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广度测试实验实验报告
学号:02A14541 姓名:庄加华日期:2014.11
摘要:
实验以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数字为识记材料。
来探究大学生的数字记忆广度。
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数字记忆广度在9-11之间;(2)不同人之间对于顺序、逆序记忆的结果差异较大。
引言: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记忆作为人大脑的重要功能,在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少位数字对人的记忆是合适的?超过多少位会使记忆受到较大影响?不同顺序下如何调节记忆信息的长度?这些在工业的设计中都要从人的切身体会出发,才能给人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本次实验将初步探讨这些问题。
方法:
使用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 Span Tester),在顺序和逆序两种情况下测被试能记忆的最长数字位数、所用时间、得分和错误次数。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收集多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
1.根据两位被试在两种测试方式下的平均得分作图如下。
由表中可以大致看出,两名被试顺答的平均分为8.19左右,逆答的平均分为7。
此外,大体上顺答的平均分比逆答高约1分左右。
不同的人之间存在差异
以及可以发现顺答与逆答的计位数都在10左右。
但不同被试之间顺答、逆答的计位数差异较大。
有被试顺答比逆答多了几近两位数字,也有被试逆答比顺答的计位数还多。
但数据中,不论哪种答题方式都超过了9,即高于数字记忆广度均值7±2。
这个结果是因为后者的测试对象是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因此能反映普遍情况,而本次实验的被试都是19岁左右的大学生,因为年龄和平常的学习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比普遍情况下的平均值高。
2.前面两组数据大体反应了本次实验的均值,期间可能存在造成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有:被试的主观因素、周围环境的干扰程度、机器的系统误差等。
根据查阅资料,发现人的数字记忆广度与人的衰老教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测验的最高成绩在16-19岁组,回归分析表明数字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对数呈抛物线变化[2].
结论:
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次实验选取数字作为记忆信息,在仪器的工作下,检测不同顺序下被试对于数字短时记忆的得分和计位数。
从而得知数字记忆广度。
实验中得到的平均记忆广度约为10±1,超过平均的7±2。
这个结果可能与被试的年龄、性别、职业有关系。
如果需要加以验证,需要寻找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被试进行测试。
实验中顺序对结果的影响明显,但个体差异较大。
除去外在条件因素,测试结果的不同还与被试采用的记忆方式有关系。
常见的是复
述策略和组块化策略[3]。
讨论:
本次试验中对于数据的选取尚有不足之处,比如两名被试的性别都是男,只能从一个方面反应实验结果。
严格来说,实验还不够严谨,得出的数据不全面。
参考文献:
[1].郭伏、钱省三主编.人因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 李德明.刘昌等. 数字工作记忆广度的毕生发展及其作用因素. 心理学报:2003.35(1):63~68
[3]. 刘万伦. 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及加工策略的研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