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理论案例

教育理论案例

教育理论学习任务一案例1:狼孩卡马拉由于从小就离开了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的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了17岁,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仅知道简单的数字和概念,学会了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对儿童这些方面的发展提出看法。

案例2:阳光幼儿园某班的小朋友,有的女孩子在语言表达如讲故事方面表现的突出;有的男孩子对图形的认识快、搭积木造型有创意;有的孩子计算准确速度快。

某老师就对此班级的幼儿做出评价,谁语言发展的好,谁数学发展的好等。

请你分析案例中该班小朋友发展中产生的原因,此老师的评价是否恰当,并对老师的评价做一改正。

案例3:一天上午,马老师领着刚做完游戏活动的小朋友往教室走,刚到拐角处,小朋友不见了。

马老师正在那纳闷时,一群孩子“呼”的一声出现了,他们的小手有的扮成手枪状,有的扮成冲锋枪样,对着马老师“嗒—嗒—嗒—嗒”的“扫射”。

只见老师“哇”的一声倒下了,这时孩子们高兴的跳起来,喊“我们胜利了!哦—哦—哦,我们胜利了。

”马老师让孩子兴奋一会儿,问:“枪是打谁的?”“大灰狼!”“打坏人!”孩子们抢着答。

“对!只有老师扮演大灰狼的时候才能打。

”就这样孩子满足做游戏的需要又受到了教育。

请你分析此案例中体现教师的哪些素质?假如你是马老师你会这样做吗?你还有比马老师更好的方法吗?案例4: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有人说,遗传了这么好的素质,以后一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还是要看教育。

爸爸妈妈说环境和遗传对孩子的影响大约一半一半吧。

请评析。

案例5:某学校的某班主任,在告家长通知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语文与数理成绩好的学生为智商高,有发展潜力;在这方面成绩差的学生就为智商低,没有发展潜能。

这样评价学生,对一些这方面成绩差的学生造成伤害。

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请简评某老师的评价,说一说你会怎么评价学生?作业与练习1、何为学前儿童的发展?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3、简述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转折期与危险期。

4、简述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5、试述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6、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7、试述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概念。

8、何为强化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如何将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不良行为得到改正?教育理论学习任务二案例1:5岁的小磊特别好强,无论干什么必需得第一,否则就会哭个不停,于是家人就故意让他得第一。

请分析家人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根据游戏的特点,请你为小磊设计游戏来改善的这种状况。

案例2:李老师设计了一个“三只蝴蝶”的游戏活动,他选了三个幼儿扮演蝴蝶,又选了若干幼儿扮演花朵。

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

还没有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问李老师,:“老师,游戏结束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吗?”对于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的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来分析。

案例3:毛毛5岁,搭积木时。

妈妈让他把上下、前后方位摆好,他都能够分清楚上下与前后且能搭好,可是左右方位无论怎么说都分不清也不能摆好,妈妈很无奈。

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假如你是毛毛的妈妈,你会怎么做。

案例4:试就下面的评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说出理由;并分析可能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1)在分组活动时,一个幼儿走到教师身旁,向教师告状:“张明不画画,他在玩铅笔。

”教师说:“你是个乖孩子,回到座位好好画画。

等会儿我去批评张明。

”(2)老师对有关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做了如下说明;“想回答问题的先举手。

谁坐得好、最乖,我就谁答。

”不少幼儿举手,老师选中了其中的一个,并说“王琦很听老师讲话,我请他回答。

”一个叫刘洋的幼儿每次都举手,但每次都不选。

他一向被视为不听话的孩子,这次活动中,老师每次提问的时候,他坐得很端正,并连续举手6-7次,可老师没有给他机会。

此后,刘洋显得很失望,不再举手,并把身子专向窗外。

这时,老师说:“刘洋,坐好。

如果你想让老师请回答问题,你平时就要乖点。

”案例5:大二班某节活动课的主题是建构开元寺。

幼儿除了构建学过的塔、宝殿外,还联想到开元寺看过的古船,于是幼儿都信致勃勃地参与到古船建构中,小小和尼尼都选择了小星星积塑,相互配合拼起了船底;女孩子用橡皮泥捏树和寺庙,并用火柴、纸片等辅助完成作品。

