;负责对工作班成员进行工作任务、安全措施交底和危险点告知;组织执行项目所需安全措施;监督工作班成员遵守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以及执行现场安全措施;关注工作班成员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出现异常迹象,人员变动是否合适。
5. 施工班组成员认真听取施工负责人和本班组工作负责人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交底,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工作前对工作班成员交待技术和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明确所在工作面的工作范围、作业安全、分工情况,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服从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专责监护人的指挥,严格遵守本规程和劳动纪律,在指定的作业范围内工作,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互相关心工作安全。
二、各相关单位联系人1.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姓名:联系方式:运维部门姓名:联系方式:2. 设计单位姓名:联系方式:3. 监理单位姓名:联系方式:4. 施工单位联系人总负责人:×××联系方式:安全负责人:×××联系方式:技术负责人:×××联系方式:第四部分施工技术措施通用部分一、施工前期准备1. 工作前,开展现场勘查,填写现场勘查单,了解施工现场环境,辨识安全风险点。
认真核对设计图纸与实际是否相符,对设计错误或不符合规范之处,及时向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反映,需进行修改时,必须获得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的确认。
2. 向有关部门上报本次工作的材料计划,准备和领取材料。
3. 提交相关停电申请,制定标准化作业程序。
4. 准备好施工所需仪器仪表、工器具、相关材料、相关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5. 检查工器具、材料、设备无误后运至现场。
6. 办理工作票,明确工作范围、安全措施和工作班成员及工作内容。
7. 准备安装记录表格。
二、作业实施1. 工作内容实施流程:施工准备->停电施工->验收及消缺->送电2. 本次作业依据相关的规程、规范及安装使用说明书执行和实施。
3. 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认真按图施工,按照验收规范、标准及作业指导书验收,做到事前控制,事后把关。
4. 执行现场勘察制度。
5. 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终结制度。
6. 明确现场工作负责人为施工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7. 现场设置安全围栏,隔离作业区和运行区域,在工作场所设警示牌,工作时有专人监护。
8. 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作业程序、认真履行相应职责。
专用部分架空线路类施工技术措施一、杆塔基础1. 混凝土杆基坑1.1 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1.2 电杆基础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杆埋设深度在设计未作规定时按表所列数值:(m)1.3 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
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
1.4 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1.5 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 。
1.6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高差不应超过20mm。
1.7 遇有土质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时,应采取加固杆基措施(如加卡盘、人字拉线或浇筑混凝土基础等)。
1.8 采用扒杆立杆,电杆坑留有滑坡时,滑坡长度不应小于坑深,滑坡回填土时应夯实,并留有防沉土台。
1.9 回填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留防沉土台。
1.10基坑底使用底盘时,坑底表面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
底盘安装允许偏差,应使电杆组立后满足电杆允许偏差规定。
2. 钢杆基础2.1 钢杆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钢杆基础浇筑应采用现浇基础或灌注桩基础,在沿海滩涂和软土地区,可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液压管桩基础。
2.3 基础中心与线路中心线重合,深度及坑底宽度符合设计数值。
2.4 按规定取样做试块,基础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
2.5 基础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当基础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才可立杆塔、架线。
2.6 现浇基础几何尺寸准确,棱角顺直,回填土分层夯实并留有防沉层。
2.7 灌注桩基础宜使用商品混凝土,桩基检测报告内容详尽。
2.8 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2.9 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对普通硅酸盐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 天;有添加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天。
2.10 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2.11 混凝土不宜在严寒季节进行施工。
若必须进行,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入早强剂、减小水灰比、加强振动捣固、妥善遮盖和各种保温养护等。
3. 拉线盘3.1埋设拉线盘的拉线坑应有滑坡(马道),回填土应有防沉土台。
3.2 拉线坑的深度可按受力大小及设计要求决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3 用坠线的,不应小于拉线柱长的1/6。
3.4 采用无坠线的,应按其受力情况确定。
3.5 拉线盘放置时应注意正反方向。
4. 卡盘基础4.1 安装位置、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分的土壤分层回填夯实。
4.3 与电杆连接部分应紧密。
4.4 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
4.5 当设计无要求时,其上平面距地表面不应小于600mm。
二、接地装置1. 设备接地安装1.1引上接地体与设备连接采用螺栓搭接,搭接面要求紧密,不得留有缝隙。
1.2 设备接地测量、预制应能使引上接地体横平竖直、工艺美观。
1.3 要求两点接地的设备,两根引上接地体应与不同网格的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相连。
1.4 每个电气设备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相连,不得在一个接地引上线上串接几个电气设备。
1.5 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及技术原则要求。
2. 接地标识2.1 接地体黄绿漆的间隔宽度(间隔100mm)一致,顺序一致。
2.2 明敷接地垂直段离地面1.8m 范围内采用黄绿漆标识。
三、电杆组立1. 施工前现场检查1.1 钢筋混凝土电杆表面应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偏筋、漏浆、掉块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