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作品的作者和年代:1.春秋:左丘明—— "左传" "国语" 孔子——"论语"2.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屈原——"离骚"3.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司马迁——"史记"4.东汉:班固——"汉书" 赵壹——"刺世疾邪赋" 班固"咏史" 辛延年"羽林郎"5.北朝: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6.三国曹操——"蒿里行" "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 "赠白马王彪" "野田黄雀行" 王粲——"七哀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悲愤诗"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 嵇康——"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幽愤诗"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7.西晋:陆机——"拟古诗"十二首 "文赋" 左思——"咏史"八首 "三都赋"8.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饮酒"9.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0.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观猎"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将进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填空题: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三诗:鲁诗—申培,齐诗—辕固,韩诗—韩婴。

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后出现"毛诗〞鲁国毛享,赵国毛苌。

2."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商周时期记言的历史汇编,散文形成的标志。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3."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事体编年史。

主要记录鲁国事件。

4."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5."国语":国别体。

6.孟轲的对儒家思想的奉献:①性善论〔仁义礼智—人性之善〕②重民思想。

7.庄子的思想:①气②化,万物皆化。

③道,宇宙的最终根源。

自然之限:生与死。

社会之限:时与命。

自我之限:情与欲。

8.汉初:骚体赋西汉中后期:汉大赋东汉:抒情小赋9."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8书:关于天文,水利,历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10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12本纪:记在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

30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

70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10."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开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些社会政治思想。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②在一定程度上成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③歌颂对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奉献的人物11."史记"中历史人物形象化的代表是"鸿门宴"12"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8表,10志,12本纪, 70列传。

其父,班彪著"史记"后续。

13.班固"咏史":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14."汉书"对乐府民歌的概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5."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

16.**文学代表:三曹,**七子,蔡琰正始文学代表:阮籍,嵇康17.王粲是**七子中七子之冠冕。

18.南朝散文:骈体文——辞藻华美,对偶工整,音韵和谐,思想内容贫乏。

北朝三书: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19.曹植诗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20.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21.阮籍诗的风格:阮旨遥深〔一种隐晦曲折的风格〕22.嵇康:嵇志清峻 "幽愤诗":自述生平遭遇,表达抱负。

23.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2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5.西晋文学: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一左:左思。

26.左思:"咏史"独创:借咏史来咏怀。

"三都赋"——洛阳纸贵。

三.名词解释:1.春秋笔法:作者的思想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单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而且常常是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3.永明体:即所谓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声律的协调和对偶的公整,因为这种诗体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4.盛唐气象: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士人多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势,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盛唐气象。

5.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使人有本领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6.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积极真诚的人生态度。

7.乐府的演变:两汉——音乐机关魏晋南北朝——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唐——批判现实的挖苦诗。

8.**风骨:①功业意识与大方文风。

②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9.近体诗:律诗律绝排律〔五言,七言〕10.以乐府为线的现实主义红线: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曹操等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元复依傍〔杜甫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四.简答:2."诗经"的主要内容?①祭祖颂歌②农事诗③燕飨诗④怨刺诗⑤战争徭役诗⑥婚恋诗3."左传"与"春秋"的关系?⑴"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均为解释"春秋"而作。

⑵又是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①"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内容②"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原则③"左传"有自己的编写体例④"左传"有自己的思想立场4.诸子散文的三个开展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

语录体散文。

"论语""墨子""老子"特点:言论警辟精炼,大多富于哲理。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

代表作品"孟子"、"庄子",在体制上向长篇议论开展。

特点:辞藻华美,说理畅达,行文多用寓言和比喻。

第三阶段:战国后期。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完全转变成专题论著。

特点: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5."左传"的叙事艺术?〔1〕"左传"生动的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2〕"左传"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展编撰,而且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展取舍与剪裁。

〔3〕"左传"不满足与春秋那种对历史史事做简单陈述的史笔笔法,它要展示那个动乱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要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它摒弃了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创造了在生动记述史事的根底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4〕"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表达尤为精彩。

6."左传"的语言成就?〔1〕行人辞令的技艺非常精彩。

〔2〕"左传"的表达语言词约事丰,意蕴深厚。

7."国语"的文学成就?〔1〕"国语"是一部各国史官的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演分国记录君臣谋议得失的谈话,根本上属于记言体。

〔2〕"国语"开创了以国为单位来表达史实的体例——这种体例叫做国别体,它集中表达*国的历史,又往往可以集中表达*人的生平始末,为传记体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

〔3〕由于"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齐,风格也颇有差异。

8."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3〕"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出现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4〕"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空前成功,春秋时期沉着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