最后,孩子们还一起用各种围墙划分开开元寺的古船展、塔、假山、房屋等不同景物。

请分析此案例孩子玩的什么游戏?并对这次活动做简单的评价。

该类游戏的特征和教育作用是什么?案例6:在一些私立幼儿园里,让幼儿学习小学的课程,他们的理念是超前发展。

表现了幼儿园“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家长自豪的说我的小学的什么什么都学完了。

在社会还出现的“大”上学、“狼”上学的现象。

请你用学过的教育理论分析此案例,并对该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作业与练习:1、什么是游戏?简述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简述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的概念、特点和指导要点。

3、家长认为识字和做数学题比游戏重要时?你怎样引导家长改变观点?4、何谓幼小衔接?5、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6、我国幼小衔接存在那些问题?7、简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

8、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9、何谓幼儿教育活动?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有那些?11、根据《纲要》精神,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分为那几个领域?1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包括那些要素?13、完成《学前教育学》P127的分析题。

14、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5、简答学前教育的有那些原则。

16、什么是启蒙性?它有什么意义?17、联系实际说明教育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儿童观,为什么?18、简述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19、简答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20、何谓师幼关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幼关系?21、简述五领域的教育内容和知道要点。

教育理论学习任务三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那些?2、古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大地洞。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3、幼儿形状知觉的特点是什么?4、任何利用感知觉的规律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5、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6、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案例1: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所好的大学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情况,这加剧了升学的激烈竞争。

而这种竞争也逐渐蔓延到学前教育阶段,部分幼儿园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不遵循教育的原理,采取了极其短视的教育做法,如当前社会上风行的“种子计划”、“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三岁幼儿学习生物、化学,甚至是大学的课程,这些方案的倡导者—所谓的“专家”自诩这些方案是天才教育,鼓吹只要采用这些方案就能量化催生一批天才儿童,还表现为灌输大量远超幼儿阶段的超纲知识、并有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也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如围棋班、珠算班。

请你用儿童发展观和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相关知识来综合分析以上幼儿教育现象。

要求:(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1)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儿童的发展需要经过不同的连续发展阶段,只有经过了低阶段的积累,才能适应下一阶段的发展。

文中忽视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儿童大肆灌输高年龄阶段知识,完全违背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一特点。

(2)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上述材料中列举的“天才教育”可能适用于极个别的超常儿童,但对于普通儿童来说是不适宜的。

(二)从学前教育目的看:(1)依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各类幼教开展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

(2)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要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教学内容应该同儿童的经验、兴趣相统一;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水平,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不能适时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材料中的家长和幼教机构热衷于天才教育,甚至大学课程引入幼儿园阶段,让幼儿参加各种培训班,都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忽视了儿童的兴趣,易造成幼儿畏难情绪。

(3)体、智、德、美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

文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片面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儿童人格、品德方面的培养,这同全面发展是相背离的。

总之,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案例2:午睡时间,一名幼儿怎么也不睡,教师允许他到活动室区角自己活动,并告诉他:轻轻的,不要影响别人午睡。

您赞同这位教师的做法么?请用相关的教育原则分析教师的做法。

要求:(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参考答案:1、“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a、这条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关注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b、这名教师的做法就遵循了这一原则,首先她面向了儿童全体,尊重全体儿童的休息;其次,她还照顾到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幼儿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入睡,教师在要求他不影响别人午睡的前提下进行了区角活动,这样就有效、合理地保证了儿童的基本发展。

2、教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a、教师允许个别幼儿进行区角活动,而不是强制幼儿午睡,就体现出对幼儿发展和其人格的尊重。

b、教师要求幼儿“轻轻的,不要影响别人午睡”则体现出对其他儿童休息权的尊重。

案例3;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

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

十分钟过去,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

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四处观察,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