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态史观
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梅氏试图将世界划分为两类地区,然后从生态条件的差异解释其文明发展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实际上,就其基本观点来看,只是传统的地理环境学说的继续,有着明显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倾向。
(六)英雄史观
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
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社会史观
(七)社会历史观
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人类对本身相互交往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以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历史上社会历史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整个哲学世界观的倾向和实质。
(八)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就是从现实革命斗
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
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它既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
达形式,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唯心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叫唯心史观。
与“唯物主义”相对。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
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精神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或在头脑中自己产生的。
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十)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