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治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2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分)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
(1)固不可彻.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3)鲁公治.国________ (4)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汝心之.固公善之.
C.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8.【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4.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标正确一处得1分)
25.(1)改变(2)穷尽(3)修建(4)决断或决定
26.D
27.(1)(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28.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1分)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1分)(回答完整给分)
29.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
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
【参考译文】
【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
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
鲁公于是停下来了。
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
”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
(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
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
”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2019四川广安)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 __
(3)无地置土置:_ ___ (4)公遂止遂:_ 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分)
6.理解填空。
(3分)
甲文中①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4.(4分,每小题1分)
(1)用箕畚(装土石)(2)没有(或:通“无”)
(3)安放(或:放置)(4)于是(或:就)
(意思对即可。
)
5.(6分)
(1)(3分)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易一、“反”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
(2)(3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以”、“如……何”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
6.(3分,每处1分)
①愚公②愚公妻子③(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
7.(4分)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愚公和鲁公的特点各2分,概括合理即可。
)
【参考译文】
【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
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
鲁公于是停下来了。
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
”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
(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
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
”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2015福建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