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从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
前者为先天之气,后者乃后天之气。

两种气相互结合而形成“真气”成为人体 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 基本的力量,血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变
化而成,有营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作用,气
为血之帅,血随之而与运行,血为气之守,气
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
部位。《素问.宣明五气》说:“久视伤血、久
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
谓五劳所伤。”

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
外感六淫诸邪或邪毒感染均可致筋骨、关节 发生疾患,各种损伤可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经络阻塞,气机不得宣通,引起肌肉挛缩或松 弛无力,而致关节活动不利,肢体功能障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得之而静谧。

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一)伤气 (1)气滞 (2)气闭 (3)气虚 (4)气脱 (二)伤血 (1)血瘀 (2)血虚 (3)血热

精津的生理功能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即肾的先天之精与水谷后天之精,津液是人体内 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主要是指体液而言,清而
衰相互影响,如在损伤大出血后,可出现口干烦
渴、皮肤干燥和尿少等津液不足的证侯。

损伤而致血瘀时,由于积瘀生热,热邪灼伤 津液,可使津液出现一时性消耗过多,而使滋润 作用不能能好发挥。由于重伤久病,常能严重耗
伤阴液,除了可见较重的伤津证侯外,还可见全
身情况差。损伤而致津液亏损时,气亦随之受损。
津液大量丢失,甚至可导致“气随液脱”。而气
虚不能固摄,又可致津液损伤。

稀薄者称为津,浊而浓稠者称为液,两者可互相
转化,有充盈空窍,滑利关节,润泽皮肤、肌肉、
筋膜、软骨,濡养脑髓和骨髓,即填精补髓等生
理功能。

精、气、神三者称为三室,气的化生源于精, 精的化生较于气,精气生而津液则表现为神,若 精气伤,津液损则失神。血液的盈亏与津液的盛
或体位不正而外力又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所致的
病因。

(3)按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伤与陈伤。 (4)按受损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可分 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5)按损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伤与重伤。

(6)按致伤因素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损 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 等。 (7)按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可分为物理损 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
阻、经络阻塞或津血亏损,或淤血邪毒由表入里,
而导致脏腑不和,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
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

皮肉筋骨病机
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
皮肉为人之外壁,内充卫气,人之卫外者
全赖卫气,肺主气达于三焦,外循肌肉,充于 皮毛。筋是指筋络、筋膜、肌腱、韧带、肌肉、 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的总称,骨属于奇恒之府, 不但为立身之主干,还内藏精,与肾气有密切
关系,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合骨者肾也,
故肾气的充盈与否能影响骨的生长、壮健与再 生。

损伤与皮肉筋骨的关系
(1)伤皮肉 (2)伤筋 (3)伤骨

气血精津病机
气血的生理功能: 气血运行全身,周流不息,外而充养皮肉 筋骨,内而灌溉五脏六腑,气血与人体的一切 生理活动和各种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气一方面 来源于与生俱来的肾之精气,另一方面来源于
LOGO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损 伤 的 分 类
谢宏琼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 引起的皮肤、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 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在《礼记.月令孟
秋》则进一步将损伤分为伤(皮伤)、创(肉
创)、折(骨折)、断(骨肉皆断离)四类。




内因指人体内部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职业工种。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
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伤病的发生和发展
与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有密切关系。
外伤病患多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

损 伤 的 病 因 病 机
(一)、病因、外因 损伤外因是指外界作用于人体而致损伤的因 素,主要系外力伤害,但与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 等有密切的关系。

外 力 伤 害
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等四种直 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损 伤 的 分 类
(1)按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损伤,临床可分为骨折、 脱位与伤筋,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
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
证。

(2)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性质;可 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急性损伤指由于急骤 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指由于劳逸失度
相关主题