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技术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技术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技术诊断准确率
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技术诊断准确率及其影像学特征。

方法:将我院近年来(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作为观察对象,共30例,所有患者均需采取DR技术检查,分析DR技术的诊断
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DR技术诊断中可见,初期和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为70%、80%,中期及晚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为100%、100%;经影像学检查可
初期、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影像学均不相同,初期患者多见无异常表现,而
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见骨质密度增大、软骨损坏或变形。

结论: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早期及初期的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临床
可联合其他技术加强对早期及初期疾病的诊断,保证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R;诊断准确率;影像学特征
引言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骨组织受到多种原因影响缺
血所致,严重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临床主要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

然而,在实
际检查过程中,初期及早期患者常由于股骨头并未发生病变因此诊断准确率较低,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成为中期及晚期时患者股骨头已经出现严重坏死现象,增加
了临床治疗难度。

DR技术是临床常见的诊断方式,能够通过观察股骨头病变情况
确定疾病类型,从而选择治疗方案。

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
性坏死患者用DR技术检验,旨在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见下文。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年来(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观
察对象,共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78岁,平均
56.38±2.64岁;病程1-6年,平均4.94±0.25年;病变单侧28例,双侧22例;技术性坏死14例,外伤性坏死12例,酒精性坏死13例,原因不明11例;患者
检查前均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包括活动疼痛、肿胀、跛行、关节活动受限、肢体短缩、臀肌萎缩、屈曲畸形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采取DR技术检查,使用GE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飞Definium 6000,且均需要采集患者双侧股骨头标准的正位摄片。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需采取DR技术检查,分析DR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

2.结果
2.1分析诊断准确率
DR技术诊断中可见,初期和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为70%、80%,中期及晚
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为100%、100%,详见表1所示。

表1:诊断准确率分析【n(%)】
组别初期
(10)
早期
(20)
中期
(10)
晚期
(10)
DR技术7
(70.0)
16
(80.0)
10
(100.0)
10
(100.0)
2.2分析影像学特征
经影像学检查可初期、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影像学均不相同,初期患者
多见无异常表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可见坏死部位骨质密度逐渐增加,且
周围囊性变化明显,出现斑片状、点状密度减低的相关影区变化,但病灶内关节
间隙无病变;中期患者检查可见股骨头软骨变平或破裂,密度相对增大,软骨下
低密度区为新月征,关节间隙并无明显萎缩;晚期病变主要以软骨变平破裂为症状,同时可见软骨变形,骨板不平整。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是由于股骨头血供受损或重点,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
胞死亡后的组织修复所致的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等情况。

近年来,受到多种因
素影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可致残疾,对群众的
身心健康均构成了严重影响[1]。

股骨头坏死临床病理分期主要分为四种,如在早
期时无法检出疾病,当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时可导致患者失去正常的行动能力,这
对日常生活可造成严重影响[2]。

从影像学角度可见,正常股骨头形态完整光滑,
骨小梁粗,可延伸至关节面,呈放射状等排列。

而在受到多种影响到发生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时可见患者发生病理改变,且病变方式基本相同。

本次研究中利用DR
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了检查分析,其中,初期和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
为70%、80%,中期及晚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为100%、100%,研究可见,DR技
术虽然在疾病中期和晚期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在疾病早期及初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是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从病理发展开始,其周围肉芽阻滞及新生
血管并不会延伸,且骨质也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初期的DR技术并不能观察
到病理改变[3]。

而当疾病逐渐发展,新生血管等延伸至坏死骨区时则可见死骨边
缘出现囊状改变,因此该部位可见新生骨带缠绕,利用DR技术可顺利检出疾病。

DR技术具有成像快、操作简单、后处理功能强等优势,是目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的主要诊断方式,在中晚期时,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100%[4]。

但DR技术在
早期及初期的检查中诊断率不甚理想,对此,临床可在疾病早期联合其他影像学
技术,尽可能降低疾病的误诊及漏诊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5]。

综上所述,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早期及初期的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临床可联合其他技术加强对早期及初期疾病的诊断,保证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苏明忠,林少波.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7):1265-1267.
[2]闫玉滨.DR与传统X线投照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127-128.
[3]丁文武.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122-123.
[4]武桂生,潘丽伟.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9):129-130.
[5]闵磊,梁冬梅,怀文丽.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7):213-2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